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高级摄影师考证试题及答案(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封闭性人像构图的特点是人像视线不直视读者。

    • 正确
    • 错误
  2. 用软光拍摄高调照片,使得画面过分锐化,引起影调明度的下降,失去亮部的质感。

    • 正确
    • 错误
  3. 用转机拍摄大型团体照时,知道底片上人物影像长度和所用镜头焦距就可以计算出相机和第一排被摄者之间所需的最短距离。

    • 正确
    • 错误
  4. 用转机拍摄大型团体照时,应该让被摄人群在相机的拍摄角度内沿以相机为圆心的圆弧线排列。

    • 正确
    • 错误
  5. 用转机拍摄大型团体照时,所需底片的长度可以根据相机旋转角度和第一排任务排列的宽度计算出来。

    • 正确
    • 错误
  6. 拍摄大型团体照时的场地长度的计算与所用相机镜头的光圈值无关。

    • 正确
    • 错误
  7. 消费心理学研究经常使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 正确
    • 错误
  8. 只有教会顾客正确的审美观点,才能更好地为顾客服务。

    • 正确
    • 错误
  9. 审美理解不同于概念认识,是审美经验中的认识因素,是审美中的理性能力。

    • 正确
    • 错误
  10.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 正确
    • 错误
  11. 表现人物立体感的主要方法有()。

    • A.以恰当的顺光和准确的曝光来获得良好的质感,选择正面拍摄角度,利用透视对比
    • B.以侧光、侧逆光拍摄来获得层次丰富的影调,选择斜侧向拍摄角度,利用透视对比等
    • C.选择恰当的背景和前景来获得人像的纵深感,选择正向拍摄角度
    • D.以顺光或侧光拍摄低调人像来获得层次丰富的影调
  12. ()的含义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或对应位置原则安排画面布局,讲究均衡感,有较高的影调或色调上的追求,讲究构图呼应关系,追求构图的精致或完美效果。

    • A.“构图讲究”
    • B.“立体构图”
    • C.“压抑感构图”
    • D.“色彩缤纷”的构图
  13. ()原则是画面讲究节奏变化,讲究“破”秩序、“破”对称、“破”通达的线条,追求动感、倾斜、挤压等效果,追求色彩的对立或跳动感觉。

    • A.“平衡构图”
    • B.“立体构图”
    • C.“求稳”的构图
    • D.“求险”的构图
  14. ()的主要视觉效果是富有动感,使画面充满活力。

    • A.平行线条
    • B.竖型线条
    • C.起伏性线条
    • D.平衡的线条
  15. ()构图的特点是人像视线直视读者。

    • A.写直人像
    • B.时尚人像
    • C.开放性人像
    • D.封闭性人像
  16. ()是画面讲究均衡感,讲究相对完整性,讲究构成的统一和秩序,追求精致和完美效果,人物姿态、造型相对平稳,色彩和谐。

    • A.“完美”的构图原则
    • B.“求险”的构图原则
    • C.“均衡”的构图原则
    • D.“求稳”的构图原则
  17. 影调的配置原则是()。

    • A.“均衡”、“透气”和“活”
    • B.“闭合”、“扩张”和“收缩”
    • C.“不均衡”
    • D.“闭合”、“收缩”
  18. 色温滤光镜的基本类型有()

    • A.色温锐化滤光镜、调高色温转换滤光镜
    • B.色温透视滤光镜、色温补偿滤光镜
    • C.色温平衡滤光镜、色温锐化滤光镜、调低色温滤光镜
    • D.色温平衡滤光镜、色温转换滤光镜、色温补偿滤光镜
  19. “8”级白占画面的90%,“9”级白占画面的8%,()的构成模式是一种典型的高调。

    • A.“2”级黑占画面的2%
    • B.“3”级白占画面的2%
    • C.“1”级黑占画面的2%
    • D.“6”级灰占画面的2%
  20. “2”级黑占画面的85%,(),“1”级黑占画面的5%的构成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低调。

