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卫生防疫技师考试题库2017年机关事业单位技师等级考(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试述对传染病接触者的防疫措施?

  2. 食物中毒的特征有哪些?

  3. 影响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两个因素是什么?

  4. 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要求:( )

    • A.感官性状良好、透明、无色无味;
    • B.水中无病原体,不含致病菌;
    • C.化学组成对人体有益无害;
    • D.水量充沛。
  5. 与临床诊断相比,职业病的诊断有以下特点:( )。

    • A.政策性、专业性强;
    • B.集体诊断;
    • C.上级诊断为主;
    • D.诊断依据有三:职业史、生产现场调查资料、临床资料。
  6. 关于免疫针次间隔时间的正确叙述有:( )

    • A.百白破、脊灰疫苗的最短间隔时间是28天;
    • B.接种针次间隔时间过长使免疫程序中断,不需重新开始接种或增加接种的次数;
    • C.不足免疫起始月龄接种了第1针次疫苗,应认为是不合格,须待儿童达到免疫起初月龄后,重新从第1针次开始接种。
    • D.按规定完成百白破第1针接种后,如果2个月内没有接种第2针,则再次接种时应重新从第1针开始接种。
  7. 下面属于一级预防的有( )。

    • A.预防接种;
    • B.健康教育;
    • C.普查;
    • D.卫生立法;
  8. 生活饮用水消毒时,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 )。

    • A.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 B.水温;
    • C.水的pH值;
    • D.水的浑浊度;
  9. 甲类传染病是指:( )、( )。对于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农村应于( )小时内,城镇应于( )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10. 我国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Ⅰ至Ⅳ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分别用( )、( )、( )、( )四种颜色表示。

  11.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 )、( )。

  12. 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主要有:( )和( )

  13. 评价居室空气清洁度的指标有:( )、( )、( )、( )、空气离子状态以及其他有害物质

  14. 目前我国采用的最简便有效的预防碘缺乏病的措施是: ( ) 。

    • A.食盐加碘;
    • B.碘化食品;
    • C.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
    • D.食用海产品。
  15. 现代医学模式是( )。

  16. 在某一较小范围或某一集体单位,短时间内出现许多相似病例的现象称为: ( ) 。

    • A.散发;
    • B.暴发;
    • C.流行;
    • D.大流行。
  17. 某乡10万人,2010年共报告手足口病50例,其中死亡 1例,则该乡2010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 ( ) 。

    • A.50/10万和2%;
    • B.50/10万和1/10万;
    • C.1/10万和50/10万;
    • D.2%和50/10万。
  18. 两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 ( ) 再接种。

    • A.2周;
    • B.3周;
    • C.4周;
    • D.6周。
  19. 以下免疫规划疫苗程序正确的是: ( )

    • A.卡介苗 6个月。
    • B.乙肝疫苗 1月、2月、3月。
    • C.麻疹疫苗 8个月。
    • D.百白破 4月、5月、6月。
  20. 下面哪种气体( )与酸雨形成有关:

    • A.二氧化碳;
    • B.一氧化碳;
    • C.二氧化硫;
    • D.二氧化氮。
  21. 食物中毒采样时,一般要求固体食物不少于()克,液体不少于()毫升。

    • A.200 200 ;
    • B.100 200;
    • C.50 100 ;
    • D.100 50。
  22. 测肺活量时,要求每人测 ( ) 次,取 ( ) 记录之。

    • A.2次 最大者;
    • B.3次 最大者;
    • C.2次 最小者;
    • D.3次 最小者。
  23. 空气中可吸入性颗粒指直径 ( ) 的颗粒。

    • A.小于10μm;
    • B.小于20μm;
    • C.大于10μm;
    • D.大于20μm。
  24. 预防医学是以 ( ) 为研究对象:

    • A.患者;
    • B.健康人;
    • C.个体;
    • D.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