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级经济师《中级农业》职称考试复习测试卷(1)
-
商业银行贷款子公司发放贷款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
- A.大额发放
- B.小额发放
- C.分散发放
- D.集中发放
- E.提髙贷款覆盖面
-
因素分析的主要方法是( )。
- A.连环代替法
- B.平衡分析法
- C.对比分析法
- D.差额计箅法
- E.指数加权法
-
农业生产经济效果具有的特点是( )。
- A.波动性
- B.单一性
- C.综合性
- D.后效性
- E.递增性
-
农产品价格与产量波动的类型有( )蛛网。
- A.封闭型
- B.循环型
- C.收敛型
- D.发散型
- E.双曲线型
-
计算期不同的项目进行比选时,宜采用的项目比选方法有( )。
- A.年值法
- B.净现值法
- C.净现值率法
- D.年费用比较法
- E.最小费用法
-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的静态指标有( )。
- A.全部投资回收期
- B.投资利润率
- C.财务净现值
- D.投资利税率
- E.资本金利润率
-
农业财政政策运用的基本经验包括( )。
- A.必须坚持将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
- B.必须坚持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要求
- C.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 D.必须坚持保持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变
- E.必须坚持体制机制创新
-
下列产品中需求弹性小的是( )。
- A.用途少的产品
- B.奢侈品
- C.生活必需品
- D.容易被替代的产品
- E.不容易被替代的产品
-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可通过( )等一系列资本扩张方法集聚资本。
- A.增资扩股
- B.投资控股
- C.置换股权
- D.银行贷款
- E.企业并购
-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包括( )。
- A.农业技术的先导性
- B.农业要素的集约性
- C.农业功能的多元性
- D.农业效益的单一性
- E.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农业生产经济效果评价的指标应由( )构成。
- A.土地生产率
- B.劳动生产率
- C.投入产出率
- D.资金生产率
- E.农民收入增长率
-
下列产品中需求弹性小的是( )。
- A.用途少的产品
- B.奢侈品
- C.生活必需品
- D.容易被替代的产品
- E.不容易被替代的产品
-
农村金融区别于普通金融的特点有( )。
- A.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 B.缺乏传统的抵押物品
- C.基础设施很差
- D.不具有关联风险
- E.户均贷款/储蓄规模均很小
-
农业企业的留存收益包括( )。
- A.投入资本
- B.资本公积金
- C.法定盈余公积金
- D.任意盈余公积金
- E.未分配利润
-
用于经济效果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
- A.比较分析法
- B.试算分析法
- C.因素分析法
- D.综合评价法
- E.抽样评价法
-
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定提取的应付福利费.可以用于( )。
- A.照顾困难户支出
- B.农民因公伤亡的抚恤金
- C.计划生育支出
- D.照顾五保户支出
- E.兴建福利院
-
下面哪些情况下产品供给弹性小( )。
- A.农业资源丰富
- B.生产周期长的产品
- C.商品率高的产品
- D.资金密集型产品
- E.技术密集型产品
-
权益资金是企业通过( )等方式取得的。
- A.向银行借款
- B.发行债券
- C.直接投资
- D.发行股票
- E.企业内部留存收益
-
下列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固定资产中,需要计提折旧的是( )。
- A.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
- B.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
- C.未使用的房屋
- D.不需用的机器设备
- E.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
农业生产相对于工业生产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因而农业生产经济效果也具有( )特点。
- A.地域性
- B.递减性
- C.综合性
- D.稳定性
- E.不可持续性
-
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 )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
- A.承包到户
- B.集体合作制
- C.村民小组互助制度
- D.双层经营体制
-
在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等级评定时,有农户具备条件:①家庭有基本劳动力;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500元以上。该农户信用等级为( )
- A.差
- B.一般
- C.较好
- D.优秀
-
企业通过晋级提薪,评选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授予劳动者荣誉称号等方式对员工加以激励,属于( )激励。
- A.目标
- B.制度
- C.理想
- D.物质
