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20年环保监督员初级基础知识考试模拟试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排污口的规范化整治原则是什么?

  2. 水污染源监察的要点有哪些?

  3. 在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处罚时,应当在法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范围内,综合考虑哪些情节?

  4. 环境质量标准反映了人群、动植物和生态系统对环境质量的综合要求,也标志着在一定时期国家为控制污染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能达到的水平。

    • 正确
    • 错误
  5. 只要环境内存在有害物质,即使这些物质的数量、浓度、种类等均未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且没有给人身或财产造成实际损害,也应算作环境污染。

    • 正确
    • 错误
  6. 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要点有哪些?

  7. 从60年代到70年代,一些工业发达国家,除了加强环境立法和建立环境与资源管理机构外,主要对策是投入一切可能的技术和财力进行污染治理。

    • 正确
    • 错误
  8. 对已经产生、可能产生酸雨的地区和其他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地区,经省级地方政府批准后,可以划定为酸雨控制区或者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 正确
    • 错误
  9. 我国目前实施的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是1989年制定的《环境污染防治法》。

    • 正确
    • 错误
  10. 国际上针对污染者的责任问题,曾提出“污染者负担”原则,被许多国家确定为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

    • 正确
    • 错误
  11. 为规范有关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管理行为,我国已经制定了《有毒有害物质管理法》。

    • 正确
    • 错误
  12. 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 正确
    • 错误
  13. 从预防的角度看,环境保护行政是国家实施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防治以及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 正确
    • 错误
  14. “863”计划是依靠科技振兴农村经济的计划。

    • 正确
    • 错误
  15.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

    • A.实行区域综合规划、预防为主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B.从污染物的浓度控制改为总量控制
    • C.采用无毒、低害和闭路循环等先进工艺
    • D.把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后。再净化
  16. 关于知识产权制度,下列哪些论述是正确的?

    • A.知识产权制度构建了知识经济的法律环境
    • B.知识产权制度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 C.知识产权制度确立了知识经济的运行规则
    • D.知识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完善
    • E.提高知识产权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水平,是保护我国知识产权的重要手段
  17. 三项建设做到三同步,是协调发展的具体要求。其中有两个重要环节是()。

    • A.同步规划
    • B.同步实施
    • C.同步建设
    • D.同步发展
  18. 自然资源费包括()。

    • A.开发使用费
    • B.补偿费
    • C.保护管理费
    • D.处罚性收费
    • E.行政管理机关带有制裁性质的费用
  19. 环境监察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时,有权依法采取以下措施( ):

    • A.进入有关场所进行勘察、采样、监测、拍照、录音、录像、制作笔录
    • B.约见、询问有关人员,要求说明相关事项,提供相关材料
    • C.责令停止生产或者纠正违法行为
    • D.适用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0. 计量法规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
    • D.《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21. 开展现场检查前,环境监察人员应准备必要的执法文书和检查装备,主要包括( ):

    • A.现场监察记录、调查询问笔录等执法文书
    • B.通讯器材
    • C.必要的防护服及防护器材
    • D.现场采样设备
  22. 环境监察人员可通过查阅污染源调查动态数据、( )信访舆情案件等,收集污染源信息。

    • A.排污申报登记资料
    • B.日常监管积累的资料
    • C.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
    • D.监控视频
  23. 开展现场检查前,环境监察人员应明确现场检查活动计划,内容主要包括:( )、重点内容等。

    • A.检查目的
    • B.时间
    • C.路线
    • D.对象
  24. 两控区指的是( )污染控制区。

    • A.酸雨和NOx
    • B.酸雨和SO2
    • C.CO2和SO2
    • D.NOx和SO2
  25. 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 )等,制定环境监察工作年度计划。

    • A.工作任务
    • B.污染源数量
    • C.类型
    • D.管理权限
  26. 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仍将以( )作为主要能源。

    • A.石油
    • B.天然气
    • C.电力
    • D.煤炭
  27.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用煤为主,目前主要控制的大气污染物质包括( )、NOX、CO等影响大气质量。

    • A.酸雾、烟尘
    • B.SO2、CO2
    • C.SOX、烟尘
    • D.CO2、烟尘
  28. 下面( )不属于水泥行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

    • A.氮氧化物
    • B.氯化氢
    •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 D.氟化合物
  29. 城市污水的最佳处理办法是()

    • A.排放出城区
    • B.各排污单位建造处设施
    • C.集中处理
    • D.回灌地下水
  30. 在人类的活动中,目前( )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 A.能源利用
    • B.自然灾害
    • C.交通尾气
    • D.工业废气
  31.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开始施行的日期是()。

    • A.1995年8月29日
    • B.1987年9月5日
    • C.1991年5月24日
    • D.1996年8月29日
  32. 在我国负责主管防止船舶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机关是()。

    • A.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 B.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
    • D.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33. 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原则性规定的法律是()。

    • A.《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 B.《环境保护法(试行)》
    • C.《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 D.《关于防治煤烟型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
  3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污染防治专门法律的是()。

    • A.《水土保持法》
    • B.《海洋环境保护法》
    • C.《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D.《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35. 以下关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无过错责任是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 B.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中,无过错责任是一项普遍适用的民事归责原则
    • C.无过错责任原则体现了公平原则
    • D.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规定,在遭遇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即免除排污单位的民事责任
  36. 我国《草原法》、《渔业法》规定的诉讼时效为()。

    • A.10日
    • B.15日
    • C.30日
    • D.45日
  37. 在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中,()判断行为者行为是否违法的界限,是承担行政责任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 A.危害结果
    • B.行为人的过错
    • C.行为的违法性
    • D.违法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38. 在各种环境破坏和污染中,故意的收理状态在()中较为常见。

    • A.自然资源的破坏
    • B.环境污染行为
    • C.噪声污染行为
    • D.水污染行为
  39. 环境监察人员对废水排放污染源的现场检查一般还应检查排污单位是否实行清污分流、( );检查处理后情况废水的回用。

    • A.污泥处置
    • B.排污口规范化
    • C.生物指示池
    • D.雨污分流
  40. 人类环境的中心事物是()。

    • A.人类
    • B.人类和其他生物
    • C.人类、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质
    • D.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和外部空间
  41. 环境监察人员在污染源现场检查中,对存在环境违法或违规行为的,根据问题性质、情节轻重,可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当场采取责令减轻、消除污染,责令( ),责令改正等处理措施。

    • A.限制生产、停止排污
    • B.限制排污、停止排污
    • C.停止生产、停止排污
    • D.限制生产、限制排污
  42. 从事现场检查工作的环境监察人员不得少于( )人,检查时应出示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地方人民政府配发的有效执法证件,并为被检查者保守商业秘密。

    • A.1
    • B.3
    • C.2
    • D.4
  43. 环境监察人员对环境违法或违规行为调查结束后,符合《环境行政处罚办法》规定的简易程序情形的,可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适合一般程序的,应根据工作分工及时将有关文书、证据等按照“( )”的原则移交相关部门。

    • A.各负其责
    • B.三定方针
    • C.共同查处
    • D.查处分离
  44. 环境监察工作年度计划报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县(市、区)级环境监察机构环境监察工作年度计划每年( )前抄送市级环境监察机构;市级环境监察机构环境监察工作年度计划每年( )前抄送省级环境监察机构。

    • A.1月10,1月20
    • B.1月10,1月15
    • C.1月5,1月20
    • D.1月5,1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