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检验工高级理论试卷(1)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称为正相色谱法。
- 正确
 - 错误
 
 - 
				
高效液相色谱中,色谱柱前面的预置柱会降低柱效。
- 正确
 - 错误
 
 - 
				
FID检测器对所有化合物均有响应,属于通用型检测器;
- 正确
 - 错误
 
 - 
				
检验中使用的对照品,在原始记录中应记录()。
- A.含量
 - B.来源
 - C.批号
 - D.购买日期
 
 - 
				
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气相色谱仪比较增加了()
- A.恒温箱
 - B.高压泵
 - C.程序升温
 - D.梯度淋洗装置
 
 - 
				
烘箱和高温炉內都绝对禁止烘、烧易燃、易爆及有腐蚀性的物品和非实验用品,更不允许加热食品。
- 正确
 - 错误
 
 - 
				
红外光谱法用作药物鉴别时,常用的制样方法有()
- A.压片法
 - B.糊法
 - C.膜法
 - D.溶液法
 
 - 
				
下列哪些方法属于分光光度分析的定量方法()
- A.工作曲线法
 - B.直接比较法
 - C.校正面积归一化法
 - D.标准加入法
 
 - 
				
碘量法中使用碘量瓶的目的()
- A.防止碘的挥发
 - B.防止溶液与空气的接触
 - C.提高测定的灵敏度
 - D.防止溶液溅出
 
 - 
				
紫外分光光度法中,用对照品比较法测定药物含量时()
- A.需已知药物的吸收系数
 - B.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浓度应接近
 - C.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应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
 - D.可以在任何波长处测定
 - E.是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之一
 
 -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常见的质量问题()。
- A.混淆品
 - B.硫磺熏蒸
 - C.杂质
 - D.非法染色
 
 - 
				
利用某鉴定反应鉴定某离子时,刚能辨认,现象不够明显,应进行何种试验后才能下结论()
- A.对照试验
 - B.空白试验
 - C.加掩蔽试验
 - D.改变反应条件
 
 -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为()
- A.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高
 - B.准确度高,精密度不一定高
 - C.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 D.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 
				
检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 A.检验目的
 - B.检验项目
 - C.检验依据
 - D.检验步骤
 - E.检验结果
 
 - 
				
下列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 A.HCO3-和CO32-;
 - B.H2S和HS-;
 - C.HCl和Cl-;
 - D.H3O+和OH-
 
 - 
				
间接碘量法分析过程中加入KI和少量HCL的目的是()
- A.防止碘的挥发
 - B.加快反应速度
 - C.增加碘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 D.防止碘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
 
 - 
				
下列微孔玻璃坩埚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常压过滤;
 - B.减压过滤;
 - C.不能过滤强碱;
 - D.不能骤冷骤热。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常用的流动相为()
- A.氯仿
 - B.乙醚
 - C.甲醇-水
 - D.乙腈-水
 
 - 
				
《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内容包括()
- A.红外光谱图
 - B.制剂通则
 - C.标准品色谱图
 - D.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 E.物理常数测定法
 
 - 
				
提高载气流速则()
- A.保留时间增加
 - B.组分间分离变差
 - C.峰宽变小
 - D.柱容量下降
 
 - 
				
各种规格的试剂按纯度从高到低排列的代号顺序是()。
- A.GR>AR>CP
 - B.GR>CP>AR
 - C.AR>CP>GR
 - D.AR>CP>GR
 
 - 
				
在改变了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样品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称为()
- A.重复性
 - B.再现性
 - C.准确性
 - D.精密性
 
