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三级羽毛球裁判员考试练习试题卷(2)
-
做为一个临场裁判员在比赛开始前和比赛开始时必须做哪些事情?
-
羽毛球技术的手法分类方法有那些?具体可分为那些?
-
简述羽毛球运动的特点。
-
正手击打高远球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
前场击球技术的教学步骤有那些?
-
比赛时,双方运动员在近网击球,裁判员应注意_______和_______。
-
国际羽联的重大比赛,整个比赛场地净空的最低高度应是_______米,其他国际比赛达不到以上高度,也不得低于_______米。
-
司线员的职责是对球在其分管线的落点判定_______或 视线被挡 _______。
-
比赛进行中,球托与球的其他部分完全分离,应判_______。
-
从球场地面起,球网中央顶部应高_______米,双打边线处网高_______米。
-
运动员在场上受伤,一般情况下,只允许_______和_______进入球场。
-
发球员试图发球但未能击中球,应判_______。
-
羽毛球拍由拍柄、_______、 _______、 _______和连接喉构成,_______是击球者意欲用于击球的部分。
-
球场应是一个_______形,用宽_______毫米的线画出。线的颜色最好是_______色、黄色或其他容易辨别的颜色。
-
羽毛球羽毛长_______毫米,重_______至_______克。
-
试举出三种当双方运动员网前对击易发生的违例现象,A_______,B_______,C_______。
-
宣判发球过手是因_______。
-
试举出三种主裁判可以宣布比赛暂停的现象:A_______,B_______,C_______。
-
发球时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判违例。
-
试举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发球的情况。
-
羽毛球场地端线外沿到双打后发球线外沿的距离_______厘米,双打边线内沿到单打边线外沿的距离是_______厘米。
-
球网两端离地面高度_______米,球网中央离地面高度_______米。
-
比赛开始前,选择场地和发球权赢的一方,首先选择_______或_______。
-
球场上空_______米以内和球场四周_______米以内不得有障碍物。
-
球场中线宽_______厘米,应_______在_______发球区内。
-
64人参加单淘汰赛,第一轮有4个轮空位。
- 正确
- 错误
-
比赛进行中,运动员与裁判员发生争议,这时裁判长应马上进入场地进行处理。
- 正确
- 错误
-
选择羽毛球重量时,气温较高时应使用较轻的球。
- 正确
- 错误
-
对已因行为不端被判过违例再犯的,而且情节严重,裁判员有权取消违例方的比赛资格。
- 正确
- 错误
-
竞赛组织者至少应准备三种速度的比赛用球供裁判长选择。
- 正确
- 错误
-
在双打比赛中, 任何一方的第一次发球,都必须由站在右发球区的运动员发球。
- 正确
- 错误
-
运动员发球时,脚未抬起,只是在地面轻微拖动,应判发球违例。
- 正确
- 错误
-
运动员在网前击球时,对方在近网羽毛球附近的位置挥舞球拍进行干扰,应判违例。
- 正确
- 错误
-
一方球员在比赛中触网,而此时对方球员在后场击球,由于没有影响对方击球,因此不算违例。
- 正确
- 错误
-
男子双打比赛中,一名运动员击球时球拍脱手飞出,他马上跑到场外,拿自己的备用球拍又跑回场地继续比赛,不应判违例。
- 正确
- 错误
-
发球员发球时未能首先击中球托,不应判“违例”。
- 正确
- 错误
-
裁判员可给发球裁判员安排额外的职责,但应该事先通知运动员。
- 正确
- 错误
-
比赛进行中,甲方运动员喊叫或做手势,故意分散对方注意力,但乙方未受干扰,不应判甲方违例。
- 正确
- 错误
-
发球时,球停在网顶,应判重发球。
- 正确
- 错误
-
当一局比赛进行到11分时,有不超过90秒的间歇。
- 正确
- 错误
-
发球时,发球运动员将球抛出且落到地面,但没有挥动球拍击球,裁判员应判( )
- A.发球方违例;
- B.接发球方违例;
- C.双方违例;
- D.重发球
-
发球擦网落在规定的对方接发球区内,应判发球方( )
- A.重发球;
- B.换发球;
- C.得分;
- D.违例
-
如果发球区错误在下一次发球击出后发现,裁判员应( )
- A.错误不予纠正,继续比赛,不改变运动员的新发球区或新发球顺序;
- B.纠正错误,判错误 方失分;
- C.纠正错误,重发球;
- D.错误不予纠正,继续比赛,在下一发球时再纠正错误
-
羽毛球决胜局比赛前运动员可以休息( )
- A.1分钟;
- B.2分钟;
- C.3分钟;
- D.5分钟
-
现代羽毛球运动起源于哪个国家?( )
- A.中国;
- B.印度;
- C.日本;
- D.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