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空中交通管制员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在FPL报第15编组栏内,巡航高度/高度层用F,S,A,M四个字母表示,它们分别代表的单位是()。

    • A.F-100英尺,S-10米,A-100英尺,M-10米
    • B.F-10米,S-100英尺,A-10米,M-100英尺
    • C.F-10米,S-10米,A-100英尺,M-100英尺
    • D.F-100英尺,S-100英尺,A-10米,M-10米
  2. 民航地区管理局调度室的职责是:负责监督和检查本地区管理局管辖范围内的飞行,组织协调本地区管理局管辖范围内各管制室之间和管制室与()之间飞行工作的实施;控制本地区管理局管辖范围内的飞行流量,协调处理()情况下的飞行;承办()飞行的有关工作,掌握有重要客人、在()地区和执行特殊任务的飞行。

    • A.航空器经营人航务部门,特殊,专机,边境
    • B.军方,航班延误,特殊,管理局管辖
    • C.机场,紧急,首航,边境
    • D.航空器经营人航务部门,特殊,专机,特殊
  3. 最低安全高度告警系统向管制员提供()告警。

    • A.声音
    • B.指示灯光
    • C.声光
    • D.没有确定
  4. 在高原机场,飞机在进近下降的过程中,气压高度表指示()高度。

    • A.零点
    • B.标准气压
    • C.修正海平面气压
    • D.场压
  5. 使用同一条跑道进近着陆,前机为重型机后机为中型机时,其雷达间隔的尾流间隔不得少于()千米。

    • A.10
    • B.12
    • C.8
    • D.6
  6. 实施雷达管制服务,如果雷达系统故障,管制员应当通告相邻管制区实施程序管制情况,并向航空器飞入相邻管制区实施()移交。

    • A.雷达管制
    • B.目视管制
    • C.程序管制
    • D.雷达监控
  7. 航空器的飞行时间超过预计飞越位置报告点的时间()分钟,空中交通管制单位尚未收到位置报告时,管制员应当立即查询情况并设法取得位置报告。

    • A.5
    • B.3
    • C.7
    • D.10
  8. 着陆机场的报告室值班管制员应当于航空器()前1小时研究本场天气,取得本场天气预报和实况。

    • A.预计起飞
    • B.预计降落
    • C.预计进入本管制区
    • D.预计到达本场上空
  9. 进近管制室的职责是负责()管制工作。

    • A.A类空域内的飞行
    • B.B类空域内的飞行
    • C.D类空域内的航空器进、离场的
    • D.一个或数个机场的航空器进、离场的
  10. 补班飞行的简字简语是()。

    • A.Z/P
    • B.N/M
    • C.B/W
    • D.L/W
  11. 目视飞行的航空器相遇时,(),应当避让()。

    • A.有动力装置重于空气的航空器,飞艇、滑翔机或气球
    • B.飞艇、滑翔机或气球,有动力装置重于空气航空器
    • C.飞艇、滑翔机或气球,编队飞行的航空器
    • D.飞艇、滑翔机或气球,单机飞行的航空
  12. 使用马赫数巡航的航空器如遇颠簸等情况,短时间内有必要立即改变马赫数时,应当尽快通知()。

    • A.签派室
    • B.有关空中交通管制部门
    • C.空军
    • D.空中交通服务报告室
  13. 下列关于运输飞行的说法中,较准确的说法应是()。

    • A.运输飞行分为正班飞行和专业飞行
    • B.运输飞行分为国际航班和国内航班
    • C.运输飞行分为正班飞行和非正班飞行
    • D.公务飞行属于运输飞行
  14. 民航工作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所乘专机的准备情况报告属于()级事项。

    • A.绝密
    • B.机密
    • C.秘密
    • D.保密
  15. 航空器雷达识别移交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接受方雷达管制员指示航空器变换编码或用特殊位置识别,移交方雷达管制员予以证实
    • B.两个雷达显示屏上都标有同一地理位置或报告点,口头说明航空器距上述位置的相对方位
    • C.利用人工手段指定雷达标牌的名称;
    • D.两个雷达管制席相邻或者使用同一显示器时,移交方直接在接受方显示器上指出雷达位置指示符的名称
  16. 飞机需调到经停站执行专机任务时,调机时间由()确定。

    • A.总局空管局
    • B.民航总局
    • C.航空公司
    • D.地区管理局
  17. 在FPL报第8编组栏内,用以表示仪表飞行规则、目视飞行规则、先仪表飞行规则、先目视飞行规则的字母顺序为()。

