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法官助理专业考试试题(重点精编)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根据国务院的授权,省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依法设立的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是本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

    • 正确
    • 错误
  2. 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定程序,采取合法手段,客观、全面地收集证据,可以仅收集对当事人不利的证据。

    • 正确
    • 错误
  3. 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因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或者申辩而加重处理。

    • 正确
    • 错误
  4.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为部门规范性文件。

    • 正确
    • 错误
  5. 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项,不得违法限制或者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利,但可适当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

    • 正确
    • 错误
  6.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合同的变更或者解除,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

    • 正确
    • 错误
  7.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依法取得的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

    • 正确
    • 错误
  8.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法人以它的敬仰场所所在地为住所。

    • 正确
    • 错误
  9.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随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 正确
    • 错误
  10.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 正确
    • 错误
  11. 下列各项中,企业法人依法享有的人身权有( )。

    • A.名誉权
    • B.名称权
    • C.经营权
    • D.荣誉权
  12. 以下各项中,属于所有权原始取得方式的有( )。

    • A.受赠
    • B.继承
    • C.添附
    • D.先占
  13. 行政合同与其他合同比,有以下特征( )。

    • A.当事人一方必为行政主体
    • B.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
    • C.以单方意思表示为前提
    • D.行政合同纠纷通常通过行政法的救济途径解决
  14.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包括( )。

    • A.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 B.行为内容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 C.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 D.采取书面形式
  15.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某股份有限公司可以享有的人身权包括( )。

    • A.经营自主权
    • B.名称权
    • C.名誉权
    • D.荣誉权
  16. 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包括(   )。

    • A.资讯公开制度
    • B.民主集中制
    • C.公开调查制
    • D.听证制度
  17. 行政指导的作用有(   )。

    • A.杜绝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
    • B.辅导和促进作用
    • C.预防和抑制作用
    • D.协调和疏导作用
  18. 《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规定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违法具体行政行为包括非法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以及(   )等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财产权的行为。

    • A.违法罚款
    • B.违法吊销许可证和执照
    • C.违法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
    • D.违法征收财物、摊派费用
  19. 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中包括有(   )。

    • A.通报批评
    • B.赔礼道歉,承认错误
    • C.行政处分
    • D.履行职务
  20. 根据行为的方式和状态不同,行政违法可以分为(   )。

    • A.作为行政违法
    • B.实质性行政违法
    • C.不作为行政违法
    • D.行政相对方的违法
  21. 《国家赔偿法》第5条规定,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有(   )。

    • A.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行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 B.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 C.行政机关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采取的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为
    • D.公安人员对公民施以暴力使公民受到伤害或死亡的行为
  22. 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   )。

    • A.申请人
    • B.被申请人
    • C.证人
    • D.复议中的第三人
  23. 行政复议是(   )的活动。

    • A.行政监察
    • B.特定行政
    • C.行政机关
    • D.人民法院
  24. 根据(   )规定,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国家不予赔偿。

    • A.《行政法》
    • B.《行政诉讼法》
    • C.《宪法》
    • D.《国家赔偿法》
  25. 在我国,提出复议申请的法定期限一般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日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A.10
    • B.15
    • C.30
    • D.60
  26. 行政复议不用(   )原则。

    • A.调解
    • B.便民
    • C.合法
    • D.及时
  27. 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   )。

    • A.复议判决
    • B.复议决定
    • C.复议裁定
    • D.复议仲裁
  28. 行政案件的审判权由(   )独立行使。

    • A.人民法院
    • B.审判员
    • C.合议庭
    • D.审判委员会
  29. 下列行为不属于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有(   )。

    • A.行政处罚
    • B.行政强制
    • C.逮捕
    • D.行政征收
  30. 《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   )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 A.一个月
    • B.二个月
    • C.三个月
    • D.六个月
  31. 下列案件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有(   )。

    • A.人民政府对某工作人员的开除决定
    • B.政府关于在某日某时对某条街禁止通行的决定
    • C.人民政府责令某企业停产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定
    • D.某国家机关对其内部某公务员的降职决定
  32. 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是(   )管辖。

    • A.级别
    • B.地域
    • C.指定
    • D.移送
  33. 《宪法》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

    • A.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 B.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 C.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D.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4. 《共同纲领》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当时的( )

    • A.最高国家政务机关
    • B.最高国家管理机关
    • C.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 D.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35. 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对宪法实施的保障,其根本原因是( )

    •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B.宪法确认、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 C.宪法有严格的修改程序
    • D.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6.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 )可以作为第一顺序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 A.兄、姐
    • B.祖父母、外祖父母
    • C.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
    • D.关系密切的其他朋友
  37.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 )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 A.法定代理人
    • B.监护人
    • C.委托代理人
    • D.指定代理人
  38. 1954年宪法所确认的基本原则是( )

    • A.政治协商原则
    • B.民主集中制原则
    • C.本国经验和外国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 D.人民民主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
  39. 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

    •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 B.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 C.1787年美国宪法
    • D.1791年法国宪法
  40.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C.根据年龄判断
    • 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41. 将宪法划分为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和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这种分类的科学性,是因为它( )

    • A.指出了宪法的内容
    • B.总结了宪法形式上的特点
    • C.揭示了宪法的本质属性
    • D.指出了国家的不同类型
  42. 欧洲大陆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

    •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 B.1791年法国宪法
    • C.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 D.1919年法国《魏玛宪法》
  43. 新中国成立后,从( )起宪法以根本法形式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 A.1954年
    • B.1975年
    • C.1978年
    • D.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