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制法官助理笔试模拟测试题及答案(2)新编
-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申请听证符合条件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30内组织听证;不符合条件的,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书面告知,并说明理由。
- 正确
- 错误
-
听证主持人应当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经政府法制机构统一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
- 正确
- 错误
-
国家安全机关因侦察危害国家行为的需要,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
- 正确
- 错误
-
行政机关在法定期限或者承诺期限内,非因法定理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未启动行政执法程序的,属于不履行法定职责。
- 正确
- 错误
-
行政机关公开举行的听证会,只有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旁听。
- 正确
- 错误
-
法律、法规、规章对对行政执法程序没有规定办理期限的,应当实行限时办结制度。
- 正确
- 错误
-
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任务的行为,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 正确
- 错误
-
《国家安全法》的制定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 正确
- 错误
-
国家对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的组织和个人给予保护,对维护国家安全有贡献的给予奖励。
- 正确
- 错误
-
假释适用于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
- A.管制
- B.拘役
- C.有期徒刑
- D.无期徒刑
-
依照《国家安全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 )的义务。
- A.安全
- B.制度
- C.荣誉
- D.利益
-
以下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叛变、叛逃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国家工作人员叛逃的,其所在单位在报告国家安全机关的同时,还应实施危害评估
- B.策动、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行为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 C.国家工作人员在境外叛逃的,其所在单位可以不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
- D.国家工作人员逃往境外即构成叛逃罪
-
《国家安全法》规定,机关、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 )本单位的人员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 A.保护
- B.动员
- C.介绍
- D.组织
-
针对国家秘密,从事以下( )的行为,可以认定为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 A.窃取
- B.刺探
- C.收买
- D.提供
-
国家安全机关对单位和个人开展国家安全工作的情况进行( )。
- A.指导
- B.考察
- C.协调
- D.监督
-
以下关于协助国家安全机关开展国家安全工作的说法错误的有( )。
- A.某单位在全体千部职工大会上,介绍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的具体情况
- B.某单位因业务工作需要,在未经国家安全机关同意的情况下,将保密资料提供给业务往来单位
- C.某电信部门按照国家安全机关工作要求积极提供便利条件
- D.某单位工作人员在出国考察期间叛逃,该单位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给与此人行政处分,但未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
-
单位和个人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或者线索,应当及时向( )报告。
- A.国家安全机关
- B.公安机关
- C.市委
- D.上级部门
-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 )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 A.有病
- B.年老
- C.丧失劳动能力
- D.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
-
全国人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 )召集
- A.全国人大常委会
- B.全国人大主席团
- C.委员长
- D.委员长会议
-
我国现行《选举法》规定,选区划分的原则( )
- A.可以按地区人口划分
- B.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
- C.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或工作单位划分
- D.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或工作单位划分
-
选举权的普遍性是指( )
- A.一切公民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选举
- B.一个国家内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
- C.所有公民都享有选举权
- D.全国人民都有选举权
-
行政机关组织法的内容之一是( )。
- A.经费来源
- B.内部机构设置
- C.工作计划
- D.公文行文关系
-
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是( )。
- A.不明确的
- B.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
- C.恒定的
- D.谁提起诉谁就是原告
-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有关精神病人具有的刑事责任能力,错误的是( )。
- A.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不具有责任能力
- B.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 C.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 D.精神病人任何时候都不应负刑事责任
-
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这里所说的“必要限度”,错误的说法是()。
- A.必要限度指紧急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必须比所避免的损害要小
- B.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C.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D.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
犯罪的目的和动机是指行为人( )。
- A.意图通过实施某种犯罪行为达到的某种危害结果
- B.通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 C.实现其内心愿望的起因
- D.行为追求的最终结果
-
某甲与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便返回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 )。
- A.犯罪中止
- B.犯罪预备
- C.犯意表示
- D.不构成犯罪
-
紧急避险成立的合法性条件之一是( )。
- A.必须是合法利益受到危害的威胁
- B.危险即将来临
- C.危险行为必须经过慎重的考虑而实施
- D.只要能避免危险不惜造成任何危害
-
行政诉讼中,负举证责任的是( )。
- A.行政机关
- B.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
- C.律师
- D.证人
-
行政诉讼中,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 A.某个体摊贩对罚款、吊销营业执照不服
- B.某企业认为某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的经营自主权
- C.某国家机关一处长对撤销职务不服
- D.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
管制的期限为( )。
- A.半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
- B.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 C.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 D.三个月以上,5年以下
-
行政行为是( )的行为,这是行政行为的主体特征。
- A.行政机关
-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 C.相对人
- D.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
-
行政行为法具有的两种属性之一是( )。
- A.分散性
- B.统一性
- C.多样性
- D.程序性
-
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
- A.属地原则
- B.属人原则
- C.保护原则
- 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
-
行政执法行为必须是( )的真实意思表示。
- A.相对人
- B.行政机关
- C.双方当事人
- D.行政机关行政工作人员
-
行政执法行为的失效方式之一是( )。
- A.撤销
- B.过时
- C.修改
- D.完成
-
我国刑法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
-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 C.不构成犯罪
- 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
有关刑法的时间效力范围,错误的说法是( )。
- A.我国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始于生效日,终于废止日
- B.在溯及力问题上,我国刑法采取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 C.我国刑法在公布一段时间后再施行
- D.它与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共同构成刑法的效力范围
-
依监督检查机构的任务划分,行政监督检查分为专门监督检查和业务监督检查。其中,( )部门的监督检查属于专门监督检查。
- A.审计部门
-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C.物价部门
- D.卫生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