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下半年饲料化验员(高级)理论考试题一
- 
				
测定配合饲料中铅,样品在电炉上炭化时,开始温度要低,逐渐升温,防止燃烧。
- 正确
 - 错误
 
 - 
				
饲料级DL-蛋氨酸的含量测定过程中,加淀粉指示液后,滴定试液至无色并立即转成兰色为终点。
- 正确
 - 错误
 
 - 
				
国家标准规定:测定含铅量5~15 mg/kg的饲料样品中铅,要求同一操作者连续两次测定相对偏差≤15%。
- 正确
 - 错误
 
 - 
				
饲料添加剂维生素----D泛酸钙中钙含量测定,通常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
- 正确
 - 错误
 
 - 
				
卫生标准是对饲料中无毒、无害物质及病原微生物的规定安全量。
- 正确
 - 错误
 
 - 
				
饲料添加剂维生B1(盐酸硫胺)的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 正确
 - 错误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又称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 正确
 - 错误
 
 - 
				
坩埚主要用于试样的高温灼烧和分解,检测铁时就用铁坩埚来分解试样。
- 正确
 - 错误
 
 - 
				
所谓公私观,就是人们在看待公私关系时所持的观点和态度。
- 正确
 - 错误
 
 - 
				
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包装,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安全、卫生的规定;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包装物不得重复使用。
- 正确
 - 错误
 
 -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饲料中亚硝酸盐含量是在(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 A.380nm
 - B.538nm
 - C.640nm
 - D.340nm
 
 - 
				
测定饲料中亚硝酸盐,在( )微碱条件下除去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应,生成重氮化合物。
- A.酸性
 - B.微酸性
 - C.中性
 - D.微碱
 
 - 
				
测定饲料中亚硝酸盐含量必须( )。
- 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B.分光光度计
 - C.酶标测定仪
 - D.C均包括
 
 - 
				
饲料中游离棉酚的测定方法适用于( )中游离棉酚的测定。
- A.棉籽粕
 - B.鱼粉
 - C.菜籽粕
 - D.石粉
 
 -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饲料中亚硝酸盐含量,应该在( )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 A.640nm
 - B.240nm
 - C.340nm
 - D.538nm
 
 - 
				
国家标准GB13078-91规定,饲料用棉子饼粕中游离棉酚的允许量≤( )。
- A.120mg/kg
 - B.1200mg/kg
 - C.12000mg/kg
 - D.2000mg/kg
 
 - 
				
国家标准GB13078-91规定,饲料用花生饼中黄曲霉毒素允许量( )0.05mg/kg。
- A.≤
 - B.<
 - C.=
 - D.>
 
 -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酶标测定仪在450nm处测定( )。
- A.吸收光谱
 - B.吸光度
 - C.旋光度
 - D.溶解度
 
 - 
				
饲料中铅测定,应先测标准溶液,以吸光度为纵坐标,( )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制标准曲线图或计算出直线回归方程。
- A.吸光度
 - B.浓度
 - C.浓度的对数值
 - D.稀释倍数
 
 - 
				
测定饲料中汞含量过程中,加热回流后,应用适量水( ),洗液并入消化液。
- A.冲洗冷凝管
 - B.冲洗三角瓶
 - C.稀释消化液
 - D.溶解样品
 
 - 
				
干灰化法测定饲料中,样品经过550℃高温灰化之后,在( )酸性条件下溶解残渣,定容、沉淀、过滤并制成试样溶液,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在283.3nm处测定其吸收度,然后与标准系列进行比较定量。
- A.碱性条件
 - B.酸性条件
 - C.中性条件
 - D.微碱性条件
 
 - 
				
样品中的砷被还原成砷化氢后,在密闭装置中,被(Ag—DDTC)的三氯甲烷溶液吸收,形成黄色或棕红色银溶胶。银溶胶颜色深浅与砷含量成正比,用( )比色测定。
- A.钠氏比色管
 - B.分光光度计
 - C.薄层扫描仪
 - D.旋光仪
 
 - 
				
干灰化法中,样品高温灰化需要在( )中550℃恒温灰化3.5-4 h。然后取出冷却,缓慢加入盐酸溶液,待激烈反应过后,煮沸并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待测。
- A.电炉
 - B.高温炉
 - C.烘箱
 - D.水浴锅
 
 - 
				
银盐法中,混合酸消解法适用于配合饲料及植物单一饲料的处理,常用( )消解法。
- A.硝酸-硫酸-高氯酸
 - B.醋酸-盐酸-硼酸
 - C.醋酸-盐酸-高氯酸
 - D.硝酸-硫酸-硼酸
 
