一起答

武术理论考试题及答案(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武术健身功法之《五禽戏》是指哪五禽

    • A.虎鹿鹤鸟熊
    • B.虎鹿猿鸟熊
    • C.虎鸟雀猴熊
    • D.鹿猴雀鸟熊
  2. 易筋经是一种内外兼练的导引、强身法,它共由_______节动作组成。

    • A.八
    • B.十
    • C.十二
    • D.十六
  3. “八段锦”是民间广泛流传的养身保健术,它共由_______节动作组成。

    • A.七
    • B.八
    • C.九
    • D.十
  4. 传统养生保健方法不具有_______的作用。

    • A.培补元气,平衡阴阳
    • B.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 C.调理脏腑,调心安神
    • D.延年益寿,增长发育
  5. 下列不属于武术中功法运动的项目是:

    • A.浑元桩
    • B.马步桩
    • C.气功
    • D.八卦掌
  6. 最新规则规定:在武术套路竞赛中出现器械掉地和附加支撑分别扣:

    • A.0.3、0.5
    • B.0.3、0.3
    • C.0.5、0.3
    • D.0.3、0.2
  7. 根据武术套路竞赛评分标准,套路的满分为:

    • A.9.8分
    • B.6.8分
    • C.10分
    • D.8分
  8. 最新规则规定在武术套路竞赛时采用的是各个项目的最高分值均为10分,其中动作完成分最高分为:

    • A.6分
    • B.3分
    • C.0.2分
    • D.5分
  9. 最新规则规定在武术套路竞赛时采用的是各个项目的最高分值均为10分,其中演练水平分的最高分为:

    • A.6.8分
    • B.3分
    • C.0.2分
    • D.2分
  10. 一般的武术套路竞赛场地规格要求:

    • A.宽7米,长14米
    • B.宽8米,长8米
    • C.宽8米,长14米
    • D.宽12米,长14米
  11. 下列不属于刀的基本结构的是

    • A.刀彩
    • B.刀尖
    • C.刀刃
    • D.刀墩
  12. _______年正式出版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

    • A.1957
    • B.1958
    • C.1975
    • D.1976
  13. 下列属于短器械的有

    • A.棍
    • B.殳
    • C.斧
    • D.枪
  14. 下列属于软器械的有

    • A.刀
    • B.殳
    • C.鞭
    • D.钺
  15. 下列不属于剑的基本结构的是

    • A.剑穗
    • B.剑尖
    • C.剑刃
    • D.剑托
  16. 下列属于长器械的是

    • A.九节鞭
    • B.关刀
    • C.三节棍
    • D.剑
  17. 练剑最主要的是_______关节要灵活

    • A.腰
    • B.手腕
    • C.胯
    • D.肩
  18. 所谓的“短兵之祖”是指:

    • A.刀术
    • B.枪术
    • C.剑术
    • D.扑刀
  19. 所谓的“百刃之君”是指:

    • A.刀术
    • B.枪术
    • C.剑术
    • D.扑刀
  20. 以下属于长器械的有:

    • A.刀、剑
    • B.枪、棍
    • C.九节鞭
    • D.三节棍
  21. 所谓的“百器之王”是指:

    • A.刀术
    • B.枪术
    • C.剑术
    • D.棍术
  22. 南拳中主要的腿法是:

    • A.冲、劈、蹬、踹、钉
    • B.踹、钉、挂、抛、盖
    • C.蹬、踹、钉、铲、踩
    • D.冲、劈、踹、钉、挂
  23. 南拳中的发声主要的目的是:

    • A.助威势、助劲力、助形象
    • B.助威势、助腰力、助形象
    • C.助威势、助劲力、助胆量
    • D.助腰力、助劲力、助形象
  24. 南拳中主要的掌法是:

    • A.冲、劈、标、鞭
    • B.切、抛、盖、鞭
    • C.标、劈、切、插
    • D.冲、劈、插、钉
  25. 南拳是对我国_______地区拳术的总称

    • A.长江以南
    • B.黄河以南
    • C.珠江以南
    • D.南方各地
  26. 南拳中主要的拳法是:

    • A.冲、劈、抛、标、鞭
    • B.冲、劈、抛、盖、鞭
    • C.冲、劈、切、盖、鞭
    • D.冲、劈、抛、盖、钉
  27. 练习太极拳是要求:

