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试题及答案(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交流由孩子发起是孩子存在问题。

    • 正确
    • 错误
  2. 家访是指导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特点是个别指导,针对性更强,指导更具体、更细致。

    • 正确
    • 错误
  3. 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机构,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

    • 正确
    • 错误
  4. 理解记忆有许多渠道,比如缩编和扩编。

    • 正确
    • 错误
  5. 退缩是努力使孩子从问题中摆脱出来。你自己也避开问题,分散孩子对问题的注意力,引导孩子摆脱问题,把问题搁置一旁。

    • 正确
    • 错误
  6. 学习动机按其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 正确
    • 错误
  7. 对待问题的一个常犯的错误是过分夸大问题的负面作用。

    • 正确
    • 错误
  8. 一般来说,家庭教育总量的衡量指标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家长的关爱程度、教育方法的有效度以及时间和教育费用的充足与否。

    • 正确
    • 错误
  9. 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发展是认知发展的核心。

    • 正确
    • 错误
  10. 艾宾浩斯的实验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得也越慢。

    • 正确
    • 错误
  11. 在人的社会化即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过程中,社区性格作为一定社区中具有延续和传递的力量,不可避免地对个体性格产生影响。

    • 正确
    • 错误
  12.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 正确
    • 错误
  13.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反映,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 正确
    • 错误
  14.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家庭教育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学校也要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

    • 正确
    • 错误
  15.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零点项目”主持人、哈佛大学的教育教授霍华德·加得纳在其著作《智力的框架:多元智能理论》中第一次提出了比传统的智力概念更宽泛的智能体系。

    • 正确
    • 错误
  16. 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记忆容量的增加、记忆策略的发展、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的发展、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发展、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的发展、元记忆的发展。

    • 正确
    • 错误
  17. 所谓态度,是反映人们关于自身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

    • 正确
    • 错误
  18. 爱因斯坦擅长语言智能。

    • 正确
    • 错误
  19. 在人际交流智能中,与同伴之间合作意义重大。

    • 正确
    • 错误
  20. 家庭教育既是终身教育,但不是启蒙教育。

    • 正确
    • 错误
  21.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为了满足认知需要,第二种是为了满足发展需要,第三种是为了满足报答父母或社会的需要,第四种是为了竞争求胜的需要.

    • 正确
    • 错误
  22. 大声并用激烈的话语和孩子说话、激动的动作、摔东西等是身体讯号。

    • 正确
    • 错误
  23. 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好的家庭教育,什么时候和孩子的关系是好的,你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 正确
    • 错误
  24. 对弱智儿童的教育,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 正确
    • 错误
  25. 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家长和教师往往不缺乏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很容易起到互补作用。

    • 正确
    • 错误
  26.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又是孩子的终生教师。

    • 正确
    • 错误
  27. 在学习中注意培养自己的学习信心,充分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就能增强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兴趣。

    • 正确
    • 错误
  28. 复习的过程需要相应的练习和记忆。

    • 正确
    • 错误
  29. 社区文化是通行于一个社区范围之内的特定的文化现象。

    • 正确
    • 错误
  30. 父母的文化程度与教育方式的相关分析说明,文化程度与()呈显著负相关。

    • A.溺爱型
    • B.否定型
    • C.放任型
    • D.干涉型
  31. 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提出:“假如你假装对工作感兴趣,这种态度往往就使你的兴趣变成真的,这种态度还能减少疲劳、紧张和忧虑。”

    • 正确
    • 错误
  3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这样的一段话:一个学生要(),这就是一个孩子成功的标准。

    • A.学会学习
    • B.学会交往
    • C.学会做人
    • D.学会做事
  33. 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对孩子的影响()

    • A.厌学
    • B.早恋
    • C.吸毒
    • D.网瘾
  34. 隔代家庭尽管为数较少,但孩子教育中反映出的问题比较突出。应注意:()

    • A.明确角色定位
    • B.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 C.促进亲子沟通和家庭和谐
    • D.不要严格要求孩子
  35. 青少年吸毒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 A.主观方面,青少年对毒品缺乏正确的认识
    • B.好奇心的驱使,以为尝试一下不会上瘾
    • C.迷恋于网吧、酒吧等娱乐场所,容易误交损友
    • D.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
  36. 父母存在问题时的表现有()、家长要讲出自己的意见、家长要为自己找到解决方法、家长比较自信等。

    • A.交流由家长发起
    • B.家长是信息发出者
    • C.家长是影响者
    • D.家长想帮助自己
  37. 如何预防孩子沾染毒品()

    • A.家庭和学校要加强拒绝毒品的宣传工作,增加青少年对毒品的认识,使其深刻地认识到毒品危害的严重性
    • B.作为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首先应自己远离毒品,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好榜样
    • C.父母双方应和睦相处,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 D.父母应该严格、科学地管理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
  38. 下面是生物钟的特点的有()。

    • A.从半夜到凌晨4点,人体温度最低,大部分功能处于最低潮,是进行睡眠的最好时段
    • B.早上6点到7点,体温上升,心率加快,肾上腺激素分泌达到高潮,这时就应该及时起床
    • C.早上9点左右,痛觉最不灵敏,对于患病需进行手术的人而言这时进行较为合适
    • D.下午1点到2点,几乎所有人都感到困倦,应适度午睡
  39. 家庭教育指导应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和适用性。坚持的原则有()。

    • A.“儿童为本”原则
    • B.“家长主体”原则
    • C.“多向互动”原则
    • D.科学适用原则
  40. 角色行为偏颇的类型有指挥者、()。

    • A.说教者
    • B.审判者
    • C.万能者
    • D.安慰者
  41. 从孩子学习的角度看,不要以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只与()的努力程度相关。

    • A.家长
    • B.孩子
    • C.教师
    • D.社会
  42. 家访前最好事先通知家长,要使家长有个(),这样谈话可以节约时间。

    • A.思想准备
    • B.行动准备
    • C.针对性
    • D.倾向性
  43. ()的目的密切关系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 A.家庭教育
    • B.思想基础
    • C.实践活动
    • D.社会活动
  44. 我国历来重视和提倡对子女实施早期家庭教育,而最早的教育则始于()。

    • A.胎教
    • B.儿教
    • C.言教
    • D.学教
  45. ()是指为兴办、管理一定社区的事务而建立起来的地域性的社会组织,它是社会组织的类型之一。

    • A.社区组织
    • B.学生会
    • C.学校
    • D.街道
  46. 父母的()是父母作为教育者区别于其他社会角色的特殊素质,对子女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 A.心理素质
    • B.教育素质
    • C.科学文化素质
    • D.思想道德素质
  47. ()的家庭中,父母有一个顽固的观点是:孩子是我的,我可以随意对待孩子。

    • A.忽视型
    • B.民主型
    • C.滥爱型
    • D.专制型
  48. 父母角色便是不经过角色扮演者的努力而由遗传、血缘等先天的因素决定的,属于()角色。

    • A.获得性
    • B.终身性
    • C.扮演性
    • D.天赋性
  49. 家庭教育关系着国民素质,关系着()的兴衰。

    • A.国家
    • B.社会
    • C.团体
    • D.家族
  50. 中国特定的()和文化背景形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特色。

    • A.历史环境
    • B.现实背景
    • C.传承文化
    • D.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