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化工操作工高级岗位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蒸汽管线内发生水击时,管线发生剧烈的振动,同时伴有咣咣声。

    • 正确
    • 错误
  2. 轴承缺油或轴承油太多是造成离心泵轴承温度高的原因之一。

    • 正确
    • 错误
  3. 轴承盖和轴承相互摩擦是造成离心泵轴承温度高的原因之一。

    • 正确
    • 错误
  4. 当发现泵轴承温度略高于控制指标时,如高出不多,泵可继续运行。

    • 正确
    • 错误
  5. 轴承跑套是造成离心泵轴承温度高的原因之一。

    • 正确
    • 错误
  6. 阀门的填料、大盖、法兰、丝口等连接和密封部位是比较容易泄漏的部位。

    • 正确
    • 错误
  7. 泵在正常运行中,电机电流忽高忽低,压力表指示波动甚至回零,如果出现以上问题,就说明泵已抽空。

    • 正确
    • 错误
  8. 循环水中断将导致各冷却器冷后温度下降。

    • 正确
    • 错误
  9. 泵在正常运行中,如突然发出噪音,产生振动,并伴随出口压力、流量和效率降低就说明泵已抽空。

    • 正确
    • 错误
  10. 机械密封也叫端面密封,它的作用是防止泵内的液体漏出,防止泵外气体漏入。

    • 正确
    • 错误
  11. 仅从离心泵出口压力表指示为零可以判断离心泵抽空。

    • 正确
    • 错误
  12. 盘车盘不动可能是由于泵的叶轮被卡住造成的。

    • 正确
    • 错误
  13. 长期不盘车可能造成泵盘车盘不动。

    • 正确
    • 错误
  14. 电机运转过程中要注意检查电机运行发出的声音是否正常,如声音异常不严重应继续运行。

    • 正确
    • 错误
  15. 泵轴承弯曲严重是泵盘车盘不动的原因之一。

    • 正确
    • 错误
  16. 对新安装或检修后的泵,应启动一下检查机泵旋转方向是否正常,若正转,应立即停泵联系电工处理。

    • 正确
    • 错误
  17. 离心泵启动前必须盘车检查转子是否灵活、轻松,泵体内是否有不正常声音和金属撞击声,检查电机旋转方向是否与泵旋转方向一致,并上好对轮护罩。

    • 正确
    • 错误
  18. 离心泵反转或空转,会造成机械部件不必要的损坏,使泵的固定螺丝松动,脱落,造成事故的发生。

    • 正确
    • 错误
  19. 离心泵空转或反转会造成出口流量、压力小,泵内无液体空转,会造成摩擦,使其零件损坏。

    • 正确
    • 错误
  20. 泵的扬程是指单位重量液体流过泵时增加的能量,泵所能提升液体的高度( )其扬程。

    • A.大于
    • B.小于
    • C.等于
    • D.无法确定
  21. 离心泵的理论扬程指叶轮对流过其流道的单位重量液体提供的能量。理论扬程( )实际扬程。

    • A.小于
    • B.等于
    • C.大于
    • D.小于等于
  22. 离心泵添加润滑油时,必须执行设备润滑管理制度的“五定”要求。

    • 正确
    • 错误
  23. 由于弹簧管压力表内自由端的位移与被测压力之间具有比例关系,所以弹簧管压力表的刻度标尺是( )。

    • A.线性的
    • B.非线性的
    • C.离散的
    • D.非等距的
  24. 离心泵轴承一般分为滚动轴承和( )两大类。

    • A.滑动轴承
    • B.径向轴承
    • C.止推轴承
    • D.支撑轴承
  25. 离心泵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流量、扬程、功率及( )。①效率 ②允许吸上真空度 ③允许汽蚀余量 ④电机电压

    • A.只有①
    • B.②、③、④
    • C.只有③、④
    • D.①、②、③
  26. 差压式液位计,是利用容器内的液位改变时,由液柱产生的( )也相应变化的原理而工作的。

    • A.静压
    • B.重度
    • C.高度
    • D.动压
  27. 弹簧压力表的工作原理是根据压力表内的( )变形的大小来决定的。

    • A.指针
    • B.测压元件
    • C.弹簧元件
    • D.金属元件
  28. 根据液位计的结构及原理的不同,液位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 A.玻璃板式液位计、浮标式液位计、差压式液位计、电式液位计
    • B.玻璃板式液位计、浮标式液位计、沉筒式液位、电式液位计
    • C.玻璃板式液位计、沉筒式液位计、浮球式液位计、电式液位计
    • D.玻璃板式液位计、浮标式液位计、电溶液位计、电阻液位计
  29. 玻璃板式液位计是根据( )的原理设计而成的,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特点。