    • A.心静、气沉、用意用力
    • B.心静、气沉、不用意用力
    • C.心静、气沉、用意不用力
    • D.心静、气稳、用意用力
  28. 《太极拳论》作者是:

    • A.陈王廷
    • B.王宗岳
    • C.吴鉴泉
    • D.周郭颐
  29. 练习太极拳时的正确要求是:

    • A.挺胸收腹
    • B.虚灵顶劲
    • C.沉肩抬肘
    • D.含胸挺背
  30. 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是:

    • A.陈王廷
    • B.杨露禅
    • C.吴鉴泉
    • D.武禹襄
  31. 孙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是:

    • A.陈王廷
    • B.杨露禅
    • C.吴鉴泉
    • D.孙禄堂
  32. 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是:

    • A.陈王廷
    • B.杨露禅
    • C.吴鉴泉
    • D.孙禄堂
  33. 吴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是:

    • A.陈王廷
    • B.杨露禅
    • C.吴鉴泉
    • D.孙禄堂
  34. 陈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是:

    • A.陈王廷
    • B.杨露禅
    • C.吴鉴泉
    • D.孙禄堂
  35. 下列属于孙式太极拳特点的是:

    • A.斜中正
    • B.开合相接
    • C.柔和缓慢
    • D.刚柔相济
  36. 下列属于陈式太极拳特点的是

    • A.斜中正
    • B.开合相接
    • C.柔和缓慢
    • D.刚柔相济
  37. 下列属于吴式太极拳特点的是:

    • A.斜中正
    • B.开合相接
    • C.柔和缓慢
    • D.刚柔相济
  38. 下列属于杨式太极拳特点的是

    • A.斜中正
    • B.开合相接
    • C.柔和缓慢
    • D.刚柔相济
  39. “柔和缓慢,中正安舒、连绵不断”体现的是哪个拳种的风格?

    • A.长拳
    • B.南拳
    • C.太极拳
    • D.八卦
  40. 在练习太极拳到一定程度时,若想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应该做到:

    • A.把动作与呼吸配合起来
    • B.把动作与意念配合起来
    • C.把动作、呼吸和意念配合起来
    • D.把意念与呼吸配合起来
  41. 我国太极拳在技术上、理论上都得到了不断的演进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而系统的独立体系,成为具有一定保健作用和推广价值的运动项目,目前较为普及的有:

    • A.陈、杨、孙、吴、武式
    • B.陈、杨、张、吴、武式
    • C.陈、杨、孙、吴、张式
    • D.陈、杨、孙、张、武式
  42. 太极拳的运动的总体特点是:

    • A.手眼相随,动迅静定
    • B.精神饱满,气沉丹田
    • C.快慢相间,起伏转折
    • D.体松心静,缓慢柔和
  43.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是:

    • A.提托聚沉
    • B.细长匀深
    • C.提托匀深
    • D.细长聚沉
  44. 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要求上肢动作应该做到:

    • A.含胸圆背,收腹敛臀
    • B.挺胸直背,收腹敛臀
    • C.沉肩垂肘,舒掌塌腕
    • D.头正颈直,含胸圆背
  45. “简化太极拳”是_______年由国家教委组织专家编写的。

    • A.1968
    • B.1969
    • C.1957
    • D.1958
  46. 在长拳“八法”中,_______是长拳运动的核心。

    • A.眼法
    • B.手法
    • C.腿法
    • D.身法
  47. 在武术中,“白打”又称:

    • A.长拳
    • B.南拳
    • C.散手
    • D.拳术
  48. 长拳的传统技法中有“四击”、“八法”、“十二型”之说,其中“四击”指的是:

    • A.踢、打、摔、拿
    • B.踢、打、击、拿
    • C.击、打、摔、拿
    • D.击、打、摔、刺
  49. 长拳的传统技法中有“四击”、“八法”、“十二型”之说,其中“八法”指的是:

    • A.手、腿、身、步、精神、气、力、功
    • B.手、眼、腿、步、精神、气、力、功
    • C.手、眼、身、腿、精神、气、力、功
    • D.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
  50. 长拳技术强调力要顺达须明“三节”、“六合”,这“六合”是指:

    • A.腕、肘、肩、踝、膝、胯等部位的协调配合
    • B.手、肘、肩、脚、膝、胯等部位的协调配合
    • C.手、眼、身、步、力、功的协调配合
    • D.手、眼、身、精神、力、功的协调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