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温室气体核查员节约能源法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2017年)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修订后的《节约能源法》扩大了法律调整范围,增加了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等方面的内容。

    • 正确
    • 错误
  2. 修订后的《节约能源法》规定的节能管理措施都是强制性的。

    • 正确
    • 错误
  3. 国家工作人员在节能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 正确
    • 错误
  4.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违反建筑节能标准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 正确
    • 错误
  5. 电网企业未按照节能法规定安排符合规定的热电联产和利用余热余压发电的机组与电网并网运行,或者未执行国家有关上网电价规定的,由国家电力监管机构责令改正;造成发电企业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 正确
    • 错误
  6. 企业采购未列入政府采购名录的或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的,由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予通报。

    • 正确
    • 错误
  7. 未办理能源效率标识备案,或者使用的能源效率标识不符合规定的,由工商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 正确
    • 错误
  8. 生产单位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用能,情节严重,经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或者没有达到治理要求的,可以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提出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罚款。

    • 正确
    • 错误
  9. 从事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的机构提供虚假信息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不处以罚款。

    • 正确
    • 错误
  10. 生产、进口、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的,使用伪造的节能产品认证标志或者冒用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

    • 正确
    • 错误
  11.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中有显著成绩以及检举严重浪费能源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 正确
    • 错误
  12. 国家通过财政补贴支持节能照明器具等节能产品的推广和使用。

    • 正确
    • 错误
  13. 国家对能源矿产资源实行无偿使用制度。

    • 正确
    • 错误
  14. 国家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季节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制度,鼓励电力用户少用电或不用电。

    • 正确
    • 错误
  15.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节能技术研究开发作为政府科技投入的重点领域。

    • 正确
    • 错误
  16. 中央财政和省级地方财政安排节能专项资金,支持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节能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

    • 正确
    • 错误
  17. 农业、科技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支持、推广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等方面应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鼓励使用高耗能的农业机械和渔业船舶。

    • 正确
    • 错误
  18. 能源管理负责人无需接受节能培训。

    • 正确
    • 错误
  19. 公共机构采购用能产品、设备,应当优先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禁止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

    • 正确
    • 错误
  20. 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三千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为国家规定的重点用能单位。

    • 正确
    • 错误
  21. 公共机构应当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带头使用节能产品、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正确
    • 错误
  22. 公共机构应当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加强能源消费计量和监测管理,向上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报送上年度的能源消费状况报告。

    • 正确
    • 错误
  23. 国家鼓励开发和推广应用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的清洁燃料、石油替代燃料。

    • 正确
    • 错误
  24. 国务院有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引导道路、水路、航空运输企业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正确
    • 错误
  25.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指导、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和有效衔接,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建设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 正确
    • 错误
  26. 国家采取措施,对实行集中供热的建筑分步骤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按照建筑面积收费的制度。

    • 正确
    • 错误
  27.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城市节约用电管理,不包括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的能耗。

    • 正确
    • 错误
  28. 国家鼓励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等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

    • 正确
    • 错误
  29. 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在建建筑工程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

    • 正确
    • 错误
  30. 国家推动和引导社会有关方面加大对节能的资金投入,加快节能技术改造。

    • 正确
    • 错误
  31. 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开工建设;已经开工建设的,应当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已经建成的,可以销售或者使用。

    • 正确
    • 错误
  32. 限制新建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燃煤发电机组、燃油发电机组和燃煤热电机组。

    • 正确
    • 错误
  33.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 正确
    • 错误
  34. 国务院有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燃料质量的监督管理。

    • 正确
    • 错误
  35.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煤炭等主要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政策,推动企业节能技术改造。

    • 正确
    • 错误
  36. 国家鼓励工业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电动机、锅炉、窑炉、风机、泵类等设备,采用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洁净煤以及先进的用能监测和控制等技术。

    • 正确
    • 错误
  37. 用能单位应当定期开展节能教育和岗位节能培训。

    • 正确
    • 错误
  38. 国家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知识宣传和节能技术培训,提供节能信息、节能示范和其他盈利性节能服务。

    • 正确
    • 错误
  39. 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向本单位职工无偿提供能源。

    • 正确
    • 错误
  40. 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对重点用能单位报送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审查。

    • 正确
    • 错误
  41.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和相关企业采用先进或者适用技术,对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废农用薄膜等进行综合利用,开发利用( )等生物质能源。

    • A.沼气
    • B.太阳能
    • C.风能
    • D.水能
  42. 国家鼓励各类产业园区的企业进行( )、土地集约利用、水的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和其他有关设施。

    • A.废物回收利用、能量梯级利用
    • B.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
    • C.废物交换利用、能量转换利用
    • D.废物回收利用、能量转换利用
  43. 企业使用或者生产列入国家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鼓励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或者产品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 )优惠。

    • A.政策
    • B.贷款
    • C.税收
    • D.用地
  44.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金融机构应当给予( )等信贷支持,并积极提供配套金融服务。

    • A.贷款
    • B.金融优惠
    • C.优先贷款
    • D.低利率
  45. 2010年节能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 )。

    • A.节能攻坚 全民行动
    • B.节能减排 从我做起
    • C.推广使用节能产品 促进扩大消费需求
    • D.依法节能 全民行动
  46. 全国性的节能宣传活动最早开始于1979年10月。根据国务院第六次节能办公会议的精神,从( )年起,每年举办“节能宣传周活动”。

    • A.2000年
    • B.1991年
    • C.1995年
    • D.1990年
  47. 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 )的原则实施。

    • A.因地制宜
    • B.防止产生再次污染
    • C.注重实效
    • D.减量化优先
  48. 国家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活动给予( )优惠,并运用税收等措施鼓励进口先进的节能、节水、节材等技术、设备和产品,限制在生产过程中耗能高、污染重的产品的出口。

    • A.税收
    • B.政策
    • C.企业所得税
    • D.营运税
  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后,于( )起施行。

    • A.2009年1月1日
    • B.2009年5月1日
    • C.2009年7月1日
    • D.2009年10月1日
  50. 循环经济是一种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流动的方式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循环经济效果是( )。

    • A.高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 B.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 C.低开采、高利用、零排放
    • D.高开采、低利用、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