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验配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练习卷7
-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声反射取决于病变部位,分为()。
- A.蜗性病变
- B.器质性病变
- C.神经性病变
- D.系统性病变
- E.中枢性病变
-
言语测听操作之前,应先将()这些言语测听装置正确连接。
- A.言语听力计
- B.言语材料播放装置
- C.耳机或扬声器
- D.麦克风
- E.助听器
-
下列属于高频发声物的是()。
- A.木鱼
- B.响板
- C.鼓
- D.三角铁
- E.哨
-
以下关于言语测听操作之前所做的准备,说法正确的是()。
- A.测试前需将言语测听装置正确连接
- B.言语测听装置连接好之后便开始进行测听
- C.使用耳机或扬声器的校准值都是相同的,可以随意更改
- D.校准结束后要储存校准结果再退出校准状态
- E.测听前需检查测听装置的工作状态
-
助听器声反馈设置操作工作程序包括()。
- A.连接助听器并打开相应调试界面
- B.根据聆听需要设置主动或被动声反馈管理
- C.耳模与助听器连接得当
- D.测试环境安静
- E.保存声反馈管理设置
-
固定方向性模式包括()。
- A.全向性
- B.双极形
- C.心形
- D.超强心形
- E.超心形
-
下列关于鼓膜穿孔的咽鼓管功能测试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于鼓膜穿孔,如果将外耳道密封并加正压或负压,正常咽鼓管会通过吞咽动作最终使其两侧压力达到平衡
- B.将声导抗探头塞住鼓膜穿孔耳的外耳道,利用其压力系统不断加大压力
- C.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正常值为+200 daPa)时,咽鼓管被动开放,中耳内压力会迅速上升
- D.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不再下降,嘱受试者做数次吞咽动作,中耳压力会随着吞咽呈阶梯式下降,最后达到与外界压力平衡,此为负压平衡
- E.再向外耳道加负压,此时咽鼓管塌陷,再嘱受试者做数次吞咽动作,中耳压力会呈阶梯式上升,最后达平衡,此为正压平衡
-
对于没有听取经历的语前聋听障儿童来说,开始进行听觉察知训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以借助视觉的帮助
- B.借助视觉的帮助,可以让他们看到导致声音产生的动作和发出声音的器具
- C.借助视觉的帮助,可以让他们听到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 D.用躯体动作表现他们对声音的觉察
- E.逐渐过渡到不用视觉帮助来完成听声和动作的有机联系
-
在听力学和耳科学中,通常将()和()合称为“声导抗测试”。
- A.声阻抗
- B.耳塞探头
- C.声刺激部分
- D.声导纳
- E.声导抗值
-
鼓室导抗图包括()类型。
- A.A型
- B.B型
- C.C型
- D.Ad型
- E.As型
-
以下关于听力辨别和听力识别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听觉辨别需要更深层次的听觉记忆和听觉选择类的中枢神经活动
- B.听觉识别需要更多浅层次的条件反射类的中枢神经活动
- C.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让他们听到敲鼓的声音去指认鼓,练习的是听觉辨别,听到发出“鼓”的发音去寻找鼓的实物或鼓的图片,训练的是听觉识别
- D.听觉辨别只需要知道声音表象的不同就可以将发声体区分开来
- E.听觉识别需要了解声音内涵的区别才能将不同的声音进行识别
-
下列属于前语言理解阶段训练任务的是()。
- A.诱导孩子通过身体语言与成人进行交流和表达
- B.发展孩子掌握完整句
- C.提高孩子语言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水平
