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验配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练习卷4
-
不可以佩戴气导助听器的异常耳廓是()。
- A.无耳
- B.小耳
- C.招风耳
- D.杯状耳
- E.巨耳
-
RECD包括()。
- A.标准RECD值
- B.测定个体的真实RECD值
- C.RECD估算值
- D.RECD峰值
- E.RECD极限值
-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病变部位包括()。
- A.传入病变
- B.传出病变
- C.中枢性病变
- D.神经性病变
- E.蜗性病变
-
语言康复的原则包括()。
- A.训练过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 B.掌握有效的训练方法
- C.创造好的聆听环境和语言环境
- D.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 E.训练内容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辅相成、同时进行的
-
助听器程序内容和数埴的设定正确的是()。
- A.学龄前儿童进行康复教学或家庭康复,需增加相应的程序
- B.成人可以按照其生活、工作的环境斋 要设置多种程序
- C.婴幼儿一般用一个程序即可
- D.老人要按照自我情況来决定是否使用 多种程序、选择何种程序
- E.老入为了减少麻烦用一个程序即可
-
视觉强化测听中,对测试者的描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坐于听障儿童的正前方
- B.负责给出不同频率及强度的测试声
- C.当听障儿童做出正确的听觉反应时及时给出发光的奖励玩具
- D.尽量保持安静低调
- E.负责及时诱导昕障儿童的注意力
-
助听器程序设置的注意事项包括()。
- A.适当安排中间休息
- B.操作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 C.程序不是越多越好
- D.正确判定条件反射的建立
- E.儿童患者陆续开启部分或全部程序
-
抑制声反馈的方法包括()。
- A.麦克风远离受话器
- B.利用受话器和麦克风的指向特性
- C.降低助听器的增益
- D.合理选用受话器
- E.合理选用麦克风
-
对于3岁以上儿童的言语听觉评估,自然环境声识别可以判断听障儿童佩戴助听器后的()。
- A.听觉功能
- B.助听效果
- C.对自然环境各种音响的辨识能力
- D.对自然环境各种音响的适应能力
- E.大脑反射
-
声音辨别阶段培建的内容包括()。
- A.区分声音的时长
- B.区分声音的响度
- C.对连续语言的理解
- D.在短语中对关键成分的识别
- E.区分声音的音调
-
声导抗仪需校准的部分包括()。
- A.声纳
- B.压力系统
- C.探测音
- D.声反射刺激声
- E.声导抗值
-
呼吸训练包括()。
- A.自然呼吸感知训练
- B.肩部放松训练
- C.颈部放松训练
- D.被动呼吸感知训练
- E.非言语声自主呼吸控制训练
-
声反馈的必备条件包括()。
- A.麦克风与受话器同时使用
- B.受话器放送的声音能够通过空间传到麦克风
- C.受话器发出的声音能量足够大
- D.麦克风的拾音灵敏度足够高
- E.麦克风为方向性麦克风
-
听觉数量评估的测试音有()供评估时选择。
- A.啭音
- B.纯音
- C.窄带噪声
- D.滤波复合音
- E.言语声
-
口声测试对测试者的要求包括()。
- A.要求测试者接受正规的发音训练
- B.要求测试者发音正确
- C.保证每个词的发音方式一致
- D.保证每个词的强度一致
- E.应规避地方方言和口语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
多发性硬化及重症肌无力等神经脱髓鞘病变的()可出现异常。
