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8年高校实验室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化学类)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溴(水)是腐蚀性极强的物质,必须在通风柜中操作,并注意安全。

    • 正确
    • 错误
  2. 不应用双手同时触及电器,防止触电时电流通过心脏。

    • 正确
    • 错误
  3. 当某些用石蜡封住瓶塞的装有挥发性物质或易受热分解放出气体的药品瓶子打不开时,可将瓶子放在火上烘烤。

    • 正确
    • 错误
  4. 对固态酸、碱可用手直接操作。

    • 正确
    • 错误
  5. 使用离心机时,当部分装载时,离心管可随意放在转头中而不用考虑平衡。

    • 正确
    • 错误
  6. 盛装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和受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的包装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 正确
    • 错误
  7. 水银温度计破了以后正确的处理是:洒落出来的汞必须立即用滴管、毛刷收集起来,并用水覆盖(最好用甘油),然后在污染处撒上硫磺粉,无液体后(一般约一周时间)方可清扫。

    • 正确
    • 错误
  8. 产生有害废气的实验室必须按规定安装通风、排风设施,必要时须安装废气吸收系统,保持通风和空气新鲜。

    • 正确
    • 错误
  9. 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实验室禁止使用明火,如需加热可使用封闭式电炉、加热套或可加热磁力搅拌器。

    • 正确
    • 错误
  10. 严格执行剧毒品“五双”管理制度,即使实验在进行中,也必须在取出实验使用量后立即存入保险柜,做好记录,严防疏漏。

    • 正确
    • 错误
  11. 学生在使用剧毒物品时,必须由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场指导。

    • 正确
    • 错误
  12. 禁止穿拖鞋、背心、短裤(裙)进入实验室,高跟鞋可以进实验室。

    • 正确
    • 错误
  13. 过期的、不知名的固体化学药品可自行处理。

    • 正确
    • 错误
  14. 实验过程中长时间使用恒温水浴锅时,应注意及时加水,避免干烧发生危险。

    • 正确
    • 错误
  15. 眼部碱灼伤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彻底冲洗,冲洗时必须将上下眼睑拉开,水不要流经未伤的眼睛,不可直接冲击眼球,然后可用2%~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

    • 正确
    • 错误
  16. 打开氨水、硝酸、盐酸等药品瓶封口时,应先盖上湿布,用冷水冷却后再开瓶塞,以防溅出,尤其在夏天更应注意。

    • 正确
    • 错误
  17. 能相互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废液,不得倒入同一收集桶中。若某种废液倒入收集桶会发生危险,则应单独暂存于一容器中,并贴上标签。

    • 正确
    • 错误
  18. 实验室内的浓酸、浓碱处理,一般要先中和后倾倒,并用大量的水冲洗管道。

    • 正确
    • 错误
  19. 对于化学试剂或未知物,允许直接用鼻子嗅气味,不用以手煽出少量气体来嗅觉。

    • 正确
    • 错误
  20. 对于含汞、砷、锑、铋等离子的废液,实验室可以先进行如下处理:控制酸度0.3mol/L[H+],使其生成硫化物沉淀。

    • 正确
    • 错误
  21. 对于氢氧化钠、氨水等废液可以进行如下处理:用6mol/L盐酸水溶液中和,再用大量水冲洗。

    • 正确
    • 错误
  22. 对于含氰废液可以进行处理:加入氢氧化钠使pH值10以上,加入过量的高锰酸钾(3%)溶液,使CN根氧化分解。CN根含量高时,可加入过量的次氯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

    • 正确
    • 错误
  23. 对于含氟废液可以进行如下处理:加入石灰使生成氟化钙沉淀。

    • 正确
    • 错误
  24. 对含有悬浮物质的溶液加热时,应加沸石或玻璃珠,以避免爆沸现象产生。

    • 正确
    • 错误
  25. 在进行萃取或洗涤操作时,为了防止物质高度浓缩而导致内部压力过大,产生爆炸,应该注意及时排出产生的气体。

    • 正确
    • 错误
  26. 实验后剩余的金属钠,应用大量的水冲洗。

    • 正确
    • 错误
  27. 酒精灯不再使用时,应立刻用嘴吹气灭火。

    • 正确
    • 错误
  28. 当发生强碱溅洒事故时,应用固体硼酸粉撒盖溅洒区,扫净并报告有关工作人员。

    • 正确
    • 错误
  29. 实验中的过量化学品应当返回其原来的试剂瓶中以免浪费。

    • 正确
    • 错误
  30. 可以用烘箱干燥有爆炸危险性的物质。

    • 正确
    • 错误
  31. 皮肤被黄磷灼伤禁用含油敷料。

    • 正确
    • 错误
  32. 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75%。

    • 正确
    • 错误
  33. 化学爆炸品的主要特点是:反应速度极快,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气体,只有上述三者都同时具备的化学反应才能发生爆炸。

