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分级技师理论考试题(1)
-
烟草种子包衣丸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烟草种子走向了( )、统一供种,“四化一供”的种子产业化道路,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烟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
- A.种子生产专业化
- B.种子加工机械化
- C.种子质量标准化
- D.品种布局区域化
-
关于种子质量级别说法正确的是( )
- A.常规种子纯度达不到原种指标降为良种种子,达不到良种指标即为不合格种子。
- B.杂交种纯度达不到一级良种指标降为二级良种种子,达不到二级良种指标即为不合格种子,
- C.其亲本达不到质量指标即为不合格种子
- D.净度、发芽率、水分其中一项达不到指标的即为不合格种子。
-
常规种子质量指标正确的是( )。
- A.纯度≧99.9 水分≦7.0
- B.纯度≧98.0 水分≦7.0
- C.净度≧99.0 发芽度≧90.0
- D.净度≧99.0 发芽度≧96.0
-
包衣丸化种子育苗主要有以下优点( )。
- A.节省种子
- B.提高烟苗素质
- C.提高幼苗抵抗力
- D.促进种子产业化发展
-
昆虫与植物、昆虫与昆虫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信息化学网络,许多化学物质可引起昆虫行为和生理上的反应,信息素包括( )等种内信息化学物质和利它素等种间信息化学物质。
- A.性外激素
- B.利用性激素
- C.保幼激素
- D.报警激素
-
播种质量是指种子播种后与发芽出苗有关的质量,包括( )等。
- A.饱满度
- B.净度
- C.健康度
- D.水分、活力
-
评价烟草种子质量及质量分级的指标很多,但主要以品种纯度、( )为依据,其中品种纯度最为重要。
- A.种子净度
- B.种子发芽率
- C.种子饱满度
- D.种子含水量
-
目前( )、苏云金杆菌都可进行发酵生产或室内增殖,并已应用于烟田防治烟青虫、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龟子等害虫。
- A.白僵菌
- B.绿僵菌
- C.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
- D.芽孢杆菌
-
烟田常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主要有( )、芽孢杆菌等,经过传播扩散,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可在自然界中形成疾病流行,起到抑制害虫种群的作用。
- A.绿僵菌
- B.蚜霉菌
- C.白僵菌
- D.苏云金杆菌
-
生期预测包括发育进度预测法、( )
- A.有效积温预测法
- B.物候预测法C经验性的温度指标法 D害虫趋性诱测法
-
田间调查主要包括( )
- A.大田病情普查
- B.大田虫情普查
- C.定点观察或在病圃
- D.虫圃中进行品种抗性鉴定
-
发生期预测都包括发育进度预测法、有效积温预测法( )
- A.物候预测法
- B.有效基数预测法
- C.经验性的温度指标法
- D.害虫趋性诱测法
-
预报及发布病虫情报主要包括( )
- A.预报制度
- B.预报范围
- C.预报方法
- D.发布渠道
-
烟草病害虫预测方法包括对( )和损失估计等方面的预测方法。
- A.发生期
- B.发生量
- C.分布区
- D.危害程度
-
定量分级指标主要有( )病情发展曲线等。
- A 发病率
- B 严重度
- C 病情指数
- D 损失率
-
( )通称为预报要素,简称要素
- A.预报量
- B.预报准确率
- C.预报因子
- D.历史符合率
-
凡是影响病虫发生的因素都是预报因子,如( )降雨量、相对湿度等。
- A.虫源
- B.天敌
- C.菌源
- D.气温
-
病虫害预测是估计病虫未来发生趋势,是制订防治决策的前提和依据,按预测时间的长短分可为( )。
- A.短期预测
- B.中期预测
- C.中长期预测
- D.长期预测
-
预防底烘的措施包括一下几方面( )
- A.加强中耕管理,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 B.及灌溉,解除水分胁迫,保证烟株的正常生长
- C.在多雨地区或低洼易涝地区应进行高垄栽培
- D.用适宜的栽植密度,增加氮肥用量
-
植烟土壤的选择和合理施肥是预防烟叶返青的重要措施。( )可有效地降低烟叶返青现象发生。
- A.选择土壤质地中等的壤土、壤沙土种烟。
- B.选择土壤质地中等粘重的土壤种烟。
- C.合理施肥,减少烟叶成熟期土壤中氮的含量。
- D.合理施肥,增加烟叶成熟期土壤中氮的含量。
-
引起底烘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原因有( )等方面
- A.光照不足
- B.土壤干旱
- C.水分过多
- D.以上都不对
-
烟草早花的主要预防措施有( )。
- A.地膜覆盖栽膜下烟。
- B.注意苗床后期的保温。
