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书记员考试试题及答案(重点冲刺)1
-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二百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 正确
- 错误
-
在一审中,合议庭只能全部由审判员组成。
- 正确
- 错误
-
情况紧急时,行政执法人员可以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在48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
- 正确
- 错误
-
对查封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不得委托第三人保管。
- 正确
- 错误
-
人民法院应当自行政机关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执行的裁定。
- 正确
- 错误
-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 正确
- 错误
-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 正确
- 错误
-
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只能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 正确
- 错误
-
《工业企业法》规定国有企业的组织体制是( )。
- A.股东代表大会
- B.厂长经理负责制
- C.职工代表大会
- D.监事会
- E.国有企业的党组织
-
以下各项,在犯罪的主体方面,必须是特殊主体的有( )。
- A.渎职罪
- B.军人违反职责罪
- C.贪污贿赂罪
- D.危害国防利益罪
- E.侵犯财产罪
-
下列各项关于公法与私法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适用于民法法系国家
- B.适用于普通法法系国家
- C.源于古罗马法
- D.首倡者是乌尔比安
- E.盛行于英美国家
-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可供继承的遗产的范围包括( )。
- A.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 B.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 C.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 D.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
- E.公民的债权、有价证券
-
以下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有( )。
-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 B.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
- C.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 D.显失公平
- E.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
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有( )。
- A.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 B.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 C.民主集中制原则
- D.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 E.民族区域自治原则
-
以下属于债的消灭的法律事实有( )。
- A.因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而消灭
- B.因债权人免除债务而消灭
- C.因抵销而消灭
- D.因双方协议而消灭
- E.因履行而消灭
-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包括( )。
- 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 B.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 C.维护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原则
- D.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 E.有鉴别、有选择地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的原则
-
行政合理性要求( )。
- A.严格遵守并执行行政法律规范
- B.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目的
- C.行政行为必须有合理的动机
- D.行政行为应考虑相关的因素
- E.行政行为越权无效
-
行政法律关系必须有双方当事人才能成立,其中一方当事人必须是行政机关,另一方当事人可能是( )。
- A.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 B.其他国家机关
- C.企业事业单和社会团体
- D.国家
-
《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包括( )。
- A.野生生物
- B.自然遗迹
- C.人文遗迹
- D.自然保护区
- E.风景保护区
-
依民事诉讼普通程序,民事案件审理前准备阶段的工作有()
- A.在法定期限内送达诉讼文书
- B.告知当事人合议庭组成人员
- C.确定举证期限
- D.合议庭评议和宣判
-
2007年以后我国公布并实施的法律包括()
- A.物权法
- B.侵权责任法
- C.行政强制法
- D.行政许可法
-
我国民事诉讼法具体规定的送达方式包括()
- A.直接送达
- B.留置送达
- C.委托送达
- D.转交送达
-
行政行为的内容包括( )。
- A.科以义务
- B.变更法律地位
- C.剥夺权益
- D.赋予权益
-
行政诉讼具有不同于其他诉讼活动的特殊原则,这些原则是( )。
- A.不适用调解原则
- B.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 C.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 D.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
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有( )。
- A.行政行为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
- B.行政主体不明确
- C.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
- D.行政行为不适当
-
2007年以后我国公布并实施的法律包括()
- A.物权法
- B.侵权责任法
- C.行政强制法
- D.行政许可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 )有期徒刑。
- A.三年
- B.五年
- C.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D.七年
-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包括()
- A.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 B.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 C.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 D.仲裁和调解制度
-
邪教组织是指( ),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 A.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
- B.冒用宗教名义建立
- C.冒用气功名义建立
-
旅馆、会所、洗浴等经营服务场所发现本场所内有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未向公安机关报告的,由公安机关处处罚。( )
- A.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 B.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 C.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 D.10000元以上100000以下罚款
-
以他人名义参加诉讼的诉讼参与人是( )
- A.法定代表人
- B.第三人
- C.证人
- D.诉讼代理人
-
人民法院审理宣告公民失踪案件,应当发布寻找失踪人的公告,公告期为( )
- A.1个月
- B.3个月
- C.6个月
- D.1年
-
申请执行的期限为( )
- A.3个月
- B.6个月
- C.1年
- D.2年
-
人民法院对原告的起诉经过审查,认为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 )
- A.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
- B.裁定不予受理
- C.裁定驳回起诉
- D.决定不予受理
-
依照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一律实行( )
- A.一审终审
- B.两审终审
- C.独任制
- D.合议制
-
诉讼代理人权限的变更或者解除,由当事人书面告知人民法院,并由( )通知对方当事人。
- A.委托人
- B.诉讼代理人
- C.当事人自己
- D.人民法院
-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示催告期间,由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决定,但不得少于( )
- A.30日
- B.60日
- C.3个月
- D.6个月
-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己生效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 )
- A.有权决定再审
- B.指定审判员再审
- C.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 D.提交上一级法院决定
-
甲、乙两公司发生纠纷,甲公司起诉到法院,乙公司董事长派该公司副董事长出庭参加诉讼,该副董事长的诉讼地位是( )
- A.被告
- B.诉讼代表人
- C.法定代表人
- D.委托代理人
-
广义上的当事人不包括 ( )在内。
- A.原告
- B.被告
- C.第三人
- D.代理人
-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要( );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法院要()。
- A.按撤诉处理,按撤诉处理
- B.缺席判决,缺席判决
- C.按撤诉处理,缺席判决
- D.缺席判决,按撤诉处理
-
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提起诉讼,人民法院认定其请求成立的,应当( )
- A.及时作出新的判决
- B.裁定适用己作出的判决、裁定
- C.重新审理
- D.裁定驳回起诉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规定:“依法有可能封存犯罪记录的公开庭审活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组织人员旁听。”这一规范属于
- A.授权性规范
- B.任意性规范
- C.确定性规范
- D.逻辑性规范
-
现行宪法是哪一年颁布实施的?( )
- A.1954年
- B.1975年
- C.1978年
- D.1982年
-
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 )
- A.可以进行调解
- B.应当进行调解
- C.不能进行调解
- D.必须判决
-
如果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该案件由( )人民法院管辖。
- A.最先收到诉状的
- B.最先立案的
- C.审理案件最方便的
- D.最能保证公正审理的
-
人民法院在追加共同诉讼的当事人时,对那些既不参加诉讼,又不放弃实体权利的当事人,应当追加为共同原告,如果其不参加诉讼,人民法院( )
- A.审判活动不受影响
- B.应当中止诉讼
- C.应当终结诉讼
- D.应当强制其到庭参加诉讼
-
下列犯罪行为的主体、不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是:
- A.滥用职权罪
- B.枉法裁判罪
- C.环境监管失职罪
- D.非法拘禁罪
-
甲乙签订了货物买卖合同并达成了仲裁协议。双方约定,若发生纠纷由A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后双方发生合同纠纷,依照仲裁协议申请了仲裁。根据仲裁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若甲乙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仲裁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
- B.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
- C.签收后的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 D.即使对仲裁结果不服,也不能再向法院提起诉讼
-
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由( )人民法院管辖。
- A.原告住所地
- B.被告住所地
- C.被告原来的居住地
- D.被告最后居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