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温室气体核查员节约能源法法规基础试题(1)
-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房屋时,应当向购买人明示所售房屋的( )、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
- A.能效标识
- B.节能措施
- C.节能设施
- D.建筑节能标准
-
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 )的能源计量器具。
- A.合格
- B.检定合格
- C.经检定合格
- D.经依法检定合格
-
瞒报、伪造、篡改能源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能源统计数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规定处罚。
- A.标准化法
- B.节约能源法
- C.质量法
- D.统计法
-
任何单位不得对能源消费实行( )。
- A.限制
- B.配额制
- C.包费制
- D.无偿提供
-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 )的原则,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工作,增加对农业和农村节能技术、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
- A.因地制宜、多能互补
- B.节约与开发并举
- C.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
- D.节约放在首位
-
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者生产工艺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 ),没收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
- A.限期销毁
- B.停止使用
- C.限期改造
- D.限期报废
-
对违反有关规定,批准或者核准不符合( )的项目建设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 A.推荐性节能标准
- B.设备能效标准
- C.设备经济运行标准
- D.强制性节能标准
-
应当标注能源效率标识而未标注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处( )罚款。
- A.一万元以下
- B.二十万元以上
- C.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 D.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
国家对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和其他主要耗能行业的企业,分淘汰、限制、允许和鼓励类实行( )电价政策。
- A.统一
- B.差别
- C.优惠
- D.峰谷
-
国家运用财税、价格等政策,支持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 )、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办法。
- A.合同能源管理
- B.能源需求管理
- C.节能服务机构
- D.能源效率标识
-
国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为符合条件的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产品生产以及节能技术改造等项目提供( )。
- A.全额补助
- B.风险投资
- C.优惠贷款
- D.融资担保
-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应当优先列入取得节能产品( )的产品、设备。
- A.专利证书
- B.质量认证
- C.认证证书
- D.环保认证
-
国家运用税收等政策,鼓励( )的进口,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耗能高、污染重的产品的出口。
- A.低价节能产品
- B.成熟节能技术
- C.实用节能设备
- D.先进节能技术、设备
-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发布( ),指导节能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 A.节能技术规范
- B.节能产品目录
- C.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 D.节能技术标准
-
国家对生产、使用列入推广目录的需要支持的( ),实行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 A.节能技术、节能设备
- B.节能工艺、节能产品
- C.节能工艺、节能设备
- D.节能技术、节能产品
-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 ),引导用能单位和个人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
- A.强制规范
- B.推广目录
- C.采购清单
- D.认证名单
-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年度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
- A.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 B.节能监督状况报告
- C.能源消费状况报告
- D.节能效益分析报告
-
公共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 ),并根据能源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 A.能源审计
- B.能源计量
- C.节能检查
- D.节能监督
-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 ),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以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 A.能源审计岗位
- B.合同能源管理岗位
- C.能源核算岗位
- D.能源管理岗位
-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发展( ),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鼓励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鼓励使用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 A.轨道交通
- B.自行车
- C.环保汽车
- D.公共交通
-
国务院有关( )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全国交通运输相关领域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 A.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
- B.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 C.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
- D.建设主管部门
-
使用空调采暖、制冷的公共建筑应当实行室内温度控制制度。具体办法由( )制定。
- A.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
- B.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 C.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
- D.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
-
新建建筑或者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应当按照规定安装( )、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
- A.用热计量装置
- B.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 C.太阳能热水装置
- D.用热控制装置
-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建筑节能规划。建筑节能规划应当包括( )节能改造计划。
- A.既有建筑
- B.工业建筑
- C.民用建筑
- D.公用建筑
-
建筑节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并( )发布。
- A.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
- B.依照法定程序
- C.由国家标准化委员会
- D.由质检总局
-
建筑工程的( )应当遵守建筑节能标准。
- A.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
- B.建设单位
- C.设计单位
- D.施工和监理单位
-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推进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推进有利于节能的( )调整,优化用能结构和企业布局。
- A.生产方式
- B.用能方式
- C.行业结构
- D.产品结构
-
电网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发电调度管理的规定,安排清洁、高效和符合规定的( )以及其他符合资源综合利用规定的发电机组与电网并网运行,上网电价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 A.热电联产机组
- B.煤矸石发电机组
- C.利用余热余压发电的机组
- D.热电联产、利用余热余压发电的机组
-
用能单位应当建立( )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对各类能源的消费实行分类计量和统计,并确保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真实、完整。
- A.能源消费统计
- B.节能考核
- C.能源供应
- D.节能量检测
-
国家鼓励节能服务机构的发展,支持( )开展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
- A.节能设备经销商
- B.节能设备制造商
- C.节能监察中心
- D.节能服务机构
-
用能单位应当建立( ),对节能工作取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奖励。
- A.目标考核制
- B.节能目标责任制
- C.节能领导小组
- D.节能办公室
-
用能单位应当按照( )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 A.合理用能
- B.经济性
- C.技术上可行
- D.目标管理
-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 ),改进和规范能源统计方法,确保能源统计数据真实、完整。
- A.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
- B.实行单位产品耗能限额标准和能源效率标识管理
- C.实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
- D.建立健全能源统计制度,完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
-
生产者和进口商应当对其标注的能源效率标识及相关信息的准确性负责。禁止( )应当标注而未标注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
- A.生产
- B.运输
- C.销售
- D.使用
-
用能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可以根据( ),按照国家有关节能产品认证的规定,向经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从事节能产品认证的机构提出节能产品认证申请。
- A.强制原则
- B.自愿原则
- C.限制原则
- D.申请原则
-
国家对家用电器等使用面广、耗能量大的用能产品,实行( )。
- A.能源效率标识管理
- B.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 C.能源之星认证
- D.节能产品认证
-
对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生产单位,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 )。
- A.限期关停
- B.限期淘汰
- C.限期治理
- D.限期整改
-
国家对( )实行淘汰制度。
- A.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
- B.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
- C.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设备和生产技术
- D.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和生产技术
-
国家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制度。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依法负责项目审批或者核准的机关不得批准或者核准建设。
- A.用能审查
- B.用能核准
- C.节能评估和审查
- D.单位产品耗能限额标准
-
生产过程中耗能高的产品的生产单位,应当执行( )。
- A.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 B.能源之星标准
- C.节能考核评价制度
- D.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制度
-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向本级( )报告节能工作。
- A.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
- B.人民代表大会
- C.常务委员会
- D.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
-
国家实行( ),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 A.节能目标责任制
- B.节能考核评价制度
- C.节能管理责任制
- D.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
-
国务院( )主管全国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的指导。
- A.国家能源局
- B.国家环境保护部
- C.工业信息化部
- D.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
-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 )的能源发展战略。
- A.开发为主,合理利用
- B.利用为主,加强开发
- C.开发与节约并举,把开发放在首位
- D.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
国家开展节能宣传和教育,将节能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提倡( )的消费方式。
- A.清洁型
- B.循环型
- C.节约型
- D.环保型
-
《节约能源法》所指节约能源,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 ),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 A.生产到使用的各个环节
- B.开采到消费的各个环节
- C.消费到回收的各个环节
- D.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
-
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 ),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
- A.鼓励发展重化工业
- B.鼓励发展第三产业
- C.限制发展高耗能、资源性行业
- D.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能工作,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推动企业( ),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改进能源的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储存和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A.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
- B.实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
- C.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管理
- D.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
-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自( )起施行。
- A.2007年10月1日
- B.2008年10月28日
- C.2008年4月1日
- D.2008年1月1日
-
我国“十一五”末单位GDP能耗必须下降( )。
- A.10%
- B.20%
- C.30%
- D.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