- A.声反射路径
- B.声反射阈
- C.声反射幅度
- D.听阈
- E.声反射时间特性
-
下列不属于自适应方向性系统的局限性的是()。
- A.在抑制目标信号时无法识别信号的水平和类型
- B.最大声输入级被抑制
- C.语言清晰度不足
- D.佩戴者有丢失周围声音的感觉
- E.会俞析何种聆听环境适合何种方向性
-
下列属于语言理解阶段要点提示的是()。
- A.把握孩子理解语言的倾向
- B.及时引导孩子边说边做
- C.及时扩展孩子已理解语言的范围
- D.及时强化说出的完整句
- E.及时诱导孩子发出“发音语言”
-
检查外耳道包括()。
- A.彻底清除耳道内耵聍和异物
- B.观察外耳道结构
- C.观察耳郭情况
- D.观察外耳道健康状况
- E.观察棉障放置的位置
-
幼儿的助听器适应性训练包括()。
- A.耳模的适应
- B.助听器的适应
- C.心理的适应
- D.佩戴环境的适应
- E.测试音的听取学习和适应
-
下列不属于前语言理解阶段训练内容的是()。
- A.诱导声母发音训练
- B.诱导身体语言训练
- C.诱导连续音节发音训练
- D.诱导多音节发音训练
- E.掌握代词训练
-
对()婴幼儿可采用每个年龄段应掌握的词汇,回避看话,通过听说复述法来判断其听觉能力。
- A.1岁以内
- B.1~2.5岁
- C.1~3岁
- D.2~5岁
- E.3~6岁
-
助听器安静程序适用于()环境使用。
- A.嘈杂
- B.安静
- C.听音乐
- D.电视
- E.听电话
-
言语听觉评估中,数字识别方法测试时每组出示()测试图片。
- A.3张
- B.4张
- C.5张
- D.6张
- E.7张
-
背景声中的言语识别的声场评估法,对言语听力零级进行校准,扬声器声输出为()。
- A.12.5 dB
- B.60 dB HL
- C.70 dB SPL
- D.72.5 dB SPL
- E.70 dB HL
-
自适应滤波技术可以将可能发生反馈频率处的增益提高()。
- A.5~9 dB
- B.10~18 dB
- C.15~27 dB
- D.20~36 dB
- E.25 ~45 dB
-
采用口声测试进行最适响度级测试时,用耳机测试被试者,以SRT加()为开始测试音量,除非此值超过MCL。
- A.20 dB HL
- B.40 dB HL
- C.50 dB HL
- D.60 dB HL
- E.80 dB HL
-
下列不属于构成语言基本内容四要素的是( )。
- A.语义
- B.语义
- C.语法
- D.语速
- E.语用
-
构成语言基本内容的要素不包括()。
- A.语音
- B.语调
- C.语义
- D.语法
- E.语用
-
()通过监测耳检测到感兴趣的声音信号,并根据使用者个人意愿来选择。
- A.全向性
- B.固定方向性
- C.自适应方向性
- D.实境自适应方向性
- E.自然方向性
-
每次口声言语听觉评估测试在()内完成。
- A.3min
- B.5min
- C.10min
- D.15min
- E.20min
-
在高档助听器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反馈抑制方法是()。
- A.限幅法
- B.相位控制法
- C.移频法
- D.陷波滤波器
- E.自适应滤波法
-
()是指在声刺激的作用下,中耳肌肉的反射性收缩,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
- A.膝跳反射
- B.神经反射
- C.视觉反射
- D.声反射
- E.热反射
-
关于言语听觉评估的概念有误的是()。
- A.测试过程包括刺激、反应、计量三个内容
- B.言语信号作为刺激声,包括声母、韵母、声调、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短句、自然环境声等
- C.反应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封闭项测试中,以听声指认图片或玩具、实物等的方式反应二是在开放项测试中,以听声复述的方式反应