    • 正确
    • 错误
  34. 乙炔的爆炸极限是:2.2%~81%。

    • 正确
    • 错误
  35. 乙烯的爆炸极限是:3.1%~32%。

    • 正确
    • 错误
  36. 汞剂、苯胺类、硝基苯等可通过皮肤或粘膜吸收而使人中毒。

    • 正确
    • 错误
  37. 实验室毒物进入人体有三条途径即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 实验室防毒应加强个人防护。

    • 正确
    • 错误
  38. 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挥发性酸类、氨水对皮肤粘膜和眼、鼻、喉粘膜都有很强的刺激性。

    • 正确
    • 错误
  39. NH4NO3受热后易分解,但放出的气体无害。

    • 正确
    • 错误
  40. 醋酸蒸汽与空气混合不会在热源的诱发下引起爆炸。

    • 正确
    • 错误
  41. 室温下汞的蒸汽压为0.0012 mmHg柱,比安全浓度标准大100倍。

    • 正确
    • 错误
  42. 常用的化学试剂如:苯、乙醚、甲苯、汽油、丙酮、甲醇和煤油均属于易燃物质。

    • 正确
    • 错误
  43. SO2易溶于水,大量吸入会引起喉水肿,肺水肿、窒息。

    • 正确
    • 错误
  44. 氰化钾、氰化钠、丙烯腈等是剧毒品,进入人体50毫克即可致死,与皮肤接触经伤口进入人体,即可引起严重中毒。

    • 正确
    • 错误
  45. 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 正确
    • 错误
  46. 为避免皮肤受到化学品伤害,可通过穿防毒衣,戴防护手套,穿雨衣、雨鞋等方法进行防护。

    • 正确
    • 错误
  47. 眼睛溅入化学试剂时,应以大量清水冲洗,然后送医院诊治。

    • 正确
    • 错误
  48. 含碱性洗涤剂的水可以清洗掉水果蔬菜表面的农药。

    • 正确
    • 错误
  49. 由于金属络合剂能与毒物中的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化合物,随尿液排出体外,故发生金属及其盐类中毒时,可采用各种金属络合剂解毒。

    • 正确
    • 错误
  50. 电路或电器着火时,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 正确
    • 错误
  51. 当酸或碱溅入眼睛时,不必采取应急处理,只要立即送附近医院救治。

    • 正确
    • 错误
  52. 电路或电器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 正确
    • 错误
  53. 干粉灭火剂是扑救精密仪器火灾的最佳选择。

    • 正确
    • 错误
  54. 发现火灾时,单位或个人应该先自救,当自救无效、火越着越大时,再拨打火警电话119。

    • 正确
    • 错误
  55. 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中部。

    • 正确
    • 错误
  56. 当被烧伤时,正确的急救方法应该是以最快的速度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

    • 正确
    • 错误
  57. 皮肤烧伤后如有水泡,应及时将水泡刺破,以利于其恢复。

    • 正确
    • 错误
  58. 砷的解毒剂是二巯基丙醇,由肌肉注射即可解毒。

    • 正确
    • 错误
  59. 误吸入煤气等有毒气体时,应立即在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 正确
    • 错误
  60. 把玻璃管或温度计插入橡皮塞或软木塞时,常常会折断而使人受伤。下列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可在玻璃管上沾些水或涂上甘油等作润滑剂,一手拿着塞子,一手拿着玻璃管一端(两只手尽量靠近),边旋转边慢慢地把玻璃管插入塞子中
    • B.橡皮塞等钻孔时,打出的孔比管径略小,可用圆锉把孔锉一下,适当扩大孔径
    • C.无需润滑,且操作时与双手距离无关
  61. Cl2和CO作用生成的光气毒性比Cl2大。

    • 正确
    • 错误
  62. 有些固体化学试剂(如硫化磷、赤磷、镁粉等)与氧化剂接触或在空气中受热、受冲击或磨擦能引起急剧燃烧,甚至爆炸。使用这些化学试剂时,要注意什么:

    • A.要注意周围环境湿度不要太高
    • B.周围温度一般不要超过30℃,最好在20℃以下
    • C.不要与强氧化剂接触
    • D.以上都是
  63. 欲除去氯气时,以下哪一种物质作为吸收剂最为有效?

