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民航空管管制执照考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设计直线进近的进场航段时无下降梯度的规定,但以不超过8%为好。

    • 正确
    • 错误
  2. 飞机远程飞行时通常选择大比例尺航图。

    • 正确
    • 错误
  3. 全国飞行流量管理机构分为民航局空管局飞行流量管理单位和地区空管局飞行流量管理单位两级。

    • 正确
    • 错误
  4. 利用经纬度定位的方法是相对定位法。

    • 正确
    • 错误
  5. 飞机高度较高或航路飞行时,可以同时使用气压高度表和无线电高度表。

    • 正确
    • 错误
  6. 当交叉定位点是用NDB/NDB确定时,两条方位线之间的夹角不得小于45°。

    • 正确
    • 错误
  7. 飞机驾驶员必须看见跑道才能着陆,否则应放弃着陆,进行复飞。

    • 正确
    • 错误
  8. 利用VOR/DME、NDB/DME可以引导飞机做非精密进近着陆。

    • 正确
    • 错误
  9. 在专机保障的TAF报中会出现最高最低气温的预报。

    • 正确
    • 错误
  10. 飞机在等速平飞收襟翼时,应当逐渐增加迎角大小。

    • 正确
    • 错误
  11. 我国共有十个飞行情报区。

    • 正确
    • 错误
  12. 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平均海平面温度是15℃。

    • 正确
    • 错误
  13. 一张仪表进近图只能描绘一个仪表进近程序。

    • 正确
    • 错误
  14. 在涡扇发动机额定推力状态,EPR大小将随飞行高度增加而减小。

    • 正确
    • 错误
  15. ILS进近外指点标台一般安装在最后进近点位置。

    • 正确
    • 错误
  16. 对于飞机座舱内的纤维、塑料和橡胶灯物品的着火(A类火),最适合的灭火剂是干粉灭火剂。

    • 正确
    • 错误
  17. 甚高频电波的折射现象比较显著。

    • 正确
    • 错误
  18. 机场障碍物A型图提供的资料主要用于计划各型飞机在该机场运行时,确定符合该机型最低性能的最大允许起飞重量。

    • 正确
    • 错误
  19. 可以在RNP1空域运行的航空器一定可以在RNP20的空域运行。

    • 正确
    • 错误
  20. 航空器的经营人、所有人或者航空器驾驶员,应当于飞行实施前一日16时前,向当地机场飞行服务报告室提交飞行预报申请。

    • 正确
    • 错误
  21. 山谷风规律是()。

    • A.白天近地层的风由谷底吹向山坡,夜间由山坡吹向谷底
    • B.白天近地层的风由山坡吹向谷底,夜间由谷底吹向山坡
    • C.白天由高压吹向低压区,夜间由低压吹向高压区
    • D.白天由低压吹向高压区,夜间由高压吹向低压区
  22. 增大起飞襟翼偏度,则飞机在第二爬升段的爬升梯度()。

    • A.不变
    • B.减小
    • C.增大
    • D.不能确定
  23. 下面哪一种资料不属于一体化航行情报系列资料()。

    • A.AIP
    • B.NOTAM
    • C.AIC
    • D.AIRAC
  24. 在额定高度以下,螺旋桨拉力随飞行高度的增加将()。

    • A.减小
    • B.增大
    • C.难以确定
    • D.不变
  25. 多普勒领航系统可向飞行员提供()。

    • A.航空器姿态
    • B.地速和偏流角
    • C.有利飞行高度
    • D.偏航距离
  26. B737和运七同航线广州至南宁,运七地速等于480km/h,11:20过高要,B737地速等于600km/h,11:25高要,B737需要()分钟追上运七。

    • A.20
    • B.30
    • C.35
    • D.40
  27. 甚高频全向信标是以()为基准的机载导航设备,由地面台和机载设备组成。

    • A.地面
    • B.空域
    • C.航路
    • D.机场
  28. 雷达测量目标的斜距R是指()。

    • A.目标与雷达之间的直线距离
    • B.目标与雷达之间的水平距离
    • C.目标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 D.由雷达天线高度和目标高度决定的距离
  29. 在机翼上装设发动机等设备后,飞行中可()。