- D.言语听觉识别得分以十分制表示
- E.声场扬声器的位置以参考点为中心1m远,如果只有一个扬声器可采取0°角,如果两个扬声器可采取45°角
-
对于3罗以上的儿童,()是进行言语听觉评估的主要方法。
- A.纯音听阈
- B.行为观察
- C.视觉强化
- D.游戏
- E.言语听觉识别
-
助听系统中出现反馈的主要原因是()。
- A.提升麦克风的增益时,过强的频率先到达声反馈所需要的强度
- B.人耳的形状及其声学特性
- C.助听器外壳或耳模问题
- D.助听器调节问题
- E.助听器自身问题
-
()是要听障儿童充分利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表达自己的意思。
- A.句型训练
- B.说话训练
- C.词语训练
- D.发音训练
- E.单句训练
-
视觉强化测听中,对听障儿童及家长(监护者)的要求,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听障儿童在测试前应睡眠充足、排便排尿、无饥饿感
- B.应有一名家长陪同听障儿童在测听室
- C.家长抱听障儿童坐于椅子上时,听障儿童头部位于参考测试点,面向主试者
- D.能够独立就座的听障儿童,家长可坐于其后
- E.家长可做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动作进行提示
-
10个月大的婴儿大约可以理解()表示人称、物体和动作的词。
- A.5个
- B.6个
- C.8个
- D.9个
- E.10个
-
()是指被试者能觉察(听到但听不懂词义)50%的言语信号所需要的最低言语声级。
- A.言语识别阈
- B.言语识别率
- C.言语接受阈
- D.言语觉察阈
- E.背景声中的言语识剔
-
包括词汇,以及基础概念用词和词组表达方式称为()。
- A.语音
- B.语义
- C.语法
- D.语用
- E.语调
-
()儿童当听话人发出不理解信息时,多半是沉默或多次重复原话。
- A.2岁
- B.3岁
- C.4岁
- D.5岁
- E.学前期
-
下列指导听障儿童学会选择性听取的具体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确定背景声源的性质,可以是言语声背景,也可以是餐馆噪声或街区噪声。一般通过VCD或CD机给声
- B.根据被测者的年龄和听觉发育阶段可选择单音节词、双音节词或短句或短文
- C.确定测试环境的信噪比,一般要求+10 dB或+20 dB
- D.确定被试者的位置,一般选择测试环境的前点
- E.确定听到测试音后的表示方法,一般采用“听话识图”法或复述法
-
声反射衰减,多出现于()。
- A.镫骨固定
- B.鼓膜愈合性穿孔
- C.鼓室积液
- D.蜗后病变
- E.正常中耳
-
言语信号作为刺激音不包括()。
- A.声母
- B.声调
- C.双音节
- D.短句
- E.噪声
-
对最适助听效果的听力障碍者,在康复过程中应()。
- A.以听觉为主以看话为辅的原则进行听觉语言学习
- B.建立听觉中枢优势
- C.有针对性地对易错音,易混音强化训练
- D.每天进行音乐欣赏
- E.进行看话能力的训练
-
符合健听儿童6个月后音节发声阶段的是()。
- A.婴儿学会了调节哭叫声的音长、音高和音量
- B.出现偶偶作声情况(自言自语)
- C.婴儿的发音大多为单音节
- D.能够发出一连串变化不同的辅音加元音的音节
- E.音节发声中出现较多的重叠双音节和多音节现象
-
背景声中的言语识别,是将收听环境中的()控制在一定的信噪比范围内,而后进行言语测试。
- A.信号强度
- B.声音范围
- C.声音强度
- D.声音音质
- E.声音清晰度
-
下列不属于一级语言能力发展阶段测试内容的是()。
- A.妈妈用和蔼、亲切的声音逗引孩子,观察他的反应,如果孩子能发出a、o、e音即为通过
- B.让孩子熟悉的人靠近他或将孩子熟悉的玩具拿到其面前,观察其行为,如果孩子能表现出咿咿呀呀地发出说话般的声音,即为通过
