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林业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造林技术(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生活因子法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根据林木成活生长影响最大的土壤( )和( )2个主要生活因子来划分的。

  2. 划分立地类型的方法主要有主导环境因子法 和生活因子法。在山地采用()划分立地类型较为普遍;而在平原地区则更适合用()划分立地类型。

  3. 一般来说,从幼苗到成熟,典型的林分都必须经过幼苗期、幼树期、()林、()林、()林、()林等几个阶段。

  4. 造林地的种类归纳起来有4大类,即( )、农耕地、( )和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和林冠下造林地。

  5. 通过分析调查,在一个地理范围不大的区域内划分立地类型,主要依据是( )和( )因子,而把植被因子作为参考。

  6. 在总结造林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提出了()、细致整地、()、合理结构、()、抚育保护的六项造林技术措施。其中( )是列为造林技术措施的首要一项。

  7. 林木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情况呈周期性变化,其原因是昼夜、季节的()、光照和( )因素的差异。

  8. 人工用材林要比天然林获得更好的( )、()、优质的效果,林地的生产率较高。

  9. 由天然更新或演替过程形成的森林,称为天然林,可分为( )和()。

  10. 人工林是指人工( )或人工( )形成的森林。

  11. 防护林栽培一般树木栽植成活后,抚育管理措施粗放,所以栽植的密度比用材林要小些。

    • 正确
    • 错误
  12. 以培养油料、果品为目的人工林称为专用用材林。

    • 正确
    • 错误
  13. 森林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新世纪以来发展新能源的重点。

    • 正确
    • 错误
  14. 各地可以根据林业区划的框架并结合本地区的具体实际,进行林种规划,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与主要林种相配合的其他林种。

    • 正确
    • 错误
  15. 造林规划的范围可大可小,从全国、省、市,到县、乡、村、单位或项目,造林规划有时间的限定和安排,其技术措施要落实到山头地块。

    • 正确
    • 错误
  16. 造林区划是根据特定的造林目的,研究造林范围内的区划问题,是林业区划的一部分。

    • 正确
    • 错误
  17. 对造林地要求不严,尤其是立地质量比较差的造林地造林,采用播种造林更为可靠。

    • 正确
    • 错误
  18. 造林地化学清理效果显著,省工省时,不易造成水土流失,使用方便,所以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不受限制。

    • 正确
    • 错误
  19. 在植被比较稀少、低矮、或采伐迹地上剩余物数量不多,对土壤翻垦影响不大的情况下,清理可不单独进行,而是与土壤翻垦、整地时一并进行。

    • 正确
    • 错误
  20. 造林地整地的时间选择对于整地效果作用不大。

    • 正确
    • 错误
  21. 选择造林树种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社会需求。

    • 正确
    • 错误
  22. 采用长方形配置时,行的方向应与等高线垂直。

    • 正确
    • 错误
  23. 自然整枝好的树种,在造林时要密植。

    • 正确
    • 错误
  24. 造林密度越大,林分越能尽早达到郁闭,因此,密植造林是有利的。

    • 正确
    • 错误
  25. 立地条件较差的造林地,应该安排给适应性较广的树种造林。

    • 正确
    • 错误
  26. 气候因素对树木的生长影响很大,所以在划分立地类型时,不管面积大小,都要将其作为划分的依据。

    • 正确
    • 错误
  27. 适地适树概念中的“树”,还应该做到与同一树种的类型、品种、品系等相适应上。

    • 正确
    • 错误
  28. 构成立地条件的因子是指造林地的土壤条件。

    • 正确
    • 错误
  29. 林木的生长是指林木个体体积和重量的增加过程。

    • 正确
    • 错误
  30. 造林检查验收的季节是( )。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31. 下列林种中不属于商品林的是( )。

    • A.用材林
    • B.防护林
    • C.薪炭林
    • D.经济林
  32. 按照我国2006年颁布的《造林技术规程》指出,除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区外,营造生态公益林混交林的比重应该占生态公益林年度作业设计面积的( )以上。

    • A.10%
    • B.30%
    • C.50%
    • D.80%
  33. 针对一个基层单位,为确定下一年度的造林任务所进行的按地块(小班)实施的设计工作,称为( )。

    • A.林业区划
    • B.造林规划
    • C.造林调查设计
    • D.造林作业设计
  34. 造林后未成林前,要对幼树进行抚育管理,一般要抚育( )年,每年抚育2-3次。

    • A.1
    • B.2
    • C.3
    • D.4
  35. 在诸多的造林方法中,山地造林最可靠、最普遍的造林方法是( )。

    • A.播种造林
    • B.植苗造林
    • C.分殖造林
    • D.飞籽造林
  36. 在造林地上用锄头深挖,再以锄头尖为圆心,微微向前倾斜,露出一小缝,将苗木靠在锄头边放入。这种栽植苗木的方法称为()。

    • A.穴植法
    • B.沟植法
    • C.一锄法
    • D.大苗造林法
  37. 将截取树木或苗木的一段纸条或树干作为插穗,直接插植于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称为( )。

    • A.插条造林
    • B.埋干造林
    • C.地下茎造林
    • D.分蘖造林
  38. 沿着等高线进行带状清理和整地,并在此基础上,修筑成阶梯状,今后在阶梯上进行造林的整地方法,称为()。

    • A.全面整地
    • B.水平带状整地
    • C.水平阶整地
    • D.水平沟整地
  39. 整地的( )是造林整地技术要求中最主要的技术规格。

    • A.深度
    • B.宽度
    • C.长度
    • D.形状
  40. 以种植点为中心,呈方形、圆形等清理其周围植被或采伐剩余物的清理方式。称为( )。

    • A.全面清理
    • B.带状清理
    • C.块状清理
    • D.以上三个都不是
  41. 提前整地的时间选择,最好是( )。

    • A.提前1天
    • B.3个月到1年
    • C.2年
    • D.5年
  42. ( )是直接评价立地质量的办法之一。

    • A.主导因子法
    • B.生活因子法
    • C.地位指数法
    • D.林木胸径大小
  43. 在同一造林地内,造林密度对其作用不大的生长指标是()。

    • A.树高
    • B.胸径
    • C.单株材积
    • D.冠幅
  44. 由2个或2个以上的树种组成,主要树种的株数或蓄积量都没有占总量的( )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 A.50%
    • B.60%
    • C.80 %
    • D.90%
  45. 主导因子法划分立地类型是利用对林木生长起()的因子来划分的。

    • A.综合作用
    • B.决定性作用
    • C.相关作用
    • D.微弱作用
  46. 下列树种中,其个体在一年中生长发育情况属于全期生长型的是()。

    • A.马尾松
    • B.杉木
    • C.银杏
    • D.板栗
  47. 准确地讲,林木个体的生命周期应该是从( )起,到植株死亡的全过程。

    • A.种子萌发
    • B.苗木栽植
    • C.郁闭成林
    • D.母树受精卵第一次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