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重庆市高级农艺师专业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农业环境质量检测)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保障农产品安全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2. 简述农产品产地安全含义。

  3. 采集测铬水样的容器,只能用什么浸洗?

  4. 在水样中加入什么试剂来为防止金属沉淀?

  5. 土壤样品常用盐酸、硫酸、氢氟酸和高氯酸4种酸进行酸化分解。

    • 正确
    • 错误
  6. 测汞水样常加什么试剂来阻止生物作用?

  7.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总铬时,土壤试液应喷入贫燃性空气-乙炔(淡蓝色火焰)中,于波长357.9nm处进行测量。

    • 正确
    • 错误
  8. 土壤样品经酸法消解完全后,其消解液一般应呈白色或淡黄色(含铁量较高的土壤),没有明显沉淀物。

    • 正确
    • 错误
  9. 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时,消解液中的三价金离子、二价钴离子、二价镍离子、二价铜离子、Cr(Ⅵ)和二价汞离子对测定有干扰,加入硫脲-盐酸混合溶液可消除。

    • 正确
    • 错误
  10. 土壤样品加工过程中,不用挑除草根和石块等非土部分,以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组成。

    • 正确
    • 错误
  11. 测定一般土壤pH值时,水土比应固定不变,以1∶1或2.5∶1为宜。

    • 正确
    • 错误
  12. 土壤样品风干室应具备如下条件:朝南(以方便阳光直射土壤样品),通风良好,整洁,无尘,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

    • 正确
    • 错误
  13. 采集区域环境背景土壤样品时,一般采集0~30cm的表层土。

    • 正确
    • 错误
  14.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铅时,样品预处理方法有微波消解法和硝酸-过氧化氢溶液消解法两种。

    • 正确
    • 错误
  15. 根据《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5264-1994),采集样品时使用有机滤膜,要求空白膜的最大铅含量要低于本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

    • 正确
    • 错误
  16.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镉时,可用氘灯扣除背景消除干扰。

    • 正确
    • 错误
  17. 测定汞及其化合物的气体样品时,采样管与吸收管之间采用聚乙烯管连接,接口处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密封。

    • 正确
    • 错误
  18. 铬酸雾指以气雾状态存在的铬酸或可溶性铬酸盐,测定是以六价铬为基础,以铬酸计。

    • 正确
    • 错误
  19. 测定汞及其化合物的气体样品时,试剂空白值应不超过0.005微克汞。

    • 正确
    • 错误
  20. 采集铅及其化合物的气体样品时,因玻璃纤维滤筒铅含量较高,使用前可先用1+1热硝酸溶液浸泡约3小时。

    • 正确
    • 错误
  21. 测定汞及其化合物的气体样品时,全部玻璃仪器必须用10%硝酸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吸收液浸泡24小时。

    • 正确
    • 错误
  22. 当前中国农业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正确
    • 错误
  23. 采集的空气样品应该尽快分析,保存时间越短越好。

    • 正确
    • 错误
  24. 《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

    • 正确
    • 错误
  25. 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不仅不会使农作物长的更好,而且还会对沟、河及地下水造成污染,影响农作物的品质。

    • 正确
    • 错误
  26. 酸消解土壤样品所用的坩埚应为( )。

    • A.瓷坩埚
    • B.镍坩埚
    • C.铂金坩埚
    • D.聚四氟乙烯坩埚
  27. 优级纯化学试剂用G.R表示,标签颜色为( )色。

    • A.绿色
    • B.红色
    • C.蓝色
  28. 消解土壤样品所用的酸均应为( )级试剂。

    • A.化学纯
    • B.分析纯
    • C.优级纯
  29. 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时,消解过程中应注意加热温度不宜过高,温度高于( )℃时,试样中待测元素可能挥发损失,影响结果测定。

    • A.100
    • B.200
    • C.300
    • D.400
  30. 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应考虑土壤( )对其结果的影响。

    • A.土壤粒径
    • B.酸度
    • C.含水量
  31. 土壤样品全分解时,若采用酸分解,则必须使用( )。

    • A.硝酸
    • B.高氯酸
    • C.氢氟酸
    • D.盐酸
  32. 测定一般土壤pH值时,浸提液应选用( )。

    • A.无二氧化碳的水
    • B.1mol/L氯化钾
    • C.0.01mol/L氯化钙
  33. 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适宜的野外点是( )。

    • A.坡脚、洼地等具有从属景观特征地点
    • B.地形相对平坦、稳定、植被良好地点
    • C.城镇、住宅、道路及沟渠附近
  34. 土壤背景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 ) m以上。

    • A.50
    • B.100
    • C.200
    • D.300
  35.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砷的特征谱线为( )nm。

    • A.234.9
    • B.196.0
    • C.193.7
  36. 根据《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大流量采样法采样、进行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样品称重时,如“标准滤膜”称出的重量在原始重量±( )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

    • A.5
    • B.10
    • C.4.5
    • D.2
  37.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铅时,各容器清洗后应用( )溶液浸泡过夜,再用无铅水冲洗后使用。

    • A.(1+1)硝酸
    • B.纯水
    • C.稀硫酸
  38. 应使用经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的大气采样器,使用前必须经过流量校准,流量误差应( )。

    • A.大于5%
    • B.不大于5%
    • C.10%
    • D.小于10%
  39. 分析有机成分的滤膜采集后应立即放入( )保存至样品处理前。

    • A.干燥器内
    • B.采样盒
    • C.-20℃冷冻箱内
    • D.冷藏室中
  40. 当土壤PH值为( )时,土壤呈中性。

    • A.5.5—6.5
    • B.6.5—7.5
    • C.7.5—8.5
    • D.8.5—9.5
  41. 农药毒性的大小通常用( )来表示。

    • A.致死中量
    • B.高毒
    • C.中毒
    • D.低毒
  42. ( )影响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

    • A.土壤温度
    • B.土壤通气状况
    • C.土壤pH值
    • D.土壤溶液浓度
    • E.A+B+C+D
  43. ( )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 A.绿色食品
    • B.无公害食品
    • C.有机食品
    • D.农产品
  44. ( )指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组织生产或加工,农药、重金属、硝酸盐及激素等有害物质含量(或残留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一般为省级)有关强制性标准的安全营养的农产品或加工品。

    • A.绿色食品
    • B.无公害食品
    • C.有机食品
    • D.农产品
  45. ( )将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

    • A.法制规定
    • B.检验检测
    • C.质量认证
    • D.农业环境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