- C.在孩予的背后叫他的名字,观察他的反应。如果孩子知道回头找呼叫他的人,即为通过
- D.大人做出咳嗽、咂舌的声音,如果孩子能模仿这些声音,即为通过
- E.当孩子想玩玩具时,大人对他说“不要动”或“不要拿”,但不要做手势,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听到大人的话能停止拿玩具,即为通过
-
真耳分析的()用于测量外耳道口的声压级。
- A.测量麦克风
- B.参考麦克风
- C.扬声器
- D.探管麦克风
- E.以上均不对
-
鼓室图测试中,外耳道压力在()da-Pa改变的同时观测声导抗的改变。
- A.-400~+200
- B.-200~+200
- C.-200~+400
- D.-400~+400
- E.-100~+100
-
校准真耳分析测试仪对声场扬声器进行基值校准时,未基值校准,表示基值校准过程不正确,至少还差()。
- A.5 dB
- B.6 dB
- C.7 dB
- D.8 dB
- E.10 dB
-
下列不属于构成语言基本内容四要素的是()。
- A.语义
- B.语义
- C.语法
- D.语速
- E.语用
-
对()以内的婴儿可利用婴儿熟悉的语音进行测试,通过观察其有无寻找声源的听性行为反应来判断其听觉能力。
- A.3个月
- B.6个月
- C.9个月
- D.12个月
- E.18个月
-
()会使助听器达到尽可能大的增益。
- A.降低输出强度
- B.增加输出强度
- C.降低峰值处的增益
- D.升高峰值处的增益
- E.增加反馈频率点
-
异常耳郭的印模取样范围()。
- A.外耳道
- B.三角窝
- C.整个耳郭前外面
- D.耳甲腔
- E.耳郭前后面
-
健听儿童单音发声阶段是指( )。
- A.0~4个月
- B.4~10个月
- C.8~12个月
- D.12~15个月
- E.15~18个月
-
关于单麦克风与双麦克风的说法有误的是()。
- A.单麦克风比双麦克风电路简单
- B.单麦克风使用器件少、成本低,通过振膜感受到前后进声口声音的电流差值
- C.单麦克风信号幅度会略有损失,尤其在低频段,比未带方向性的麦克风的同类助听器略小一点
- D.双麦克风系统是由两个独立的麦克风组成,后置麦克风附加有信号延迟电路
- E.双麦克风声音信号一进入麦克风先转变为电信号,然后再进行处理
-
下列关于听觉辨别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听觉辨别指的是能够分辨声音的异同
- B.听觉辨别过程无须大脑皮层中枢的参与
- C.月龄儿童就具有听觉分辨能力
- D.从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声音开始训练
- E.开始分辨的器具种类要少,最好从两种开始
-
言语听觉评估中,听话识图法主要用于评估()。
- A.听障儿童的语音听辨能力及助听器效果
- B.听障儿童的语音听辨能力及听障儿童的发音水平
- C.言语可懂度及听觉中枢处理情况
- D.听障儿童对低频语音成分的感知和识别能力
- E.听障儿童通过对声调的识别来理解语义的能力
-
口声言语听觉评估法,发音词卡片为2号,被试者识别卡片号为3号,简记为()。
- A.(2)-(3)
- B.(3)-(2)
- C.(2)+(3)
- D.(3)+(2)
- E.(2)→(3)
-
不属于外耳道湿疹急性期的表现是()。
- A.外耳道瘙痒
- B.外耳道有灼热感
- C.外耳道皮肤增厚、粗糙
- D.外耳道皮肤红、有小水疱甚至糜烂、渗流黄水样分泌物
- E.有时糜烂面被黄色痂皮覆盖
-
()过程必须有大脑皮层中枢的参与,是更高级的听觉发育阶段。
- A.听觉察知
- B.听觉辨别
- C.听觉识别
- D.听觉理解
- E.听觉注意
-
下列不属于声音识别阶段培建内容的是()。
- A.对音节相同但辅音及元音信息不同的分辨
- B.在噪声和距离变化条件下的语言识别
- C.对自然环境声和音乐的感知
- D.对不同单音节词的分辨
- E.在短语中对关键成分的识别
-
鼓室导抗图分型中,()鼓室图多见于镫骨固定。
- A.A型
- B.B型