- D.发展理解言外之意和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 E.诱导模仿发出母语中的标准语言,尽早改掉母语中没有的自发音
-
对比目前婴幼儿听力损失评定的手段,其中视觉强化测听的优点是()。
- A.能很好地利用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 B.能在清醒状态下对婴幼儿听觉通路完整性进行评估并得到各频率听力损失情况
- C.可在睡眠下进行
- D.测听结果客观可重复
- E.避免了婴幼儿服用镇静类药物产生的哭闹及用药后的不适
-
下列关于视觉强化测听法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对婴幼儿听力损失和助听效果进行评估
- B.了解听障儿童裸耳听力损失程度和听力补偿或重建情况
- C.为更好地判断听力损失程度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 D.为选择合适的助听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 E.为助听器的验配调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
言语测听的作用有()。
- A.反映被试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流能力
- B.可以评价听力障碍患者残疾程度
- C.可以评价听障患者社会交往能力
- D.可以评价听障患者治疗效果
- E.可以评价听障患者康复效果
-
影响双麦克风系统方向性的因素是()。
- A.灵敏度
- B.相位特性
- C.温度
- D.压力
- E.时间
-
在听力识别的实现过程中,()非常重要,不可缺少。
- A.注意
- B.辨认
- C.听取
- D.理解
- E.记忆
-
下列关于重振现象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重振现象在声反射阈中表现为声反射阈与纯音听阈之差大于60 dB,此为耳蜗病变所特有
- B.重振现象在声反射阈中表现为声反射阈与纯音听阈之差大于60 dB,此为中枢性病变所特有
- C.重振现象在声反射阈中表现为声反射阈与纯音听阈之差小于60 dB,此为耳蜗病变所特有
- D.重振现象在声反射阈中表现为声反射阈与纯音听阈之差大于60 dB,此为神经性病变所特有
- E.重振现象在声反射阈中表现为声反射阈与纯音听阈之差小于60 dB,是重振的客观指标
-
儿童句法结构的获得遵循()规律。
- A.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开
- B.从低级到高级
- C.从松散到逐步严紧
- D.从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灵活
- E.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
-
助听器程序种类包括()。
- A.音乐程序
- B.电视程序
- C.安静程序
- D.噪声程序
- E.舒适程序
-
视觉强化测听前,如果90°入射角建立听力级声场,则声级计前部的传声器置应置于()。
- A.扬声器位置
- B.视觉强化灯箱位置
- C.参考测试点前1m
- D.参考测试点后1m
- E.参考测试点
-
测试MCL的材料一般称之为(),即含有语言信息而无感情色彩的句子,用恒定的声音强度录制。
- A.语言符号
- B.纯音
- C.指导语
- D.冷言语
- E.有效言语
-
()是指使用助听器与未使用助听器相比,助听器使外耳道增加的声压级。
- A.真耳分析
- B.测量麦克风
- C.插入增益
- D.真耳未助听反应
- E.原位增益
-
脑干的中线病变位于()。
- A.脑桥外
- B.小脑内
- C.小脑内
- D.脑干内
- E.脑干外
-
每次给测试音的持续时间一般控制在()s。
- A.2~3
- B.3~5
- C.4~7
- D.5~9
- E.6~10
-
避免反馈振动敁简单的方法是()。
- A.把音虽开关调小直至反馈消失
- B.把咅S开关调大直至反馈消失
- C.关闭助听器
- D.提高麦克风灵敏度
- E.麦克风远离受话器
-
()方法一般采用单音节词表或双音节词表。
- A.言语识别率
