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林业技师考试试题(1)造林工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土壤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也可使根系受害。

    • 正确
    • 错误
  2. 影响土壤热容量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水和空气所占的比重。

    • 正确
    • 错误
  3. 苗圃地多采用排水,改善土壤结构,深耕细耙等措施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气体交换。

    • 正确
    • 错误
  4. 混交林中树种间生态要求一致有利于混交成功。

    • 正确
    • 错误
  5. 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 正确
    • 错误
  6. 土壤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也可使根系受害。

    • 正确
    • 错误
  7. 幼林树林管理是人为对幼树直接进行干预,调控其生长的工作。

    • 正确
    • 错误
  8. 气团是在大范围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和适当的环流条件下形成的。

    • 正确
    • 错误
  9. 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 正确
    • 错误
  10. 混交方法是指各混交树种在造林地上配置和排列的形式

    • 正确
    • 错误
  11. 在生物界的食物关系中,普遍存在的甲吃乙,乙吃丙,丙吃丁的现象,这种以能量为基础,通过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联系起来的食物关系,称为( )。

    • A.生态金字塔
    • B.营养级
    • C.食物链
    • D.生态系统
  12. 干土块稍用力才能压碎,湿土能搓成泥条,但用手一提即断开()。

    • A.砂壤土
    • B.轻壤土
    • C.中壤土
    • D.重壤土
  13. 森林的层次结构称为林相,根据林相不同,森林可分为( )。

    • A.单层林和复层林
    • B.人工林和天然林
    • C.同龄林和异龄林
    • D.疏林和密林
  14. ( )是植物分类基本单位,它的定义为:同个体彼此交配能产生遗传性相似的后代,不同种生殖隔离或杂交不育,同种个体具相似的形态特征。

    • A.科
    • B.属
    • C.种
    • D.目
  15. 干燥度1.5~2.0,年降水量200~400mm。属于()地区。

    • A.半干旱地区
    • B.干旱地区
    • C.极干旱地区
    • D.半湿润地区
  16. 以下属于经济林的树种为( )。

    • A.路旁植树
    • B.枸杞林
    • C.造纸林
    • D.大径级用材林
  17. ( )只有一个乔木层。

    • A.同龄林
    • B.异龄林
    • C.复层林
    • D.单层林
  18. ()是符合生产需要的良好土壤结构体。

    • A.片状结构体
    • B.块状结构体
    • C.柱状结构体
    • D.团粒结构体
  19. 矿质养分含量丰富的自然土壤发生层是()。

    • A.淋溶层
    • B.淀积层
    • C.母岩层
    • D.母质层
  20. 光合作用的要素包括( )。

    • A.必须有CO2,H2O、叶绿素、光能和适宜的温度
    • B.有CO2和H2O就行
    • C.有叶绿素和光能就行
    • D.有CO2和叶绿素就行
  21. 属于土壤超微量元素的是()。

    • A.钙
    • B.镁
    • C.铁
    • D.镭
  22. 林分的平均单株材积是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 )的。

    • A.增大
    • B.不变
    • C.减小
    • D.不稳定变化
  23. 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 A.种
    • B.界
    • C.变种
    • D.属
  24. 树木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和适应能力称()。

    • A.树种的生态学特性
    • B.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 C.树种分布区
    • D.树种水平分布区
  25. 种子是由种皮、胚和( )3部分组成。

    • A.胚芽
    • B.胚乳
    • C.胚轴
    • D.胚根
  26. 我国森林经营的方针必须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主要指( )的可持续管理。

    • A.森林资源和森林土地
    • B.木材利用
    • C.社会效应
    • D.经济效益
  27. 截去幼树地上部分,使其重新萌生新的枝条,培养优良树干的抚育措施是()。

    • A.截干
    • B.平茬
    • C.修枝
    • D.除蘖
  28. 通常情况下( )的树种宜密植。

    • A.喜光而速生
    • B.树冠宽阔而且根系庞大
    • C.干形易弯曲且自然整枝不良
    • D.立地条件好而宜于培育大径材
  29. 营造林容易被人们接受的原因是()。

    • A.林业措施简单
    • B.同一林产品产量高
    • C.能充分利用空间
    • D.防护能力强
  30. 植物的生活周期中最明显的变化是( )。它标志着幼年期的结束,成年期的开始。

    • A.抽叶
    • B.发芽
    • C.生根
    • D.开花
  31. ( )是作为培育的目的树种,它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木材产量较大或防护效能较好等),一般在林分中数量最多。

    • A.伴生树种
    • B.灌木树种
    • C.主要树种
    • D.草本植物
  32. 土壤pH值为4.6-5.5,酸碱度等级为()。

    • A.酸性
    • B.微酸性
    • C.中性
    • D.微碱性
  33. 缺少花萼或花冠的花称为()。

    • A.无被花
    • B.单被花
    • C.无性花
    • D.单性花
  34. 以下属于特种用途林的为( )。

    • A.母树林
    • B.果园
    • C.速生丰产林
    • D.胶合板林
  35. 下列属于森林生态效益的是( )。

    • A.涵养水源
    • B.生产木材
    • C.生产果品
    • D.军事活动
  36. 为各造林地区选择生产力高、稳定性好的种源称为( )。

    • A.优树选择
    • B.种源选择
    • C.引种
    • D.驯化
  37. 目前国际公认的植物分类系统中最高一级的分类单位是( )。

    • A.门
    • B.纲
    • C.界
    • D.目
  38. 根据树种耐荫程度的不同可将树种划分为( )等三类。

    • A.阳性树种、阴性树种、中性树种
    • B.中生树种、耐冷树种、耐旱树种
    • C.耐寒树种、耐冻树种、中性树种
    • D.耐旱树种、耐寒树种、中生树种
  39. 造林地上已长有树木,但其数量不足或质量不佳,或已衰老,需要补充或更替造林,这是( )的共同特点。

    • A.荒山荒地
    • B.农耕地、四旁地及撩荒地
    • C.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
    • D.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及林冠下造林地
  40. 下列属于保护组织的是( )。

    • A.树脂道
    • B.筛管
    • C.导管
    • D.表皮
  41. 花的各部分均着生于花梗顶端,这部分称为()。

    • A.花托
    • B.花萼
    • C.花冠
    • D.花被
  42. 细胞形状非常多样,主要决定于其()。

    • A.形状
    • B.大小
    • C.结构
    • D.功能
  43. ( )是指物质依靠扩散或其它物理过程进入根内,由于它不需要代谢能量,故又称非代谢吸收。

    • A.主动吸收
    • B.被动吸收
    • C.光合作用
    • D.呼吸作用
  44. 属于核果的植物是()

    • A.桃
    • B.苹果
    • C.西瓜
    • D.柑桔
  45. 对植物无效的水是()。

    • A.吸湿水
    • B.膜状水
    • C.毛管水
    • D.重力水
  46. 下列措施中,属于改善树木个体,适应生存环境的是()。

    • A.除草
    • B.修枝
    • C.施肥
    • D.松土
  47. 植苗造林的苗木能否成活的关键主要与( )有密切关系。

    • A.苗木大小
    • B.苗龄
    • C.能否维持苗木本身的水分平衡
    • D.苗木种类
  48. 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林木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即为( )。

    • A.环境状况
    • B.立地条件
    • C.生态因子
    • D.主导因子
  49. 由子房发育而来的果实称为()。

    • A.真果
    • B.假果
    • C.聚合果
    • D.聚花果
  50. 物理性粘粒占45-60%为()。

    • A.轻壤土
    • B.中壤土
    • C.重壤土
    • D.轻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