    • A.S,I,H,B
    • B.I,V,Y,Z
    • C.S,N,G,M
    • D.X,N,M,S
  18. 在我国民航机场,两架航空器同时进近着陆时,管制员通常按()确定着陆顺序。

    • A.国际航班
    • B.后面,右侧,高度较高的航空器
    • C.机长要求
    • D.前面,左侧,高度较低的航空器
  19. 航空器使用导航设备分散飞行,(使用VOR夹角不少于15度,使用NDB夹角不少于30度),相互穿越或占用同一高度时,距导航设备应当不少于()千米。

    • A.50
    • B.80
    • C.100
    • D.150
  20. 沿西部航路飞越我国境内的外航班机飞行由民航总局报()批准。

    • A.国务院
    • B.空军
    • C.总参
    • D.外交部
  21. 管制空域分为A,B,C,D类。A类空域为(),高度为();B类空域为(),高度为();C类空域为();D类区域为()。

    • A.高空管制区域、6600米(含)以上,中低空管制区域、6600米(不含)以下,进近管制区域,塔台管制区域
    • B.塔台管制区域、600米以下,进近管制区域、6000米以下,中低空管制区域,高空管制区域
    • C.空管制区域、6000米以上,中低空管制区域、6000米以下,进近空管制区域,塔台管制区域
    • D.塔台管制区域、300米以下,进近管制区域、6600米以下,中低空管制区域,塔台管制区域
  22. 有关雷达情报服务,正确的是()。

    • A.雷达显示器上的信息可用于向被识别的航空器提供任何观察到的航空器与已经识别的航空器在一冲突航径上的情报和有关采取避让行动的指令,最后的决定权不在航空器驾驶员
    • B.使用雷达提供飞行情报服务,不解除航空器驾驶员的任何责任,航空器驾驶员仍有最后的决定权
    • C.雷达显示器上的信息不能用于向被识别的航空器提供重要天气情报
    • D.雷达管制员引导航空器绕航时,一定要确保航空器在本管制区内能返回到预计或指定的航迹飞行
  23. 目视气象条件是用(),距云的()表示航空器飞行的气象条件。

    • A.着陆能见度,方位和距离
    • B.飞行能见度,方位和距离
    • C.着陆能见度,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
    • D.飞行能见度,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
  24. 机场区域的范围是指()。

    • A.机场周围50公里内的空间
    • B.机场周围100公里内的空间
    • C.机场使用细则规定的空间
    • D.机场内供飞机进离场、起降等飞行的空间
  25. 正确使用灯光的规定是()灯光。

    • A.航空器预计着陆前30分钟开放
    • B.最后一架航空器起飞后20分钟关闭
    • C.最后一架航空器着陆后关闭
    • D.按照塔台管制室管制员要求的时间开放
  26. 目视飞行的航空器在区域管制空域内,改变高度或者穿越航线时,必须征得()同意。

    • A.区域管制室管制员
    • B.机场塔台管制员
    • C.进近管制室管制员
    • D.签派员
  27. 测算航空器间隔的依据是()。

    • A.雷达记录的数据和陆空通话录音记录的数据
    • B.驾驶员的报告和管制员的报告和记录的数据
    • C.记载仪表,记录仪器,指示(显示)数据和领航诸元计算的数据
    • D.A,B和C
  28. 航路飞行,航空器是由中低空管制室还是高空管制室进行管制,取决于航空器的()。

    • A.型别
    • B.巡航速度的大小
    • C.飞行高度
    • D.航程的远近
  29. 空中交通服务电报中,电报标志CNL表示取消航空器的()。

    • A.飞行计划
    • B.飞行计划更改
    • C.领航计划补充信息
    • D.领航计划
  30. 逆向飞行,航空器在预计相遇点()分钟后,可相互穿越或者占用同一高度层。

    • A.5
    • B.10
    • C.15
    • D.20
  31. 在空中交通服务电报中,时间数据应用()表示。

    • A.四位数字,前两位为分,后两位为时
    • B.六位数字,前两位为日,中间两位为时,后两位为分
    • C.六位数字,前两位为日,中间两位为分,后两位为时
    • D.四位数字,前两位为时,后两位为分
  32. 塔台管制员发出起飞许可通常包括()。