    • A.减小整个飞机结构的受力程度
    • B.减小起落架结构的受力程度
    • C.减小设备内侧翼根段结构的受力程度
    • D.减小与设备连接处机翼结构的受力程度
  30. 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动作筒和液压马达可分别提供()。

    • A.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 B.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
    • C.直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 D.旋转运动和旋转运动
  31. 听到第一声雷声大致表明雷暴云顶出现冰晶化现象,据此可判断云顶已达到()附近。

    • A.-5℃
    • B.-10℃
    • C.-20℃
    • D.-30℃
  32. 一定高度上,如果飞机的重量减小,则飞机的调速范围()。

    • A.增加
    • B.减少
    • C.不变
    • D.不一定
  33. 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产生最大正推力的部件是()。

    • A.进气道
    • B.风扇
    • C.尾喷管
    • D.压气机
  34. 北半球对流层的中、高层通常存在热带东风急流,在冬季其活动的纬度范围是()。

    • A.40°N~60°N
    • B.25°N~32°N
    • C.15°N~20°N
    • D.60°N~70°N
  35. 航空器做机动飞行,机身遮蔽应答机天线,此时应答机()。

    • A.被SSR天线的旁瓣询问
    • B.能够给出回答
    • C.不能回答
    • D.有条件地给出回答
  36. QNH表示()。

    • A.场压
    • B.修正海平面气压
    • C.实际气压
    • D.本站气压
  37. ()含有在航空器计划到达目的地机场时刻的预期天气信息。

    • A.雷达探测概要图(RSR)
    • B.卫星云图
    • C.终端天气预报(TAF)
    • D.终端天气实况(METAR)
  38. 飞行中,如果卫星位置与无线电位置相差较大,在没有判明原因时,应()。

    • A.以无线电位置为准
    • B.以卫星位置为准
    • C.请求地面定位
    • D.以地标为准
  39. DME系统的询问和应答频率差为()。

    • A.1MHz
    • B.63MHz
    • C.126MHz
    • D.不固定
  40. 单旋翼直升机在空中的升降是通过()来实现的()。

    • A.改变尾桨的桨距角
    • B.驾驶杆改变旋翼的桨距
    • C.总桨距杆改变旋翼的桨距
    • D.驾驶杆和总桨距杆
  41. 陀螺半罗盘经人工校正后,可以指示飞机的()。

    • A.航向
    • B.俯仰角和倾斜角
    • C.转弯角速度
    • D.航向指令信号
  42. 当一次监视雷达的参数一定时,一次雷达能够探测到目标的最远距离和航空器的()有关。

    • A.飞行速度
    • B.体积大小
    • C.飞行高度
    • D.应答机的回答功率
  43. 关于我国航路设计准则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标准的航路宽度通常是标称航迹两侧各10km
    • B.我国航路的保护区宽度根据导航台类型及距离导航台的距离有关
    • C.我国航路的保护区宽度为标称航迹两侧各25km
    • D.我国航路的保护区只有主区,没有副区
  44. 在卫星云图上范围广阔的盾状卷云区北侧是()。

    • A.淡积云区
    • B.浓积云区
    • C.急流区
    • D.高层云区
  45. 在机场预报中,“9999”表示能见度()。

    • A.大于或等于5km
    • B.大于或等于10km
    • C.CAVOK天气
    • D.9999m
  46. 电波利用电离层或对流层的()而散射传播到接收点,称为散射传播。

    • A.均匀性
    • B.温度变异
    • C.媒质特性
    • D.不均匀性
  47. 积雨云的移动会引起气压的变化,在气压涌升期将会发生()。

    • A.强烈的雷电、强烈的下冲气流、强烈的降水
    • B.气压升高天气暂时变好
    • C.云体消散
    • D.降水停止
  48. 飞机在平飞中遇到一发失效时,应将速度调整到()来越障。

    • A.最大速度
    • B.经济巡航速度
    • C.有利速度
    • D.远程巡航速度
  49. 飞机在重量一定的条件下,爬升率主要取决于()。

    • A.飞机的速度
    • B.油门的大小
    • C.剩余推力大小
    • D.剩余功率大小
  50. 当我们坐在一列静止的火车上,旁边的另一列火车开动时,我们觉得自己所乘坐的火车开动了,这是因为()。

    • A.视性立体错觉
    • B.β运动错觉
    • C.诱导运动错觉
    • D.自主运动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