    • A.氯化钙
    • B.稀硫酸
    • C.硫代硫酸钠
    • D.氢氧化铅
  64. 在使用化学药品前应做好的准备有:

    • A.明确药品在实验中的作用
    • B.掌握药品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等)和化学性质
    • C.了解药品的毒性;了解药品对人体的侵入途径和危险特性;了解中毒后的急救措施
    • D.以上都是
  65. 剧毒物品保管人员应做到:

    • A.日清月结
    • B.帐物相符
    • C.手续齐全
    • D.以上都对
  66. 处置实验过程产生的剧毒药品废液,说法错误的是:

    • A.妥善保管
    • B.不得随意丢弃、掩埋
    • C.集中保存,统一处理
    • D.稀释后用大量水冲净
  67. 强碱烧伤处理错误的是:

    • A.立即用稀盐酸冲洗
    • B.立即用1%~2%的醋酸冲洗
    • C.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 D.先进行应急处理,再去医院处理
  68. 化学品的毒性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消化道吸收及呼吸道吸收等三种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下列不正确的预防措施是:

    • A.实验过程中使用三氯甲烷时戴防尘口罩
    • B.实验过程中移取强酸、强碱溶液应带防酸碱手套
    • C.实验场所严禁携带食物;禁止用饮料瓶装化学药品,防止误食
    • D.称取粉末状的有毒药品时,要带口罩防止吸入
  69. 以下什么物质引起的皮肤灼伤禁用水洗?

    • A.五氧化二磷
    • B.五硫化磷
    • C.五氯化磷
    • D.以上都是
  70. 箱式电阻炉使用过程中,当温度升至多少度以上后,不得打开炉门进行激烈冷却,以免烧坏炉衬和电热元件?

    • A.200℃
    • B.400℃
    • C.550℃
    • D.800℃
  71. 应如何简单辨认有味的化学药品?

    • A.用鼻子对着瓶口去辨认气味
    • B.用舌头品尝试剂
    • C.将瓶口远离鼻子,用手在瓶口上方扇动,稍闻其味即可
    • D.取出一点,用鼻子对着闻
  72. 大量试剂应放在什么地方?

    • A.试剂架上
    • B.实验室内试剂柜中
    • C.实验台下柜中
    • D.试剂库内
  73. 高温实验装置使用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 A.注意防护高温对人体的辐射
    • B.熟悉高温装置的使用方法,并细心地进行操作
    • C.如不得已非将高温炉之类高温装置置于耐热性差的实验台上进行实验时,装置与台面之间要保留一厘米以上的间隙,并加垫隔热层,以防台面着火
    • D.使用高温装置的实验,要求在防火建筑内或配备有防火设施的室内进行,并要求密闭,减少热量损失
  74. 普通塑料、有机玻璃制品的加热温度不能超过:

    • A.40℃
    • B.60℃
    • C.80℃
    • D.100℃
  75. 对于实验室的微波炉,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微波炉开启后,会产生很强的电磁辐射,操作人员应远离
    • B.严禁将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放入微波炉中加热
    • C.实验室的微波炉也可加热食品
    • D.对密闭压力容器使用微波炉加热时应注意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
  76. 实验中用到很多玻璃器皿,容易破碎,为避免造成割伤应该注意什么?

    • A.装配时不可用力过猛,用力处不可远离连接部位
    • B.不能口径不合而勉强连接;
    • C.玻璃折断面需烧圆滑,不能有棱角
    • D.以上都是
  77. 实验室内使用乙炔气时,说法正确的是:

    • A.室内不可有明火,不可有产生电火花的电器
    • B.房间应密闭
    • C.室内应有高湿度
    • D.乙炔气可用铜管道输送
  78. 容器中的溶剂或易燃化学品发生燃烧应如何处理?

    • A.用灭火器灭火或加砂子灭火
    • B.加水灭火
    • C.用不易燃的瓷砖、玻璃片盖住瓶口
    • D.用湿抹布盖住瓶口
  79. 下列实验操作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对容量瓶、量筒等容器加热
    • B.在通风橱操作时, 可将头伸入通风柜内观察
    • C.非一次性防护手套脱下前必须冲洗干净,而一次性手套时须从后向前把里面翻出来脱下后再扔掉
    • D.可以抓住塑料瓶子或玻璃瓶子的盖子搬运瓶子
  80. 往玻璃管上套橡皮管(塞)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管端应烧圆滑
    • B.用布裹手或带厚手套,以防割伤手
    • C.可以使用薄壁玻管
    • D.加点水或润滑剂
  81. 溶剂溅出并燃烧应如何处理?