- B.背景声中的言语识别
- C.言语觉察阈
- D.言语识别阈
- E.言语接受阈
-
寻找反应阈值依据的原则是()。
- A.减十加五
- B.减五加十
- C.从左至右
- D.从右至左
- E.正负压平衡
-
下列关于幼儿对耳模适应的谠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戴上耳模后,听障儿童出现哭闹应立即将其摘下
- B.对于接受耳模和助听器比较困难的幼儿,应将助听器和耳模进行连接,一同安装
- C.较大年龄的幼儿应让他直接佩戴助听器和耳模
- D.家长和幼儿同时佩戴助听器和耳模,让他从心理上产生认同感
- E.耳朵红肿也不用将耳模取下,习惯就好
-
言语听觉评估中,选择声调识别或韵母识别可以了解()。
- A.高频听力补偿效果
- B.低、中频听力补偿效果
- C.言语可懂度
- D.对不同频响声音的感知
- E.识别连续语言的能力及词语间的相互掩蔽影响程度
-
幼儿刚接受助听器时应让助听器空载一段时间,目的是()。
- A.让幼儿适应助听器带给他的重量负担
- B.让幼儿适应耳模带给他的重量负担
- C.让幼儿适应耳模带来的满胀感
- D.让幼儿适应声音的改变
- E.让幼儿适应声音传递
-
鼓室图中的峰声导抗值代表()。
- A.在声导抗出现峰值时的鼓室压力
- B.声导抗出现峰值时的数值
- C.外耳道中空气的等小体积
- D.中耳声导抗值
- E.外耳道容积
-
背景声中言语识别的口声测试法,测试者的位置是()。
- A.位于被试者90°位置,相距约0.5m
- B.位于被试者0°位置,相距约0.5m
- C.位于被试者90°位置,相距约1m
- D.位于被试者0°位置,相距约1m
- E.位于被试者45°位置,相距约1m
-
不属于产生声反馈的必备条件的是()。
- A.麦克风与受话器同时使用
- B.受话器发出的声音能量足够大
- C.磁感应线圈接近助听器
- D.麦克风的拾音灵敏度足够高
- E.受话器放送的声音能够通迂空间传到麦克风
-
()儿童开始出现较多的复句为并列句、因果句。
- A.2岁左右
- B.3.5岁
- C.4~5岁
- D.6岁
- E.学前期
-
全向性麦克风极向图的方向性指数为0表明()。
- A.180°等量放大
- B.180°等量缩小
- C.270°等量放大
- D.270°等量缩小
- E.360°等量放大
-
幼儿听觉行为观察测听法结束测试前给予()高强度信号引出幼儿的惊跳反射。
- A.60 dB
- B.70 dB
- C.80 dB
- D.90 dB
- E.100 dB
-
言语听觉评估中,自然环境声响识别测试内容选()声响。
- A.10种
- B.15种
- C.18种
- D.20种
- E.25种
-
注入印模材料时,注射器的尖端()放进耳道。
- A.0.1cm
- B.0.2cm
- C.0.3cm
- D.0.4cm
- E.0.5cm
-
下列关于幼儿测试音的听取学习和适应,正确的是()。
- A.我国低龄儿童助听器效果评估的方法最多使用的是声场评估法
- B.一般不要在幼儿戴上助听器后立即对助听效果做出结论
- C.部分幼儿佩戴助听器后,会出现平衡失调的现象
- D.初戴助听器时低频部分的输出不可过大
- E.在助听器佩戴的初期,听觉器官会感到“听”的负担过重
-
真耳分析时,输入听力图的步骤不包括()。
- A.确认选择的是HTL(听力级)
- B.按相应的键进入听力图输入屏幕
- C.用相应的键选择患者的年龄
- D.用[<]、[>]键选择所要的验配规则
- E.用箭头键输入患者的HTL(听力级)数值
-
言语听觉评估中,下列关于单音节词(字)识别方法错误的是()。
- A.选用“听说复述法”或“听话识图法”进行测试
- B.每个词表有4组图片,每组有5张图
- C.以每组为单位出示图片
- D.第二次循环时将每组未测3张图片分别读出让被试者识别
- E.计算得分方法同自然环境声响识别
-
()为带有电池的细圆柱形照明用具,头端配有表面光滑的塑料照明探灯,用来将海绵球或棉障放置在外耳道中。
- A.电耳镜
- B.耳探灯
- C.注射器
- D.额镜
- E.内窥镜
-
鼓膜有损伤,耳内手术后未满(),以及突发性耳聋患者,不要取耳印模。
- A.1个月
- B.2个月
- C.3个月
- D.半年
- E.一年
-
4~7个月婴儿的发音大多为()。
- A.多音节
- B.双音节
- C.重叠双音节
- D.单音节
- E.哭叫声