    • A.“2”级灰占画面的10%
    • B.“8”级黑占画面的10%
    • C.“9”级白占画面的10%
    • D.“3”级黑占画面的10%
  21. 色光通过滤光镜的规律是()。

    • A.只能部分通过与其相邻的色光或补色光。
    • B.全部或部分通过与其相同或相邻的色光,吸收其补色光
    • C.全部通过与其相邻的色光,吸收其补色光
    • D.只能吸收与其相同光,通过其相邻的补色光
  22. 拍摄艺术人像时,()。

    • A.偏振镜不与光源方向成一定的角度,也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 B.即使将偏振镜与手中的相机搭配错了,不会影响曝光与调焦的失误
    • C.使用偏振镜应首先考虑到与手中相机的适配
    • D.偏振镜在每一个拍摄方向都能发挥作用
  23. 拍摄艺术人像时,使用偏振镜能够()。

    • A.提高物体颜色的色差,减弱物体表面的质感
    • B.减弱或消除非金属物体表面的反光,提高色彩的饱和度
    • C.减弱物体表面的质感,无法起到中灰阻光滤光镜的作用
    • D.减低物体颜色的色温,从而无法起到中灰阻光滤光镜的作用
  24. 构图中的“布白”含义是将空白也作为一种()来安排,在画面里求得空白的合理布局或空灵效果。

    • A.暖调符号
    • B.视觉元素
    • C.曲线符号
    • D.线条、纹路符号
  25. 构图中的“破”含义是对照片画面里()采取措施,目的是改变构图的死板,使构图生动起来。

    • A.过分死板的线条或大面积单一色块
    • B.过分活跃的纹路或小面积块
    • C.过分活跃的线条或纹路
    • D.过分激烈的块和纹路
  26. 为了取得锐利与响亮的低调效果,在风光摄影中,常采用()拍摄。

    • A.任意角度的平光
    • B.高角度的侧顺光与逆光
    • C.任意角度的侧顺光
    • D.低角度的逆光与侧逆光
  27. 为了取得锐利与响亮的低调效果,常采用()拍摄静物,广告产品和人物肖像。

    • A.顺光与侧顺光
    • B.逆光与侧逆光
    • C.侧顺光
    • D.侧平光与平光
  28. 在硬光下拍摄人物时,主要是控制面部的光比,一般应控制在()。

    • A.三级光孔以上
    • B.四级光孔以上
    • C.七级光孔
    • D.两级光孔以内
  29. 处理好高调照片的关键包括()。

    • A.用硬光拍摄人像和自然风光,并大幅度地增加曝光量
    • B.必须用冷光拍摄,减少曝光量
    • C.必须用软光拍摄,减少曝光量
    • D.用软光(散射光)拍摄,曝光量必须增加一些
  30. 对于高调照片而言,曝光量()。

    • A.增至三级以上,不会失去亮部的层次和质感
    • B.超过两级,就会失去亮部的层次和质感
    • C.即使超过两级,也不会失去亮部的质感
    • D.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31. 在硬光下用黑白负片拍摄景物时,()。

    • A.必须将最亮和最暗部分控制在八级光孔以上
    • B.一般宜将最亮和最暗部分控制在七级光孔以内
    • C.一般宜将最红和最绿部分控制在八级光孔
    • D.必须将最红和最绿部分控制在九级光孔
  32. 黑白摄影中()的基本作用包括控制影调、改变空气透视,调整反差。

    • A.色温转换镜
    • B.柔光镜
    • C.PL镜
    • D.滤光镜
  33. 后期制作()的基本要求是尽量选用软调显影液和软调相纸。

    • A.高调照片
    • B.低调照片
    • C.硬调照片
    • D.软调照片
  34. 在进行室内拍摄时,()。

    • A.只在传统的灯具前加上软光纸,不可能获得柔光效果
    • B.直接在被摄主体后使用硫酸纸档板,可以获得理想的软调照片用光
    • C.采用影室闪光灯并配有柔光箱,不可能得到理想的软光效果
    • D.采用影室闪光灯并配有柔光箱,可以获得理想的软调照片用光
  35. 处理软调(低反差)照片的要领是:(),用软性(低反差)相纸制作。

