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包头专技继续教育公需课学习计划
-
抗击疫情工作的中心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
- 正确
- 错误
-
在疫情爆发之初,美国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对疫情不重视,把疫情当作普通的流感。
- 正确
- 错误
-
我国灾害信息获取处理、遥感减灾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 正确
- 错误
-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在“六个新”主要目标设定上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紧紧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对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提出要求。
- 正确
- 错误
-
地面监测主要包括气象监测、水文监测、森林火灾监测、地质灾害监测、地震监测。
- 正确
- 错误
-
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既是发展问题,也是安全问题;同时,低碳发展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 正确
- 错误
-
在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中,摆脱贫困是前提。
- 正确
- 错误
-
“十四五”规划《建议》核心要义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中提出:要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 正确
- 错误
-
农业应该遵循的基本逻辑是:市场逻辑服从于社会逻辑,社会逻辑受制于自然逻辑。
- 正确
- 错误
-
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三大主体是( )。
- 政府
- 企业
- 公众
-
“十三五”期间,我国( )等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 脱贫攻坚
- 污染防治
- 对外开放
- 共建“一带一路”
-
20世纪( ),全国各地普遍掀起兴修水库和农业灌渠的热潮。
- 30-50年代
- 50—60年代
- 70-80年代
- 90年代
-
( )属于水处理的典型工艺流程。
- 间歇活性污泥法
- 吸附再生法
- 氧化沟
- 连续进水周期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
国际社会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包括()。
- 调整产业结构
- 大力节能降耗
- 改善能源结构
- 控制农业甲烷排放
- 增加林业碳汇
- 碳收集、储存和碳利用
-
我国科学防疫措施的特点包括()。
- 科学防疫,科学战疫
- 严格规范,严谨细致
- 系统全面,统筹推进
- 国际国内相互协调、措施统一
-
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三大主体是( )。
- 政府
- 企业
- 公众
-
()我国提出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8年
-
( )属于水处理的典型工艺流程。
- 间歇活性污泥法
- 吸附再生法
- 氧化沟
- 连续进水周期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
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既是发展问题,也是安全问题;同时,低碳发展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 错误
- 正确
-
在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中,摆脱贫困是前提。
- 错误
- 正确
-
20世纪( ),全国各地普遍掀起兴修水库和农业灌渠的热潮。
- 30-50年代
- 50—60年代
- 70-80年代
- 90年代
-
“十三五”期间,我国( )等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 脱贫攻坚
- 污染防治
- 对外开放
- 共建“一带一路”
-
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有七项基本原则,包括()。
-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
我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呈由北向南逐渐加重的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位于区域中西部太行山沿线的()为大气污染“热点地区”。
- 保定
- 石家庄
- 邢台
- 邯郸
-
()是最没有理由存在的污染源类。
-
气候变化是指长时期内天气的平均或统计状况,通常由某一时段内的平均值以及距平均值的离差(距平值)表征,主要反映一个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会》提出:远景目标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 ),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4.0分))
-
我国自然灾害可以分为()。(4.0分))
-
我国大气污染工作以颗粒物污染防治为重点需要处理好的关系有()。(4.0分))
-
()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有浑浊现象。
-
全球化进程推动世界环境保护逐步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发展( )已成为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新领域。(4.0分))
-
“十四五”规划《建议》总论部分主要阐述()。(4.0分))
-
自然灾害风险系统的组成包括()。(4.0分))
-
2018年3月8日“两会”中,习近平主席参加全国人大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7“要”,包括()。(4.0分))
-
在农业3.0中,农民的身份是()。
-
高空臭氧层中的臭氧是“地球卫士”,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人类要减少消耗臭氧的氯氟烃排放,保护平流层臭氧。
-
在此次疫情中,中国对防疫抗疫认识的特点包括:把防控疫情当作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原则;对中国人民负责、对世界人民负责的高度一致。
-
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05年下降40%至45%,并确定2030年自主行动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量尽早达峰,是我国在《巴黎协定》中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到()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影响大气能见度的因素有()。(4.0分))
-
我国大气污染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控制,问题在于结构调整的路径不清楚。
-
气候变化会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全球变暖会导致一些地区与炎热有关的死亡率增加,与寒冷有关的死亡率下降。
-
“十三五”期间,我国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百七十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主要包括()。(4.0分))
-
下列选项中,关于我国降水分布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
食源性疾病目前存在无法准确掌握疾病的实际发病情况和评价疾病负担的问题。
-
“神山圣湖”是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共有的原始宗教文化,其实质是为了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
-
在疫情爆发之初,美国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对疫情不重视,把疫情当作普通的流感。
-
新型时空数据类型可分为( )。(4.0分))
-
固体废物处理的对象可分为( )。(4.0分))
-
在高质量发展中,()成为第一动力。
-
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指的是()。(4.0分))
-
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降低PM2.5浓度仍将是我国大气环境管理的核心目标。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仅占空气体积总量的()。
-
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有五大目标,下列表述不当的是()。
-
生态保护红线,就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
