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营林试验技师考试及参考答案2020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用力不大,就可将小刀插入土层2—3厘米,松紧度等级为()。

    • A.较松
    • B.较紧
    • C.紧实
    • D.坚实
  2. ()是作为培育的目的树种,它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木材产量较大或防护效能较好等),一般在林分中数量最多。

    • A.伴生树种
    • B.灌木树种
    • C.主要树种
    • D.草本植物
  3. 同一株植物上可能同时存在雌花和雄花,即为()植物。

    • A.雌雄异花
    • B.雌雄异株
    • C.雌雄同株
  4. 某马尾松树高12米,用材部分的长度4、7米,按专业调查规定划分为()。

    • A.用材树
    • B.半用材树
    • C.薪材树
    • D.废材
  5. 播种方法中()是在经过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的造林地上,按一定行距进行播种的方法。

    • A.撒播
    • B.穴播
    • C.飞播
    • D.条播
  6. ()是岩石圈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

    • A.土壤
    • B.水分
    • C.温度
    • D.养分
  7. ()是目前评价立地质量采用最多的方法,即用一定的基准年龄优势木的平均高来评价立地质量。

    • A.主导因子分级组合法
    • B.生活因子分级组合法
    • C.立地指数法
    • D.立地指数代替立地类型
  8. 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此方法属于( )。

    • A.森林植物检疫
    • B.林业技术防治
    • C.生物防治
    • D.物理机械防治
  9. 林地施肥应以()为主。

    • A.有机肥
    • B.无机肥
    • C.氮肥
    • D.磷肥
  10. 对某食品中粗蛋白进行了6次测定,结果分别为59.09%、59.17%、59.27%、59.13%、59.10%、59.14%,标准偏差为()。

    • A.0.06542
    • B.0.0654
    • C.0.066
    • D.0.065
  11. 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 A.满足造林目的和满足树种生物学特性
    • B.满足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特点
    • C.满足造林目的和达到适地适树
    • D.达到适地适树和立地条件特点
  12. 物质的摩尔质量的定义为( )。

    • A.1摩尔物质的质量
    • B.以克为单位表示的分子量
    • C.质量除以物质的量
    • D.以C-12的1/12表示的分子量
  13. ()是指物质依靠扩散或其它物理过程进入根内,由于它不需要代谢能量,故又称非代谢吸收。

    • A.主动吸收
    • B.被动吸收
    • C.光合作用
    • D.呼吸作用
  14. 在造林树种确定后,根据树种的生态特性选与之相适应的立地条件称为()。

    • A.选树适地
    • B.选地适树
    • C.改地适树
    • D.改树适地
  15. 植物的生活周期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它标志着幼年期的结束,成年期的开始。

    • A.抽叶
    • B.发芽
    • C.生根
    • D.开花
  16. 核桃宜用()净种。

    • A.水选
    • B.风选
    • C.筛选
    • D.粒选
  17. 根据乔木树种的种类,把森林群落划分为()两大类。

    • A.同龄林和异龄林
    • B.单层林和复层林
    • C.人工林和天然林
    • D.单纯林和混交林
  18. 植物吸收矿质养分的主要部位是()。

    • A.茎
    • B.叶
    • C.根
    • D.花
  19. 播种方法中()工效高,造林成本低,但作业比较粗放,裸露的种子易遭受自然的伤害或接触不到土壤而死。

    • A.撒播
    • B.穴播
    • C.混播
    • D.条播
  20. 载玻片和盖玻片在清洗前可先在( )溶洗中浸泡1h。

    • A.2%的盐酸
    • B.8%盐酸
    • C.2%的NaOH
    • D.6%NaOH
  21. ()就是在造林之前,清除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 A.抚育
    • B.管理
    • C.造林地的清理
    • D.造林地的整地
  22. 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范围内,被人们开发利用已变为经济形态的那部分效益指森林的()

    • A.生态效益
    • B.经济效益
    • C.社会效益
    • D.综合效益
  23. ()就是在造林之前,清除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 A.抚育
    • B.管理
    • C.造林地的清理
    • D.造林地的整地
  24. 森林的()是指由于森林的存在,能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文明方面起到促进和提高的作用。

    • A.生态效益
    • B.环境效益
    • C.经济效益
    • D.社会效益
  25. 反坡梯田整地田面向内倾斜成3—15°反坡,埂内外侧均约()。

    • A.30°
    • B.40°
    • C.50°
    • D.60°
  26. 高浓度的氢离子,可引起菌体表面( )水解,并破坏酶类活性。

    • A.蛋白质
    • B.碳水化合物
    • C.脂多糖
    • D.脂蛋白
  27. 播种方法中()是在经过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的造林地上,按一定行距进行播种的方法。

    • A.撒播
    • B.穴播
    • C.飞播
    • D.条播
  28. 施肥的时间最好是在( )。

    • A.植物生长最需要营养物质时施放。
    • B.植物休眠期施放。
    • C.植物生长旺盛期施放。
    • D.秋季
  29. 下列属于森林生态效益的是()。

    • A.涵养水源
    • B.生产木材
    • C.生产果品
    • D.军事活动
  30. 酸性土一般用( )中和。

    • A.石灰
    • B.石膏
    • C.硫磺
    • D.硫酸
  31.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能,同化CO2和H2O,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的过程,称为()。

    • A.光合作用
    • B.有养呼吸
    • C.碳同化
    • D.无养呼吸
  32. 苗木生产处理场所的面积控制在( )以下。

    • A.20-25%
    • B.10-25%
    • C.20-30%
    • D.25-35%
  33. 造林地上各项直接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就是造林地的()。

    • A.主导因子
    • B.立地条件
    • C.环境状况
    • D.生活条件
  34. 灌溉次数及灌溉量最好是( )。

    • A.越多越好
    • B.一天一次
    • C.一天多次
    • D.土壤水分不足时就立即浇水,灌水量以能使水分浸润根系为宜。
  35. 林业生态工程的目标是建造某一区域(或流域)的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优质、稳定的()生态系统。

    • A.森林
    • B.山地
    • C.复合
    • D.单一
  36. 下列测定方法中不能用于食品中铅的测定的是( )。

    • A.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B.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C.EDTA-2Na滴定法
    • D.双硫腙光度法
  37. 下列标准代号属于国家标准的是( )。

    • A.GB10792
    • B.ZBX66012
    • C.QB/TXXXX
    • D.Q/JXXX
  38. 下列( )不属于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 A.SI基本单位
    • B.SI辅助单位
    • C.米制
    • D.引导出单位
  39. 根外追肥在不产生肥害的情况下,应适当提高溶液的浓度是( )。

    • A.大量元素喷施浓度0.2—2%;微量元素:0.01—0.2%
    • B.大量元素喷施浓度0.01—2%;微量元素:0.1—0.2%
    • C.大量元素喷施浓度0.02—5%;微量元素:0.01—0.5%
    • D.大量元素喷施浓度2—10%;微量元素:1—5%
  40. 经济林对造林树种的要求是“()”。

    • A.速生、丰产、优质
    • B.根系发达,根蘖性强
    • C.早实性,丰产性,优质性
    • D.火旺,产热量高
  41. 动植物残体全部分解,与土壤颗粒紧密结合形成黑色或暗色土层称为()。

    • A.覆盖层
    • B.腐殖质层
    • C.灰化层
    • D.淀积层
  42. 在脂肪的分子中,脂肪酸和( )分子连接。

    • A.几丁质
    • B.胞嘧啶
    • C.甘油
    • D.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