- C.C型
- D.Ad型
- E.As型
-
耳廓发育异常,一般分为()。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D.四级
- E.五级
-
对侧声反射路径是从(),交叉至对侧面神经核,通过对侧面神经支配对侧镫骨肌收缩。
- A.耳蜗腹侧核至面神经核
- B.对侧耳蜗腹侧核至同侧上橄榄复合体
- C.同侧耳蜗腹侧核至同侧上橄榄复合体
- D.同侧耳蜗腹侧核至对侧上橄榄复合体
- E.对侧耳蜗腹侧核交叉到财侧上橄榄复合体
-
言语听觉评估中,当言语识别率为84%,助听效果为()。
- A.看话
- B.较差
- C.较适
- D.适合
- E.最适
-
用比较法测试最适响度级时,以()为一挡。
- A.5 dB
- B.8 dB
- C.10 dB
- D.20 dB
- E.40 dB
-
下列有关新生儿声反射测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新生儿能否引出声反射与探测频率无关
- B.当探测音频率在220~226Hz时,很大一部分新生儿的声反射阈会升高或出现声反射消失
- C.当探测音频率在50~100Hz时,很大一部分新生儿的声反射阈会升高或出现声反射消失
- D.当探测音频率在150~200Hz时,很大一部分新生儿的声反射阈会升高或出现声反射消失
- E.当探测音频卒在240~260Hz时,很大一部分新生儿的声反射阈会升高或出现声反射消失
-
中枢性病变时,当损失位于中线部位时,()。
- A.患侧耳的对侧和健侧耳的对侧无法引出声反射
- B.患侧耳的同侧和健侧耳的对侧无法引出声反射
- C.患侧耳的对侧和健侧耳的同侧无法引出声反射
- D.患侧耳的同侧和健侧耳的同侧无法引出声反射
- E.患侧耳的对侧和健侧耳的对侧可引出声反射
-
真耳分析(测量)的英文缩写是()。
- A.REM
- B.RECD
- C.REUR
- D.REIG
- E.REAG
-
健听儿童前语言期的辨音水平处于()。
- A.0~4个月
- B.4~10个月
- C.8~12个月
- D.12~15个月
- E.15~18个月
-
()是进行声导抗测试的前提。
- A.佩戴助听器
- B.对外耳道的封闭
- C.用耳镜检查外耳道
- D.观察外耳道的大小和走向
- E.选择合适的耳塞
-
平均听力损失的计算方法通常把()得到的分贝数值作为该耳平均听力损失。
- A.测试耳500Hz、1000Hz、2000Hz、4000Hz的听力阈值相加除以4
- B.测试耳500Hz、1000Hz、2000Hz、3000Hz的听力阈值相加除以4
- C.刺激耳500Hz、1000Hz、2000Hz、4000Hz的听力阈值相加除以4
- D.刺激耳500Hz、1000Hz、2000Hz、3000Hz的听力阈僮相加除以4
- E.刺激耳500Hz.1000Hz、2000Hz、4000Hz的听力阈值相加
-
言语听觉评估中,在单音节词(字)识别听话识图法中每个词表有()组图片。
- A.4
- B.5
- C.6
- D.7
- E.8
-
鼓膜穿孔的咽鼓管功能测试又称为()。
- A.正负压平衡测试
- B.面神经功能测试
- C.声反射衰减测试
- D.声反射阈测试
- E.鼓室图测试
-
注入印模材料时的方法不包括()。
- A.混合两种印模膏,并用手掌快速搓均匀后揉成条状
- B.将注射器嘴端与耳道留小一点空隙小心将印模膏挤向棉障
- C.耳道完全填满后注射器退出到外耳道口
- D.膏体要填充到畸形的各个部位
- E.填满整个耳郭的前外面
-
声波经过()过程进入内耳。
- A.耳郭→外耳道→耳蜗→鼓膜
- B.耳郭→外耳道→鼓膜→耳蜗
- C.耳郭→外耳道→鼓膜→听骨链
- D.耳郭→外耳道→听骨链→鼓膜
- E.耳郭→外耳道→耳蜗→听骨链
-
()以小声音高增益,大声音低增益为其特点,而其系统最大输出始终小于反馈发生的临界点。
- A.相位控制
- B.移频法
- C.陷波滤波器
- D.自适应滤波法
- E.自动增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