生物监测是一类通过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长发育状况、生理生化指标和生态系统的变化来研究环境质量状况的环境监测技术方法。
-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两型”是指( )。(4.0分))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形成( )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4.0分))
-
三间分布是研究控制传染病最基本的方法,其“三间”不包括( )。
-
“十四五”规划《建议》核心要义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中提出:要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三治”指的是民治、法治、德治。
-
1973年8月5日—20日,第一次( )在北京召开,揭开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序幕。
-
传染病模型简称SEIR模型,其中“S”表示的是( )。
-
中国是第二大狂犬病高发国家。
-
以下不属于传统环境监测目标的是( )。
-
关于生态安全战略建设的重要性,下列表述正确的有()。(4.0分))
-
生态保护红线是最重要的生态空间,包括具有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重要生态功能和生态极为敏感脆弱的区域,对维持生态平衡、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在“六个新”主要目标设定上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紧紧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对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提出要求。
-
我国已在()建成4个卫星林火监测中心。
-
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解决近代城市中突出的环境问题的设想是编制生态规划和进行城市生态系统研究。
-
农业4.0指的是农业四产化,主要是“靠人吃饭”。
-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而作出的战略抉择。
-
( )是一种高温处置技术,它将固废置于高温炉中,使可燃成分充分氧化,最终转换成水与二氧化碳,经由净化过程后直接排入大气。
- A.填埋
- B.焚烧
- C.堆肥
- D.破碎
-
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强调将重点放于优化四个结构上,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绿色发展;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交通体系;优化调整用地结构。
- A.《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C.《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 D.《大气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
-
我国在防疫过程中同步推进的工作包括()。(4.0分))
- A.研发疫苗
- B.医护人员的配备、医疗物资的生产
- C.交通的通畅
- D.严防死守,避免二次爆发
-
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基本划分包括()。(4.0分))
- A.优化开发区域
- B.重点开发区域
- C.限制开发区域
- D.禁止开发区域
-
下列选项中,属于由人类活动造成排放温室气体的是()。(4.0分))
- A.化石能源燃烧活动
- B.化石能源开采过程
- C.工业生产过程
- D.土地利用变化
-
农业应该遵循的基本逻辑是:市场逻辑服从于社会逻辑,社会逻辑受制于自然逻辑。
- 错误
- 正确
-
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陆地、海洋、火山运动、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和温室气体、土地利用、城市化等的人为因素。
- 错误
- 正确
-
不必要的交通出行需求是造成交通拥堵和尾气污染的根源。
- 错误
- 正确
-
化学修复技术是采用能促进土壤中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试剂,去除或者降低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修复技术。它包括光催化降解技术、固化和稳定化技术、( )等技术。
- A.焚烧
- B.填埋
- C.化学氧化还原技术
- D.微生物修复技术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主要表现为()。(4.0分))
- A.坚持党的领导,形成各方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防灾减灾救灾格局
- B.坚持党的领导,形成各方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防灾减灾救灾格局
- C.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D.坚持综合减灾,强化防灾减灾救灾的各项保障
-
致灾因子的特点包括()。(4.0分))
- A.自然或人为的一种可能成灾的事件
- B.对特定生命体、财产、社会、环境等承受体可能构成破坏的威胁
- C.包括突发性威胁事件和渐发性威胁事件两种类型
- D.从风险的角度,致灾因子可以通过特定区域内对承灾体可能造成威胁的事件的强度——概率关系进行刻画
-
致灾因子是指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等孕灾环境中的变异因子。
- 错误
- 正确
-
()我国提出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
- A.2014年
- B.2015年
- C.2016年
- D.2018年
-
2012年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PM2.5的24小时平均一级浓度限值为()。
- A.15ug/m3
- B.35ug/m3
- C.75ug/m3
- D.100ug/m3
-
工业源、民用散煤、扬尘源、柴油车等是“2+26”城市秋冬季PM2.5的主要源类,主要原因有()。(4.0分))
- A.煤炭消费量大,原料用煤比例高,散煤污染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 B.非电重点行业产能大,排放综合治理水平不高
- C.VOCs排放量大面广,排放和治理缺乏有效监管
- D.NH3排放以农业源为主,尚未纳入减排体系
-
我国扬尘污染防治的思路可从()方面着手。(4.0分))
- A.教育培训一线工人,主动落实
- B.扩大扬尘管控范围,全域防控
- 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力保障
- D.完善机制与制度建设,部门统筹
-
“十四五”规划《建议》核心要义()。(4.0分))
- A.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 B.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十四五”规划实施各环节全过程
- C.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
-
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防止荒漠化会议,95个国家的代表及国际组织与会,我国参会并签署了( ),生态保护开始引起我国政府的重视。
- A.《关于加强全国环境监测工作意见》
- B.《自然保护区暂行条例》
- C.《防治荒漠化公约》
- D.《人类环境宣言》
-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七条路线包括()。(4.0分))
- A.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 B.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 C.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 D.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
我国灾害信息获取处理、遥感减灾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 错误
- 正确
-
我国少数民族并无连篇累牍的环保法规,他们仅凭世代沿袭的乡规民约和宗教、禁忌、习俗,却有效地保护了自己的生存家园。许多少数民族的精神文化都包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 错误
- 正确
-
对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可利用气象资源为工业布局调整、治理效果评估、错峰生产、应急减排服务。
- 错误
- 正确
-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有( )。(4.0分))
- A.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 B.改革开放要迈出新步伐
- C.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 D.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