-
成人在初戴助听器时注意适当的休息,每天从佩戴()开始,逐渐延长到整天都戴。
- A.1~2h
- B.2~4h
- C.4.8h
- D.6~12h
- E.全天
-
()是评价听力障碍患者残疾程度、社会交往能力、治疗或康复效果的重要指标。
- A.视觉强化测听结果
- B.言语测听结果
- C.声道测听结果
- D.混合测听结果
- E.背景音识别
-
下列不属于语言交际训练的是()。
- A.言语交际过程中的理解性训练
- B.对话训练
- C.语句发音训练
- D.复述故事训练
- E.朗诵训练
-
设置多种助听器程序的目的是()。
- A.提高聆听效果
- B.建立方向性
- C.调节身体平衡
- D.寻找噪声源
- E.吸引患者注意
-
下列不属于口语萌芽阶段训练内容的是)。
- A.掌握动词训练
- B.根据动词做出行为
- C.表达解决问题方法训练
- D.学习主谓、谓宾句词的概括性训练
- E.理解简单疑问旬训练
-
若言语识别率为75%,康复级别属于( )。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D.四级
- E.五级
-
进行鼓室声导抗测试时,如果显示屏上出现堵塞的信息,应采取的操作是()。
- A.重新放置探管
- B.检查外耳道是否存在耳垢
- C.选用其他规格的耳塞头使外耳道封闭
- D.改变参数设置
- E.不用处理,继续测试
-
下列不属于完整旬掌握阶段要点提示的是)。
- A.扩展重要双词句
- B.及时扩展孩子已理解语言的范围
- C.鼓励较长时间的对话
- D.扩大孩子的语言环境
- E.引导孩子对事物简单特征的描述
-
一般来讲,大功率助听器三岁以上儿童应该()换一次耳模。
- A.1个月
- B.3个月
- C.6个月
- D.9个月
- E.1年
-
适当调整受话器的角度,使受话器的声辐射区域尽量不覆盖麦克风的使用区域是通过()来抑制声反馈。
- A.麦克风远离受话器
- B.利用受话器和麦克风的指向特性
- C.降低助听器的增益
- D.合理选用受话器
- E.合理选用麦克风
-
平移型言语听力图像是()。
- A.平缓型曲线
- B.上下拉长的S型曲线
- C.回跌型曲线
- D.低矮型曲线
- E.半U型曲线
-
鼓室导抗图分型中,()鼓室图鼓室声导抗平缓,声导抗值小于0.3ml。
- A.A型
- B.B型
- C.C型
- D.Ad型
- E.As型
-
相位失配是由()造成的。
- A.音量
- B.单麦克风
- C.温湿度
- D.频段
- E.两个麦克风不对称
-
言语听力计校准时,若用扬声器给声(45°入射角),言语听力级是实际产生的言语声压级数值减去()dB而来。
- A.15
- B.12.5
- C.16.5
- D.18
- E.20
-
()根据输入信号的强弱自动调整输出信号的增益,是普通助听器中最常用的一种声反馈抑制技术。
- A.限幅法
- B.相位控制法
- C.移频法
- D.陷波法
- E.自适应滤波法
-
儿童言语听觉评估词表正确的制作环节①选择测听材料,绘制图画卡片②正式录音合成,绘制图片定稿③结果统计分析,明确应用范围④评估健听儿童,确定入选词条⑤进行预实验,判断可行性⑥评估听障儿童,建立听觉康复标准
- A.①③⑤
- B.①②④⑤
- C.①②③⑤
- D.①②③④⑤⑥
- E.①②③⑤⑥
-
真耳分析测试操作肘,探管顺着耳模的耳道部分放置,探管延伸出耳道开口部分至少()。
- A.5mm
- B.8mm
- C.10mm
- D.12mm
- E.15mm
-
在背景声中选择性听取测试时,对背景声和词语信号的强度分别进行标定,确保()。
- A.发音质量
- B.信噪比准确
- C.声音强度稳定
- D.测试词语声输出强度准确
- E.注意力集中
-
声反射测试中,可以选择测试信号频率和信号强度的按键是()。
- A.REFLEX
- B.VRA
- C.MENU
- D.STIMULUS
- E.TYMP
-
听觉发育阶段中,()是指能够分辨声音的异同。
- A.听觉察知
- B.听觉辨别
- C.听觉识别
- D.听觉理解
- E.听觉定向
-
校准真耳分析测试仪对声场扬声器进行基值校准时,半基值校准,无校准调整信息表示基值调整过程的正确度介于()之间。
- A.1~5 dB
- B.2~6 dB
- C.3~7 dB
- D.4~8 dB
- E.4~10 dB
-
关于儿童言语听觉评估词表的选择有误的是()。
