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知识测试题综合训练复习卷一
-
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配合卫生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
- 正确
- 错误
-
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 正确
- 错误
-
通过吸入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空气和接触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器具感染。
- 正确
- 错误
-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 正确
- 错误
-
性传播是世界范围内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 正确
- 错误
-
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 ),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 A.早发现
- B.早报告
- C.早隔离
- D.早治疗
- E.早转运
-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即可通过以下途径等造成传播。( )
- A.粪-口
- B.飞沫、咳嗽、打喷嚏等
- C.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
- D.被污染的手及物品
- E.以上都对
-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 )
- A.隐性感染者
- B.患者
- C.动物
- D.食物
- E.水
-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 )
- A.隔离
- B.控制传播
- C.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
- D.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 E.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
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是( )。
- A.传染源
- B.自然环境
- C.传播途径
- D.易感人群
- E.社会环境
-
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 )
- A.专用车
- B.救护车
- C.面包车
- D.大卡车
-
下列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消毒的消毒剂有( )
- A.碘伏
- B.醋酸氯已定
- C.漂白粉
- D.苯扎氯铵
- E.过氧乙酸
-
甲型H1N1流感是由什么引起的( ):
- A.冠状病毒
- B.一种新的甲型H1N1病毒
- C.猪链球菌
- D.一种甲型H1N1病毒
-
《消毒管理办法》规定,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应如何处理?( )
- A.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 B.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 C.必须随时进行清洁处理
- D.必须随时进行灭菌处理
-
《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的使用要求是什么?( )
- A.用后灭菌
- B.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 C.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 D.应当一人一用一换针头
-
《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何处理。( )
- A.消毒后放入垃圾中倒掉
- B.卖给回收单位或个人
- C.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 D.毁形后卖掉
-
凡是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什么要求?( )
- A.无菌要求
- B.消毒要求
- C.清洁要求
- D.卫生要求
-
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什么要求?( )
- A.灭菌要求
- B.消毒要求
- C.清洁要求
- D.卫生要求
-
《消毒管理办法》自何时实施?( )
- A.2002年1月1日起实施
- B.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 C.2002年9月1日起实施
- D.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制度,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 A.隔离、消毒
- B.预检、分诊
- C.分类、隔离
- D.定点、隔离
-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 )。
- A.处罚措施
- B.强制措施
- C.行政拘留
- D.强制隔离
-
有关重大传染病的概念不包括( )
- A.甲类传染病
- B.乙类传染病
- C.罕见的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 D.新出现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有多少种?( )
- A.35
- B.28
- C.38
- D.40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什么时间起施行?( )
- A.2004年12月1日
- B.2004年8月28日
- C.1989年09月1日
- D.1989年2月21日
-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方针是( )。
- A.预防为主
- B.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 C.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 D.以上三项
-
在我国最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 )
- A.性传播
- B.静脉吸毒
- C.输血
- D.母婴传播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 )传染病
- A.甲类
- B.乙类
- C.丙类
- D.未分类
-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百分之多少的医院感染?( )
- A.10%以下
- B.10-15%
- C.15-20%
- D.20-30%
-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 )
- A.≤10cfu/cm
- B.≤5cfu/cm
- C.≤15cfu/cm
- D.≤8cfu/cm
-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 )
- A.≤10cfu/cm
- B.≤5cfu/cm
- C.≤15cfu/cm
- D.≤8cfu/cm
-
艾滋病预防性用药应在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 )小时。
- A.12小时
- B.24小时
- C.36小时
- D.48小时
-
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获得,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的是( )
- A.病毒
- B.支原体
- C.暂居菌
- D.常驻菌
-
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 )
- A.1米以内
- B.1.2米以内
- C.1.5米以内
- D.2米以内
-
有关标准预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 B.强调双向防护
- C.所有的患者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者
- D.要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 E.脱去手套后可以不洗手
-
对确诊或疑似的MDRO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那种隔离措施:( )
- A.接触隔离
- B.空气隔离
- C.飞沫隔离
- D.消毒隔离
-
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 )
- A.可同时收治不同耐药菌感染病人
- B.不必使用专用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 C.应当使用专用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 D.经患者同意可挂隔离标识
-
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做的哪项是错误的?( )
- A.及时脱去手套
- B.及时脱去隔离衣
- C.及时进行手卫生
- D.以上都无必要
-
将盛有无菌持物镊的无菌干罐于8AM打开,那么( )后,将不可再使用。
- A.当日8PM
- B.次日晨8AM
- C.当日12N
- D.当日5PM
- E.当日10AM
-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在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等诊疗、护理、卫生工作操作时,要戴( )
- A.无菌手套
- B.清洁手套
- C.双层乳胶手套
- D.耐热手套
-
在医疗诊治活动中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什么处理方法?( )
- A.消毒法
- B.灭菌法
- C.一般消毒
- D.清洗处置
-
进入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械,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的危险性分类是:( )
- A.高度危险性物品
- B.中度危险性物品
- C.低度危险性物品
- D.无危险性物品
-
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时间是:( )
- A.4小时
- B.6小时
- C.8小时
- D.6-8小时
-
关于处理高危物品和中危物品朊毒灭活方法正确的有( )
- A.134℃~138℃ 8min
- B.134℃~138℃ 18min
- C.134℃~138℃ 38min
- D.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作用1h,再121℃ 60min
-
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 )
- A.专用车
- B.救护车
- C.面包车
- D.大卡车
-
以下( )不属于物理消毒法。
- A.煮沸
- B.高压蒸气
- C.优氯净
- D.紫外线
-
甲型H1N1流感是由什么引起的( )
- A.冠状病毒
- B.一种新的甲型H1N1病毒
- C.猪链球菌
- D.一种甲型H1N1病毒
-
《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的使用要求是什么?( )
- A.用后灭菌
- B.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 C.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 D.应当一人一用一换针头
-
《消毒管理办法》规定,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应如何处理?( )
- A.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 B.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 C.必须随时进行清洁处理
- D.必须随时进行灭菌处理
-
《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何处理。( )
- A.消毒后放入垃圾中倒掉
- B.卖给回收单位或个人
- C.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 D.毁形后卖掉
-
凡是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什么要求?( )
- A.无菌要求
- B.消毒要求
- C.清洁要求
- D.卫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