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山西事业单位文秘公共基础考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聘任制作为我国行政领导者的一种产生方式,其优点是( )。

    • A.有利于人才流动,双向选择
    • B.充分反映民意,体现民主
    • C.可以开阔视野,广纳人才
    • D.充分体现公开原则
  2. 下列有关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审查的主体是人民法院
    • B.只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理
    • C.原则上只作合法性审查,不作合理性审查
    • D.只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不对抽象行为进行审查
  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是( )。

    •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 B.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 C.以公有制为主体
    •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以下几个含义:( )。

    • A.需要补资本主义的课
    •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 C.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5. 下列属于辩证否定的有( )。

    • A.我国必须全盘西化
    • B.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 C.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 D.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
  6. 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功能是( )。

    • A.学习的功能
    • B.沟通的功能
    • C.协调的功能
    • D.团结的功能
  7. 十六大政治报告提出,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 A.开放要有新局面
    • B.改革要有新突破
    • C.发展要有新思路
    • D.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8. 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对立面的统一,体现了事物自己运动的深刻内容,包括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 )。

    • A.否定
    • B.对否定的否定
    • C.否定之否定
    • D.对肯定的否定
  9.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是( )。

    • A.二者互相作用,辩证统一
    • B.物质文明不决定精神文明
    • C.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
    • D.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10. 行政确认的外部表现形式往往以( )等形式出现。

    • A.许可证
    • B.执照
    • C.律师证
    • D.技术鉴定书
  11. 十六大政治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主要是( )。

    • A.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 B.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 C.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 D.力争2002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 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12. 对所有相对方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给相关利害关系人以同等的辩论机会,这体现了行政程序的( )原则。

    • A.程序法定原则
    • B.程序公正原则
    • C.相对方参与原则
    • D.效率原则
  13. 向级别与本机关相同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某事项应使用( )。

    • A.函
    • B.报告
    • C.请示报告
    • D.请示
  14.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下列哪一机构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 )

    • A.该派出机构
    • B.该派出机构和该行政机关
    • C.该行政机关
    • D.该行政机关的上级主管机关
  15. 公务员必须退休是指( )。

    • A.男年满55周岁
    • B.女年满55周岁
    • C.工作年限满20年
    • D.工作年限满30年
  16. 下列哪种刑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附加适用( )。

    • A.拘役
    • B.管制
    • C.有期徒刑
    • D.剥夺政治权利
  17. 人的死亡是能够引起一系列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 )。

    • A.法律前提
    • B.法律事件
    • C.法律后果
    • D.法律行为
  18. 为了防止两极分化,规范收入分配不宜采取( )。

    • A.取缔非法收入
    • B.实行平均分配
    • C.调节过高收入
    • D.清理不合理收入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 A.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
    • B.无限和有限.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 C.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 D.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0. 意识的本质是( )。

    • A.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 B.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 C.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1. 复杂劳动被当作简单劳动的倍加,是因为( )。

    • A.从事简单劳动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
    • B.从事复杂劳动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
    •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差别
    • D.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22. 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 )。

    • A.起决定性作用
    • B.只起微不足道的作用
    • C.起补充实践检验的作用
    • D.与实践共同起决定性作用
  23.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 )。

    • A.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
    •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 D.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4. 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即( )。

    • A.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
    • B.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 C.授权的行政行为与委托的行政行为
    • D.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25.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 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26. 行政机关向相对方收取公路养路费.港口建设费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

    • A.行政处罚
    • B.行政征购
    • C.行政征收
    • D.行政征用
  27. 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的稿本称作( )。

    • A.草稿
    • B.定稿
    • C.正本
    • D.副本
  2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 A.阶级斗争
    • B.对外开放同独立自主的矛盾
    • C.经济发展同道德滑坡的矛盾
    •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之间的矛盾
  29.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的关系问题。

    • A.运动和静止
    • B.认识和实践
    • C.存在和思维
    •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30.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的是( )。

    • A.司法监督
    • B.立法监督
    • C.审计监督
    • D.社会与舆论监督
  31. 国家公务员是指( )。

    • A.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B.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 C.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 D.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32.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 B.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 C.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 D.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33.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

    • A.固有属性
    • B.根本特性
    • C.存在形式
    • D.最高理性
  3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 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35. 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是( )。

    • A.发展生产力.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 B.发展生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 C.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