- C.选择适当的移栽期。
- D.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
影响烟草开花的外部因素的主要有( )。
- A.光周期
- B.温度
- C.营养
- D.湿度
-
关于烟田灌水说法正确的是( )。
- A.土壤最大持水量下降到50%以下、
- B.叶片含水量减少7%~10%时
- C.烟株出现萎蔫直至傍晚才能恢复,将影响烟叶正常生长、
- D.当烟株进入成熟采烤期后,在后期控制水分使用。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还苗期的水分管理主要是促使根系尽快恢复生机,促进烟苗迅速生长。
- B.伸根期土壤水分过多不利于烟株根系的生长。
- C.旺长期烟株生长的速度很快,此期若降雨量不足,应足量适时灌水。
- D.烟叶在成熟采烤期雨水过多,光照不足,易造成烟叶返青,降低烟叶品质。
-
决定烟田是否灌溉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
- A.大气湿度
- B.土壤湿度
- C.形态指标
- D.以上都不对
-
烟草大田生育期可分为( )。
- A.还苗期
- B.团棵期
- C.旺长期
- D.成熟期
-
( )是指包衣丸化种子发芽初期(7d)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检包衣丸化种子数的百分率,用%表示。
- A.发芽势
- B.发芽率
- C.发芽度
- D.活力
-
裂解率是指包衣丸化种子置于湿润滤纸上,( )分钟内包衣(种衣剂)裂解的粒数占供试包衣丸化种子总粒数的百分率,用%表示。
- A.2
- B.3
- C.4
- D.5
-
早期用裸种播种,每亩大田需要2~3克种子,经过包衣丸化处理后,每亩大田仅需种子( )克, 大大减轻了种子良繁生产的负担。
- A.0.2 ~0.4
- B.0.3 ~0.5
- C.0.4 ~0.6
- D.0.6 ~0.8
-
( )是指包衣丸化种子在发芽终期(14d)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检包衣丸化种子数的百分率,用%表示。
- A.发芽势
- B.发芽率
- C.发芽度
- D.活力
-
蚜传病毒病。采收前( )天以株定病级并挂牌,分次采收,做全株损失估计并取样进行品质分析。
- A.2~3天
- B.2~4天
- C.1~2天
- D.1~3天
-
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可利用拮抗细菌( )、蛭弧菌、病原细菌的低致病株或无毒突变体等
- A.促生性根际细菌
- B.放线菌
- C.生防菌
- D.巴氏杆菌
-
烟草种子质量是由烟草种子不同特性综合而成的概念,通常包括( )和播种质量两个方面。
- A.品种纯度
- B.品种质量
- C.种子净度
- D.发芽率
-
叶斑型病害。从第一次采收开始取样,一般做( )次估计,即分别采下二棚、腰叶、上二棚或顶部叶片
- A.2~4
- B.3~4
- C.2~3
- D.1~4
-
烟叶品质损失估计。将各病害烟样按病级至少取( )样品进行品质分析,取样时同病级烤后烟样按分级后各等级分别取样。
- A.500克
- B.400克
- C.300克
- D.450克
-
大田病情、虫情普查是( )的重要依据
- A.短期预报
- B.中期预报
- C.长期预报
- D.以上都不对
-
短期预测是在病虫害发生前不久或在病虫害发生的初期,对病虫害可能发生的趋势和危害程度做出的预测。其预测期限大约在( )天以内。
- A.10
- B.15
- C.20
- D.30
-
( )是表示群体抗病性的强弱或感病的程度
- A.发病率
- B.严重度
- C.病害损失率
- D.病情指数
-
在大田生长前期若遇上持续( )的低温也易出现大面积的早花。
- A.10℃以下
- B.10-13℃
- C.13-18℃
- D.18-20℃
-
苗期以( )天为宜,做到适龄苗移栽,苗期过长易出现早花。
- A.40~45
- B.45~55
- C.55~65
- D.65~70
-
苗床后期为增强烟苗抗逆性需要锻苗;但若遇气温低于( )℃的持续降温天气时,必需注意烟苗的棚内保温。
- A.13
- B.15
- C.18
- D.20
-
( )土壤适宜含水量指标为最大持水量的77%,干旱指标为58%。
- A.还苗期
- B.伸根期
- C.旺长期
- D.成熟期
-
生产上一般认为烟株的叶片数少于( )片属于早花。
- A.10
- B.11
- C.12
- D.13
-
( )土壤适宜水分含量指标为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干旱指标为69%。
- A.还苗期
- B.伸根期
- C.旺长期
- D.成熟期
-
烟株大田期需要降水( )左右,且要充分合理。
- A.300 mm
- B.500 mm
- C.600 mm
- D.800 mm
-
烤烟大田生长期间的月平均降雨量,以( )较好。
- A.100 mm~120 mm
- B.100 mm~130 mm
- C.110 mm~120 mm
- D.120 mm~130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