- A.选择声调识别或韵母识别可以了解低、中频听力补偿效果
- B.选择声母识别可了解中频听力补偿效果
- C.选择双音节词识别可了解言语可懂度
- D.选择短句识别可以了解识别连续语言的能力及词语间的相互掩蔽影响程度
- E.选择自然环境声响识别,可以了解对不同频响声音的感知
-
在()的声音刺激新生儿所表现出的听性反射就是最早出现的听觉察知现象。
- A.安静环境下用45 dB SPL、嘈杂环境下90 dB SPL
- B.安静环境下用60 dB SPL、嘈杂环境下90 dB SPL
- C.安静环境下用60 dB SPL、嘈杂环境下95 dB SPL
- D.安静环境下用70 dB SPL、嘈杂环境下95 dB SPL
- E.安静环境下用70 dB SPL、嘈杂环境下100 dB SPL
-
声导抗测试包括()。
- A.鼓室图测试和视觉强化测试
- B.听觉能力测试和声反射测试
- C.鼓室图测试和声反射测试
- D.真耳分析测试和声反射测试
- E.鼓室图测试和真耳分析测试
-
听觉发育阶段中,不但能觉察到声音的存在与否,而且能有意识地捕捉声音,这是通常所说的()。
- A.听觉察知
- B.听觉心理
- C.听觉注意
- D.听觉选择
- E.听觉反馈
-
助听器噪声自适应程序中有()功能。
- A.声增益
- B.dAZ
- C.过滤噪音
- D.反馈控制
- E.快速自适应
-
助听器声反馈形成原因不包括()。
- A.助听器外壳或耳模问题
- B.助听器自身问题
- C.人耳的形状及其声学特性
- D.产生共振现象
- E.助听器调节问题
-
词序策略就是()。
- A.根据句子中词的先后顺序去理解它们之间关系和句子的意思
- B.在理解一句话或其中的某些词时,常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而非这句话本身的语言信息进行预测
- C.将句子中的几个实词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以组合来理解句子,全然不顾句法结构
- D.在交际过程中不断使用手势和身体动作等非语言手段,以保证信息的准确呈现
- E.对语言交际情景的诸多要素的敏感性和根据需要实现其语言转换的能力
-
当助听器用户置身于不同的听声环境时,要求不同的助听器声学参数对其听力进行补偿,验配师应该设置()。
- A.方向性麦克风
- B.音量可调
- C.多程序
- D.反馈抑制系统
- E.噪声抑制系统
-
固定方向性助听器的局限性是()。
- A.最大声输入级被抑制
- B.佩戴者有丢失周围声音的感觉
- C.需要患者会分析何种聆听环境适合何种方向性
- D.抑制目标信号时无法识别信号的永平和类型
- E.语言清晰度不足
-
声反射测试时,为使鼓膜的顺应性处在最好的状态,应在外耳道施加的气压()。
- A.为零
- B.小于中耳腔内的气压
- C.大于中耳腔内的气压
- D.等于中耳腔内的气压
- E.200 daPa
-
声反射测试时,500Hz的给声强度极限为()。
- A.70 dB HL
- B.95 dB HL
- C.100 dB HL
- D.105 dB HL
- E.110 dB HL
-
国内生产的便携式听觉评估仪的窄带噪声强度范围是()。
- A.25~115 dB HL
- B.20~100 dB SPL
- C.20~95 dB SPL
- D.20~90 dB SPL
- E.25~115 dB SPL
-
下列关于五级语言能力发展阶段测试内容有误的是()。
- A.给孩子出示8件常见的物品,无须提示,孩子能正确地说出8件物品的名称,即为通过
- B.找一件2~3天前孩子经历过的事进行提问,孩子如果能正确地说出2~3天前的事儿,即为通过
- C.茌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能正确地说出钥匙、钱币、鞋、球、铅笔中两种物品的用途,即为通过
- D.会说儿歌4~5首,每首4~5句,每句5~7个字,即为通过
- E.给孩子出示18张卡片,然后问孩子这些图片的名称。如果能正确地说出其中8张图片的名称,即为通过
-
言语听觉评估中,单音节词(字)识别听话识图法中7组图片共循环出示()可完成评估。
- A.1次
- B.2次
- C.3次
- D.4次
- E.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