    • A.马上使用灭火器灭火
    • B.马上向燃烧处盖砂子或浇水
    • C.马上用石棉布盖住燃烧处,尽快移去临近的其它溶剂,关闭热源和电源,再灭火
    • D.以上都对
  82. 氯气急性中毒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不会引起什么症状?

    • A.中、重度昏迷
    • B.支气管哮喘
    • C.慢性支气管炎
    • D.严重窒息
  83. 下列关于混合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三氧化铬的硫酸溶液与有机物混合,可能爆炸
    • B.硝酸氨与活性炭混合可能燃烧
    • C.高氯酸与金属盐混合可能爆炸
    • D.高氯酸与盐酸混合可能爆炸
  84. 为了安全,须贮存于煤油中的金属是:

    • A.钠
    • B.铝
    • C.铁
    • D.钙
  85. 下列哪种物质与乙醇混溶时易发生爆炸?

    • A.盐酸
    • B.乙醚
    • C.高氯酸
    • D.丙酮
  86. 下列物质应避免与水接触以免发生危险的是:

    • A.氯化钠
    • B.氯化钙
    • C.四氢化铝
    • D.硫酸钙
  87. 下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是:

    • A.汽油、易燃液体
    • B.放射性物品;
    • C.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剧毒药品和感染性物品
    • D.氯化钾
  88. 以下液体中,投入金属钠最可能发火燃烧的是:

    • A.无水乙醇
    • B.苯
    • C.水
    • D.汽油
  89. 下面哪组溶剂不属易燃类液体?

    • A.甲醇、乙醇
    • B.四氯化碳、乙酸
    • C.乙酸丁酯、石油醚
    • D.丙酮、甲苯
  90. 金属Hg具有高毒性,常温下挥发情况如何?

    • A.不挥发
    • B.慢慢挥发
    • C.很快挥发
    • D.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会挥发
  91. 活泼金属应存放在何处?

    • A.密封容器中并放入冰箱
    • B.密封容器中并放入干燥器
    • C.泡在煤油里密封避光保存
    • D.密封容器中并放入密闭柜子内
  92. 为了防止在开启或关闭玻璃容器时发生危险,下列哪一种瓶塞不适宜作为盛放具有爆炸危险性物质的玻璃容器的瓶塞?

    • A.软木塞
    • B.磨口玻璃塞
    • C.胶皮塞
    • D.橡胶塞
  93. 实验过程中发生烧烫(灼)伤,错误的处理方法是:

    • A.浅表的小面积灼伤,以冷水冲洗15至30分钟至散热止痛
    • B.以生理食盐水擦拭(勿以药膏、牙膏、酱油涂抹或以纱布盖住)
    • C.若有水泡可自行刺破
    • D.大面积的灼伤,应紧急送至医院
  94. 混和或相互接触时,不会产生大量热量而着火、爆炸的是:

    • A.KMnO4和浓硫酸
    • B.CCl4和碱金属
    • C.硝铵和酸
    • D.浓HNO4和胺类
  95. 表示危险化学品的急性毒性的LD50的单位是什么?

    • A.mgkg
    • B.gkg
    • C.mLkg
    • D.ugkg
  96. 下列那一项不是发生爆炸的基本因素?

    • A.温度
    • B.压力
    • C.湿度
    • D.着火源
  97. 不需在棕色瓶中或用黑纸包裹,置于低温阴凉处的药品是:

    • A.卤化银
    • B.浓硝酸
    • C.汞
    • D.过氧化氢
  98. 2,4-二硝基苯甲醚、萘、二硝基萘等可升华固体药品燃烧应如何进行灭火:

    • A.用灭火器灭火
    • B.火灭后还要不断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雾水
    • C.用水灭火,并不断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雾水至可燃物完全冷却
    • D.以上都是
  99. 混和时不会生成高敏感、不稳定或者具有爆炸性物质的是:

    • A.醚和醇类
    • B.烯烃和空气
    • C.氯酸盐和铵盐
    • D.亚硝酸盐和铵盐
  100. 氢氟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危害性,皮肤接触氢氟酸后可出现疼痛及灼伤,随时间疼痛渐剧,皮肤下组织被破坏,这种破坏会传播到骨骼。下面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 A.稀的氢氟酸危害性很低,不会产生严重烧伤
    • B.氢氟酸蒸气溶于眼球内的液体中会对人的视力造成永久损害
    • C.使用氢氟酸一定要戴防护手套,注意不要接触氢氟酸蒸汽
    • D.工作结束后要注意用水冲洗手套、器皿等,不能有任何残余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