    • A.连通器
    • B.差压
    • C.浮力
    • D.自压
  30. 沉筒式液位计是典型的变浮力式液位计,沉筒液位计的输出信号不仅与液位高度有关,而且还与被测液位的( )有关。

    • A.馏程
    • B.重度
    • C.组成
    • D.蒸汽压
  31. 高压容器属于( )化工压力容器。

    • A.Ⅰ类
    • B.Ⅱ类
    • C.Ⅲ类
    • D.Ⅳ类
  32. 设计压力9.81MPa≤P<98.1MPa的容器为( )压容器。

    • A.低
    • B.中
    • C.高
    • D.超高
  33. 设计压力1.57MPa≤P<9.81MPa的容器为( )压容器。

    • A.低
    • B.中
    • C.高
    • D.超高
  34. 化工压力容器按其在生产工艺中的作用原理一般可分为:( )。

    • A.反应容器、换热容器、分离容器
    • B.反应容器、换热容器、分离容器、贮运容器
    • C.反应容器、分离容器、贮运容器
    • D.换热容器、分离容器、贮运容器
  35. 剧毒介质的低压容器属于( )容器。

    • A.Ⅰ类
    • B.Ⅱ类
    • C.Ⅲ类
    • D.Ⅳ类
  36. 热动力式疏水器由阀体、阀座、阀片、阀盖、阀帽及( )组成。

    • A.旋塞
    • B.手轮
    • C.过滤网
    • D.阀盘
  37. 热动力式疏水器的安装优点是可以( )。

    • A.水平安装
    • B.竖直安装
    • C.水平向下45度角安装
    • D.各种方向安装
  38. 疏水器的种类很多,有浮球式、脉冲式、浮桶式和( )。

    • A.冷动力式
    • B.自压式
    • C.负压式
    • D.热动力式
  39. 气动薄膜调节阀上部是( )。

    • A.调节机构
    • B.驱动机构
    • C.平衡弹簧
    • D.阀体
  40. 当气压信号增大时,阀门开度关小的调节阀属于( )调节阀。

    • A.气开式
    • B.气关式
    • C.正作用
    • D.反作用
  41. 疏水器的作用是自动排泄出管路中或设备内的凝结水,而又阻止蒸汽泄漏,避免( )现象的发生和蒸汽的损失。

    • A.水凝结
    • B.水击
    • C.蒸汽泄漏
    • D.水汽化
  42. 差压式流量计,是基于液体流动的( )原理,利用流体流经孔板时产生的压力差,实现流量测量。

    • A.连通器
    • B.转速与液体流量成正比
    • C.节流
    • D.转速与液体流量成反比
  43. 气动薄膜调节阀的作用形式分为( )两种形式。

    • A.气开式和气关式
    • B.正作用和气开式
    • C.反作用和气关式
    • D.正作用和气关式
  44. 止回阀由阀体、阀座、( )、阀盘、密封圈等组成。

    • A.阀盖
    • B.填料
    • C.阀杆
    • D.旋塞
  45. 升降式止回阀密封性比旋启式止回阀好,但液体阻力( ),适于安装在水平管道上。

    • A.较小
    • B.较大
    • C.中等
    • D.为零
  46. 常用流量仪表有以下几种( )。

    • A.涡轮流量计、转子流量计、差压式流量计、靶式流量计
    • B.涡轮流量计、转子流量计、差压式流量计、压力表式流量计
    • C.涡轮流量计、膨胀式流量计、差压式流量计、靶式流量计
    • D.涡轮流量计、转子流量计、差压式流量计、辐射式流量计
  47. 止回阀是依靠液体的压力和阀盘的( )达到自动开闭通道,并能阻止液体倒流的一种阀门。

    • A.自重
    • B.方向性
    • C.扭力
    • D.自压
  48. 止回阀通常安装在泵出口管道、锅炉给水管或其他( )液体或气体倒流的管道上。

    • A.允许
    • B.不允许
    • C.通过
    • D.不通过
  49. 气开式气动控制阀随着输入气压的增高开度( )。

    • A.减小
    • B.增加
    • C.不变
    • D.先增加后减小
  50. 气动控制阀分为( )两种形式。

    • A.气开和正作用
    • B.气关和反作用
    • C.气开和气关
    • D.正作用和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