    • A.用聚光灯拍摄,用硬性(高反差)显影药液冲洗
    • B.用软光(散射光)拍摄,用软性(低反差)显影药液冲洗
    • C.用硬光拍摄,用任意一种显影药液冲洗
    • D.用软光拍摄,用任意一种显影药液冲洗
  36. 用转机拍摄大型团体照时,假设有300人,使用焦距85mm镜头的转机拍摄,底片中人物影像的长度为18cm,那么,相机应该至少旋转()度。

    • A.120
    • B.132
    • C.141
    • D.153
  37. ()进行室外拍摄时,是不可能得到软光光效的。

    • A.在柔和的阳光下
    • B.在没有直射光的宽敞阴影区
    • C.选择阴天
    • D.在睛天的阳光下
  38. 拍摄大型团体照时,调焦位置应该对准()。

    • A.左右两侧人物
    • B.最前端的人物
    • C.第二排被摄者
    • D.后排被摄者
  39. 大型团体照的背景里必须尽量避免()的强光,避免诸如烟囱、电线杆、塔架、枯枝等难看景物。

    • A.来自人物前侧方
    • B.人物周围
    • C.高于人物并直射镜头
    • D.取景范围外
  40. ()是审美经验的基础和依托,如果没有它的存在,审美根本就无从发生。

    • A.审美意境
    • B.审美联想
    • C.审美意象
    • D.审美感知
  41. 通感,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

    • A.同感
    • B.知觉
    • C.感觉
    • D.联觉
  42. 在审美心理结构中,感知、想像、理解和情感这四种心理机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彼此依赖、相互渗透网络结构
    • B.相互独立、互不渗透的并列结构
    • C.环环相扣的环状结构
    • D.层层推进的递进结构
  43. ()可以产生生理上的快感,是审美经验的起点和基础。

    • A.感知
    • B.感觉
    • C.知觉
    • D.印象
  44. ()极大地突破了直接感觉经验的界限,丰富了内容,产生了“通感”等高层次的审美感受。

    • A.审美感觉
    • B.审美印象
    • C.审美感知
    • D.审美知觉
  45. 了解顾客审美倾向的诸多方法中,()是一种不正确的方法。

    • A.请顾客直接表达出他(她)的审美观点
    • B.通过分析顾客对照片称赞或者批评的原因来了解顾客的审美观点
    • C.通过请顾客发表对照片的看法来了解顾客的审美观点
    • D.在与顾客自然而然的交流中了解顾客的审美观点
  46. 消费者()的根本原因是需要。

    • A.产品的外观形状
    • B.对产品的品牌认可
    • C.对产品质量的认可
    • D.产生消费行为
  47. 未经公民本人同意,将公民照片进行广告宣传,属于()。

    • A.侵犯公民名誉权
    • B.侵犯公民知情权
    • C.侵犯公民肖像权
    • D.侵犯公民特惠权
  48. 照相馆对于拍摄和洗印工作中产生的报废照片或者底片,应该()。

    • A.集中后卖掉
    • B.留下备用
    • C.任由顾客处理
    • D.派专人销毁
  49. 社会或他人对特定公民、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誉、商誉、功绩、资历、身份等各方面评价的总和称之为()。

    • A.公民个人所有权
    • B.公民个人无形财产权
    • C.公民个人所有权总和
    • D.公民名誉权
  50. 对同一被摄对象采用若干不同的曝光量拍摄的方法称为()。

    • A.平均曝光法
    • B.括弧式曝光法
    • C.高光曝光模式
    • D.阴影曝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