 - 
				
在纸层析时,试样中的各组分在流动相中()大的物质,沿着流动相移动较长的距离。
- A.浓度
 - B.溶解度
 - C.酸度
 - D.黏度
 
 - 
				
在灰分检测中,样品如需过滤应该使用的滤纸为()。
- A.层析滤纸
 - B.定量滤纸
 - C.定性滤纸
 - D.慢速滤纸
 
 - 
				
酸碱性试验时,如未指明用何种指示剂,均系指()。
- A.溴化汞试纸
 - B.碘化钾淀粉试纸
 - C.石蕊试纸
 - D.醋酸铅试纸
 
 - 
				
杂质检查一般为()。
- A.限度检查
 - B.含量检查
 - C.检查最低量
 - D.检查最大允许量
 
 - 
				
pH值用标准缓冲液在密闭容器中的有效期一般为()。
- A.1-2个月
 - B.2-3个月
 - C.3-4个月
 - D.半年
 
 - 
				
实验室用于干燥的变色硅胶失效后,呈现()。
- A.红色
 - B.蓝色
 - C.黄色
 - D.黑色
 
 - 
				
色谱分析中,分离非极性与极性混合组分,若选用非极性固定液,首先出峰的是()
- A.同沸点的极性组分;
 - B.同沸点非极性组分;
 - C.极性相近的高沸点组分
 - D.极性相近的低沸点组分
 
 - 
				
在气-液色谱中,首先流出色谱柱的是()
- A.吸附能力小的组分
 - B.脱附能力大的组分
 - C.溶解能力大的组分
 - D.挥发能力大的组分
 
 - 
				
实验室常用的铬酸洗液是用哪两种试剂配制的()。
- A.K2CrO4和HCL;
 - B.K2CrO4和H2SO4;
 - C.K2CrO7和HCL;
 - D.K2CrO7和H2SO4
 
 - 
				
测定某药物的干燥失重,在105℃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重18.2816g,加入样品后共重19.2816g,于l05℃下干燥3h,称重19.2767g,再于l05℃下干燥30min后称重l9.2765g,该样品是否已干燥恒重?若是,计算其干燥失重百分率。()
- A.是,0.51%
 - B.是,0.49%
 - C.不能确定是否干燥恒重
 - D.是,0.025%
 
 - 
				
下列有关温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水浴温度除另有规定外,系指98-100℃
 - B.热水系指70-80℃
 - C.微温或温水系指40-50℃
 - D.室温系指25±2℃
 
 - 
				
取样应遵循取样规程,所取样品必须()。
- A.有代表性
 - B.外观合格
 - C.质量最好
 - D.质量最差
 
 - 
				
中国药典规定,测定熔点所用的温度计为()。
- A.用分浸式温度计
 - B.必须具有0.5℃刻度的温度计
 - C.若为普通温度计,必须进行校正
 - D.采用分浸式,具有0.5℃刻度的温度计,并预先用熔点测定用对照品校正
 
 - 
				
在间接碘量法测定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边滴定边快速摇动
 - B.加入过量KI,并在室温和避免阳光直射的条件下滴定
 - C.在70-80℃恒温条件下滴定
 - D.滴定一开始就加入淀粉指示剂
 
 - 
				
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小时后进行;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小时后进行。
- A.1,1
 - B.1,2
 - C.1,0.5
 - D.0.5,0.5
 
 - 
				
物理常数测定法属于药典哪一部分内容()。
- A.附录
 - B.制剂通则
 - C.正文
 - D.凡例
 
 - 
				
铬酸洗液呈()颜色时表明氧化能力已降低至不能使用。
- A.黑绿色
 - B.暗红色
 - C.无色
 - D.兰色
 
 - 
				
在碘量法中,淀粉是专属指示剂,当溶液呈蓝色时,这是()。
- A.碘的颜色
 - B.I-的颜色
 - C.游离碘与淀粉生成物的颜色
 - D.I-与淀粉生成物的颜色
 
 - 
				
检查药物中的残留溶剂,各国均采用()
- A.UV法
 - B.HPLC法
 - C.TLC法
 - D.GC法
 
 - 
				
中国药典的英文缩写是()。
- A.B.P
 - B.J.P
 - C.Ch.P
 - D.U.S.P
 
 - 
				
氢火焰检测器的检测依据是()
- A.不同溶液折射率不同
 - B.被测组分对紫外光的选择性吸收
 - C.有机分子在氢氧焰中发生电离
 - D.不同气体热导系数不同
 
 - 
				
称取葡萄糖10.0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于20℃用2dm的测定管测得溶液的旋光度为+10.5°,求其旋光度()。
- A.52.5
 - B.+105°
 - C.+52.5°
 - D.+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