    • A.风向、风速、能风度、云高、高度表拨正值
    • B.离港程序;起飞后的转弯方向
    • C.飞行高度
    • D.A、B和C
  33. 监视雷达进近管制员实施管制时,所允许负责提供监视雷达进近服务的航空器架数为()架。

    • A.1
    • B.2
    • C.5
    • D.7
  34. 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区域管制员应当()。

    • A.指挥航空器沿飞行计划的航路飞行
    • B.了解本管制区内的天气情况和演变趋势,及时通知在本管制区内运行的有关航空器
    • C.向所有的航空器通报管制员观察到的天气情况
    • D.根据天气预测、实况和雷达观测等资料,掌握雷雨的性质、范围、发展趋势
  35. SITA电报的发电地址部分正确的是()。

    • A.“发电单位”十“空格”十“签发时间”
    • B.“电报签发时间”十“空格”十“发电单位”
    • C.“.”十“电报签发时间”十“空格”十“发电单位”
    • D.“.”十“发电单位”十“空格”十“电报签发时间”
  36. 飞行进程单格式内容由()区域组成。

    • A.标牌、指令、航路、协调
    • B.标牌、指令、空域、协调
    • C.日时、信息、空域、备注
    • D.日时、信息、航路、备注
  37. 执行专机任务的空勤组在外的住宿及接待工作由承担专机任务的()负责办理,或委托当地机场、航空站代理。

    • A.地区管理局
    • B.航空公司
    • C.民航总局
    • D.空军
  38. 实施雷达引导后,应当在()范围内允许航空器恢复自主领航。

    • A.管制区
    • B.雷达覆盖
    • C.航站区域
    • D.交接点前区域
  39. 塔台、进近、区域管制室管制席位应当安排()以上持有执照的管制员值勤。

    • A.2名
    • B.3名
    • C.2名(含)
    • D.4名
  40. 航空器飞离塔台管制室责任区时,塔台管制室应当与()按规定进行移交。

    • A.飞行签派室
    • B.飞行报告室
    • C.进近或区域管制室
    • D.军航管制室
  41. 雷达识别移交的方法是()。

    • A.使用同一显示器,用手指指明
    • B.双方雷达都标有同一地理位置,利用电话说明航空器距上述位置的相对方位和距离
    • C.移交方雷达管制员指示航空器变换编码,接收方雷达管制员予以证实
    • D.A、B和C
  42. ()类空域为中低空管制空域,()米(不含)以下至最低高度层以上的空间,划分为若干个中低空管制空域。

    • A.C,6600
    • B.D,5700
    • C.A,7200
    • D.B,6600
  43. 当接到专机来本场备降的通知后,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立即(),保证专机安全落地。

    • A.通知各有关单位的保障人员进入岗位
    • B.通知机务人员
    • C.通知上级领导
    • D.通知其他航空器避让专机
  44. 管制员在饮用含酒精饮料后()小时内和处在麻醉剂或其它对执勤有影响的药物作用的情况下,不得参加执勤。

    • A.3
    • B.5
    • C.8
    • D.10
  45. 当航空器在到达某一高度层暂时保持时,雷达管制员应当在飞行进程单中该高度层下划()表示。

    • A.两横线
    • B.一虚线
    • C.一三角符号
    • D.一横线
  46. 在D类空域内,目视飞行昼间航空器之间的侧向间隔,B、C、D类航空器不得小于()米。

    • A.700
    • B.400
    • C.500
    • D.300
  47. 航空器的经营人、所有人或航空器驾驶员,应当于飞行实施前一日()时前,向当地机场报告室提交飞行申请。

    • A.15
    • B.16
    • C.17
    • D.18
  48. 按尾流间隔最低标准,航空器机型种类分为()三类。

    • A.大型、中型、小型
    • B.强尾流、中尾流、弱尾流
    • C.大型、小型、轻型
    • D.重型、中型、轻型
  49. 在实施雷达间隔标准时,雷达管制员不必考虑()。

    • A.通信拥挤造成的干扰
    • B.航空器的重量
    • C.雷达管制的能力
    • D.雷达技术性能
  50. 航空器按仪表飞行规则飞行时,航空器驾驶员应当在规定的频率上守听,并向空中交通管制单位至少报告以下事项()。

    • A.与飞行安全有关的其它信息;报告航路的代号
    • B.其它飞机的位置报告;导航设备工作情况
    • C.飞越每一个指定报告点的时间和高度;飞行情报,包括预计到达时间和续航力
    • D.遇到任何没有预报但影响飞行安全的气象条件;通信设备正常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