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23年全国中小学德育骨干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德育评价主要是对德育工作及其效果的价值判断。

    • 错误
    • 正确
  2.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

    • 错误
    • 正确
  3.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出了六大育人途径,包括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员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

    • 错误
    • 正确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 错误
    • 正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错误
    • 正确
  6. 学科教学与学科德育无法做到协调统一,二者是矛盾的。

    • 错误
    • 正确
  7. 全员导师制是“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

    • 错误
    • 正确
  8. 我国中小学学生品德评价的内容只包括学生道德认知的评价,不包括学生道德情感的评价。

    • 错误
    • 正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9个坚持”,选项中属于“9个坚持”的是( )。

    • A、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 B、

      坚持优发展教育事业

    • C、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 D、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 E、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1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阅卷人。

    • 错误
    • 正确
  11. 德育评价是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效果、评价效率等。

    • 错误
    • 正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 错误
    • 正确
  13. 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动作用。

    • 错误
    • 正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 A、

      教育

    • B、

      医疗

    • C、

      科技

    • D、

      人才

    • E、

      生态

  15. 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由人民对优质公平教育的需求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对教育机会的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

    • 错误
    • 正确
  16. 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健全( )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

    • A、

      家庭

    • B、

      学校

    • C、

      社会

    • D、

      政府

  17.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 )等几大素养。

    • A、

      人文底蕴

    • B、

      科学精神

    • C、

      学会学习

    • D、

      健康生活

    • E、

      责任担当

    • F、

      实践创新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第一动力、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 错误
    • 正确
  19.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全体人员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错误
    • 正确
  20.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考核的活动。

    • 错误
    • 正确
  21. 青春期是指成年前后的跨越期,大致在10-20岁前后。

    • 错误
    • 正确
  22. 关于劳动相关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

      劳动观念是对劳动、劳动者、劳动成果等方面的认知

    • B、

      劳动能力是指完成劳动任务所需的胜任力

    • C、

      劳动习惯与品质是指学生通过经常性劳动实践而巩固下来的行为方式和稳定内化的人格特质

    • D、

      劳动精神是在观念、能力、习惯和品质基础上,在劳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

  23.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统筹( )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 A、

      职业教育

    • B、

      高等教育

    • C、

      继续教育

    • D、

      基础教育

  24. 《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中提出,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成效纳入学校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教育质量评价重要内容,纳入文明创建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考核体系。

    • 错误
    • 正确
  25. 学校是基础教育的主战场,班级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班主任是教师队伍的生力军。

    • 错误
    • 正确
  26. 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中提出,到2050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 错误
    • 正确
  27.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 )问题。

    • A、

      核心

    • B、

      基本

    • C、

      根本

    • D、

      基础

  2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包括( )。

    •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B、

      奉献、明礼、勤劳、自强

    • C、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D、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9.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关于德育的内容包括( )。

    • A、

      理想信念教育

    •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C、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D、

      生态文明教育

    • E、

      心理健康教育

  30. 被置于特定道德情境中以观察其行为反应,评价其品德的方法被称为( )

    • A、

      案例研究法

    • B、

      情境测验法

    • C、

      问卷调查法

    • D、

      行为观察法

  31.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B、

      以人民为中心

    • C、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D、

      教育现代化

  32. “双减”是指进一步减轻( )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 A、

      义务教育

    • B、

      学前教育

    • C、

      高等教育

    • D、

      基础教育

  3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 )年,建成教育强国。

    • A、

      2025

    • B、

      2030

    • C、

      2035

    • D、

      2050

  34.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出,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 )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中小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 A、

      社会主义

    • B、

      共产主义

    • C、

      资本主义

    • D、

      马克思主义

  35. 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中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责任,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 A、

      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体作用

    • B、

      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导责任

    • C、

      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

  3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地回答了( )等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

    •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B、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 C、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

    • D、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7.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二条中提出,( )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 A、

      校长

    • B、

      老师

    • C、

      家长

    • D、

      班主任

  38. ( )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

    • A、

      劳动

    • B、

      生产

    • C、

      交换

    • D、

      教育

  39.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出,( )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

    • A、

      实践教学

    • B、

      实验教学

    • C、

      课堂教学

    • D、

      网络教学

  40.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A、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 B、

      有学识、有能力、有志向

    • C、

      有勇气、有情怀、有本领

    • D、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4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好( )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

    • A、

      课程

    • B、

      文化

    • C、

      党史

    • D、

      红色

  42. ( )又称过程评价,是指在德育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计划、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的评价。

    • A、

      形成性评价

    • B、

      诊断性评价

    • C、

      终结性评价

    • D、

      宏观性评价

  43.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

    • A、

      新征程

    • B、

      新时代

    • C、

      新阶段

    • D、

      新境界

  44.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立场的重要性,指出( )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 A、

      实践性

    • B、

      人民性

    • C、

      科学性

    • D、

      开放性

  45.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具体分为( )三个方面。

    • A、

      遵纪守法、自主发展、开放创新

    • B、

      身心健康、问题解决、热爱科学

    • C、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 D、

      诚实守信、自主发展、合作交流

  46.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 )。

    • A、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 B、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 C、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 D、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E、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47. 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中的“五项”是指( )

    • A、

      手机

    • B、

      睡眠

    • C、

      读物

    • D、

      作业

    • E、

      体质

  4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 )

    • A、

      经济建设

    • B、

      政治建设

    • C、

      文化建设

    • D、

      社会建设

    • E、

      生态建设

  4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 A、

      人才

    • B、

      教育

    • C、

      民生

    • D、

      科技

  50. 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 )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 A、

      劳动

    • B、

      科学

    • C、

      体育

    • D、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