 - 
				
测定饲料级DL-蛋氨酸的含量,选择正确的准滴定液( )。
- A.盐酸标准滴定液
 - B.高氯酸标准滴定液
 - 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
 - D.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液
 
 - 
				
饲料级DL-蛋氨酸的含量测定:在中性介质中准确加入过量的碘溶液,将两个碘原子加到蛋氨酸的硫原子上,过量的碘溶液用( )回滴。
- A.碘标准滴定液
 - B.盐酸标准滴定液
 - C.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液
 - D.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
 
 - 
				
饲料级蛋氨酸的1%水溶的pH为5.6至( )。
- A.7.0
 - B.7.5
 - C.6.1
 - D.8.0
 
 - 
				
饲料添加剂烟酸应为白色至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水溶液显( )。
- A.酸性反应
 - B.碱性反应
 - C.中性反应
 - D.沉淀反应
 
 - 
				
国家批准的氯化胆碱水剂常见有( )和75%两种含量规格。
- A.100%
 - B.70%
 - C.99%
 - D.90%
 
 - 
				
利用氯离子选择电极测定饲料中的水溶性氯化物含量,选择一定的缓冲溶液控制溶液的( ),消除干扰元素的影响。
- A.总离子强度
 - B.酸碱度
 - C.温度
 - D.体积
 
 - 
				
饲料添加剂维生素----D泛酸钙的外观为( )粉末。
- A.淡红色
 - B.类白色
 - C.绿色
 - D.淡绿色
 
 - 
				
取饲料添加剂维生素E适量(约相当于15mg维生素E),加( ) 10ml溶解后,加硝酸2ml,摇匀,( )加热15min,溶液呈红色。
- A.75℃
 - B.175℃
 - C.200℃
 - D.105℃
 
 - 
				
利用氯离子选择电极在溶液中的电位值与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的( )之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即电极对氯离子的活度呈奈斯特响应,以快速测定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含量。
- A.浓度值
 - B.平方值
 - C.反对数值
 - D.对数值
 
 - 
				
计算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结果时,总氮换成蛋白质的平均系数是( )。
- A.0.625
 - B.625
 - C.62.5
 - D.6.25
 
 - 
				
硫酸-硒催化消化法快速测定饲料中粗蛋白、钙、总磷,试样加催化剂和硫酸后,应在电炉上加热至( ),再升温到360~410℃。
- A.沸腾
 - B.泡沫消失
 - C.蒸干
 - D.出现泡沫
 
 - 
				
饲料中粗蛋白、钙、总磷的快速测定方法中,粗蛋白用( )测定。
- A.凯式定氮法
 - B.分光光度法
 - C.氧化还原滴定法
 - D.沉淀法
 
 - 
				
在配合饲料生产中,混合工序操作要正确。在进料顺序上,应把配比量大的组分先投入或大部分投入机内后,再将少量或微量组分置于易分散处,保证( )。
- A.混合顺序
 - B.投料顺序
 - C.混合质量
 - D.粉碎质量
 
 - 
				
预混料、( )在手工添加料口添加,不得上仓。
- A.豆粕
 - B.麦麸
 - C.食盐
 - D.玉米
 
 - 
				
饲料原理的清理、( )、计量、混合和产品成形是配合饲料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几个主要工序。
- A.粉碎
 - B.包装设计
 - C.配方设计
 - D.进货渠道
 
 - 
				
非蛋白氮是指非蛋白质形态的含( )化合物。
- A.氮
 - B.氢
 - C.氧
 - D.碳
 
 - 
				
对饲料原料或饲料产品的粒度、含杂量、( )等所作的规定称为加工质量指标。
- A.营养成分
 - B.含量
 - C.成分
 - D.混合均匀度
 
 - 
				
系统误差可以用( )、空白试验、校正仪器等方法加以校正。
- A.对照试验
 - B.滴定试验
 - C.多次平行测定
 - D.二次平行测定
 
 - 
				
绝对偏差和( )都是表示一次测量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
- A.误差
 - B.相对偏差
 - C.相对误差
 - D.绝对误差
 
 - 
				
酸度计的两个电极浸入被测液时,所产生的( )的大小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直接相关,即与pH有直接关系。
- A.电动势
 - B.电阻
 - C.电压
 - D.电磁场
 
 - 
				
使用甘汞电极时,必须把氯化钾加入口的小橡皮塞拔去,使( )毛细管有足够的液压差,从而有少量氯化钾溶液从毛细管流出,以保证准确测定。
- A.下端毛细管
 - B.上端毛细管
 - C.上端氯化钾加入口
 - D.整个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