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防疫技师考试题库2017年机关事业单位技师等级考(1)
-
试述对传染病接触者的防疫措施?
-
食物中毒的特征有哪些?
-
影响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两个因素是什么?
-
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要求:( )
- A.感官性状良好、透明、无色无味;
- B.水中无病原体,不含致病菌;
- C.化学组成对人体有益无害;
- D.水量充沛。
-
与临床诊断相比,职业病的诊断有以下特点:( )。
- A.政策性、专业性强;
- B.集体诊断;
- C.上级诊断为主;
- D.诊断依据有三:职业史、生产现场调查资料、临床资料。
-
关于免疫针次间隔时间的正确叙述有:( )
- A.百白破、脊灰疫苗的最短间隔时间是28天;
- B.接种针次间隔时间过长使免疫程序中断,不需重新开始接种或增加接种的次数;
- C.不足免疫起始月龄接种了第1针次疫苗,应认为是不合格,须待儿童达到免疫起初月龄后,重新从第1针次开始接种。
- D.按规定完成百白破第1针接种后,如果2个月内没有接种第2针,则再次接种时应重新从第1针开始接种。
-
下面属于一级预防的有( )。
- A.预防接种;
- B.健康教育;
- C.普查;
- D.卫生立法;
-
生活饮用水消毒时,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 )。
- A.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 B.水温;
- C.水的pH值;
- D.水的浑浊度;
-
甲类传染病是指:( )、( )。对于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农村应于( )小时内,城镇应于( )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
我国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Ⅰ至Ⅳ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分别用( )、( )、( )、( )四种颜色表示。
-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 )、( )。
-
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主要有:( )和( )
-
评价居室空气清洁度的指标有:( )、( )、( )、( )、空气离子状态以及其他有害物质
-
目前我国采用的最简便有效的预防碘缺乏病的措施是: ( ) 。
- A.食盐加碘;
- B.碘化食品;
- C.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
- D.食用海产品。
-
现代医学模式是( )。
-
在某一较小范围或某一集体单位,短时间内出现许多相似病例的现象称为: ( ) 。
- A.散发;
- B.暴发;
- C.流行;
- D.大流行。
-
某乡10万人,2010年共报告手足口病50例,其中死亡 1例,则该乡2010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 ( ) 。
- A.50/10万和2%;
- B.50/10万和1/10万;
- C.1/10万和50/10万;
- D.2%和50/10万。
-
两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 ( ) 再接种。
- A.2周;
- B.3周;
- C.4周;
- D.6周。
-
以下免疫规划疫苗程序正确的是: ( )
- A.卡介苗 6个月。
- B.乙肝疫苗 1月、2月、3月。
- C.麻疹疫苗 8个月。
- D.百白破 4月、5月、6月。
-
下面哪种气体( )与酸雨形成有关:
- A.二氧化碳;
- B.一氧化碳;
- C.二氧化硫;
- D.二氧化氮。
-
食物中毒采样时,一般要求固体食物不少于()克,液体不少于()毫升。
- A.200 200 ;
- B.100 200;
- C.50 100 ;
- D.100 50。
-
测肺活量时,要求每人测 ( ) 次,取 ( ) 记录之。
- A.2次 最大者;
- B.3次 最大者;
- C.2次 最小者;
- D.3次 最小者。
-
空气中可吸入性颗粒指直径 ( ) 的颗粒。
- A.小于10μm;
- B.小于20μm;
- C.大于10μm;
- D.大于20μm。
-
预防医学是以 ( ) 为研究对象:
- A.患者;
- B.健康人;
- C.个体;
- D.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