-
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由( )三方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
- A.所有者、经理、雇员
- B.所有者、经理、客户
- C.所有者、董事会、高级执行人员
- D.所有者、董事会、客户
-
( )是增强合作社凝聚力,搞好服务,进行农业基本建设的物质保证。
- A.健全农业合作社组织
- B.完善土地承包形式
- C.加强制度建设
- D.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
在畜牧业等土地集约化程度髙的地方较多采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是( )。
- A.股份制
- B.公司制
- C.合作社
- D.合同制
-
杂交水稻技术、转基因技术的产生使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的变革,这种科技进步称为( )。
- A.技术进化
- B.技术革命
- C.技术的多元化
- D.技术的社会化
-
根据我国对现代农业内涵的界定,属于农业产前领域的是( )。
- A.种子
- B.农产品加工
- C.水利
- D.农产品储藏
-
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从科研到生产的关键环节在于( )。
- A.推广试验
- B.选定推广项目
- C.示范
- D.反馈和改进研究
-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依靠自身的信誉和原有的产销关系,与农户按照当期市场价格进行交易,是( )约束机制的体现。
- A.计划
- B.市场
- C.股份合作
- D.专业承包
-
( )是对不同方案,通过采用多个指标,列成平行表进行综合比较,评定其经济效果的优劣,从中选择最优方案的一种分析方法。
- A.平行比较法
- B.分组比较法
- C.动态比较法
- D.试算分析法
-
按农村集体经济统计报表制度要求,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支出资料采用( )的方法取得。
- A.全面调查
- B.抽样调查
- C.重点调查
- D.典型调查
-
下列指标中,属于反映企业盈利能 力的指标是( )。
- A.资产负债率
- B.应收账款周转率
- C.营业周期
- D.资本保值增值率
-
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包及上交收入”科目核算的内容不包括( )。
- A.农户承包集体鱼塘上交的承包金
- B.农户承包集体果园上交的承包金
- C.农户承包集体荒地上交的承包金
- D.村办企业上交的利润
-
农业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中的核心是( )。
- A.利益分配机制
- B.运转约束机制
- C.股份合作约束机制
- D.专业承包约束机制
-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74年11月世界粮食大会上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从( )的角度,第一次提出了“食物安全”的概念。
- A.农产品质量满足人们基本需要
- B.农产品数量满足人们基本需要
- C.食物数量满足人们基本需要
- D.食物质量满足人们基本需要
-
因人工或机械等因素在农产品中混入杂质或农产品因辐射导致放射性污染等,属于( )污染。
- A.化学性
- B.生物性
- C.物理性
- D.人工性
-
投资效果系数与投资回收期的关系为( )。
- A.两者之差为1
- B.两者之积为1
- C.两者之比为1
- D.两者之和为1
-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是( )
- A.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
- B.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 C.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
- D.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
购买股票或债券时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经纪人佣金、税金以及手续费等,计入( )。
- A.投资收益
- B.管理费用
- C.投资成本
- D.经营支出
-
按农村集体经济统计报表制度要求,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支出资料采用( )的方法取得。
- A.全面调査
- B.抽样调査
- C.重点调查
- D.典型调査
-
在计算投资回收期时,如果一些设备、工程等改造项目,投资使用后无法直接与利润额比较的,可以用( )来计算。
- A.投资总额
- B.年新增生产能力
- C.成本节约额
- D.年利润增加额
-
利用年费用法进行项目比选,是将分别计算的各比较项目的等额年费用进行比较。以年费用( )的项目为优。
- A.较高
- B.较低
- C.等于0
- D.等于1
-
短期投资的收益包括( )。
- A.存续期间的持有收益和到期回收的收益
- B.到期回收的收益和转让或兑付时的收益
- C.存续期问的持有收益和出售收益
- D.存续期间的持有收益和转让或兑付时的收益
-
某单位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25000元,双方约定入股份额占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的25%,村集体经济组织原有资本60000元,则应计入公积公益金的数额为( )元。
- A.5000
- B.6250
- C.15000
- D.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