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学习公社在线考试-2025年全国中小学德育骨干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班集体建设不是一项组织性强的实践活动,不需要班主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

    • A.正确
    • B.错误
  2. 思政引领力是教育强国的最大底色,必须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

    • A.正确
    • B.错误
  3.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知行合一,让教师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 A.正确
    • B.错误
  4. 中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

    • A.正确
    • B.错误
  5. 教育强国既包括教育的硬实力,主要是指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表明一个国家教育所产生的效能和服务能力;又包括教育的软实力,主要指规模、结构、体系等,表明一个国家能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条件。

    • A.正确
    • B.错误
  6.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A.正确
    • B.错误
  7. 教育是由教和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 A.正确
    • B.错误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A.正确
    • B.错误
  9.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没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 A.正确
    • B.错误
  10. 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深刻彰显了教育的人民属性。

    • A.正确
    • B.错误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 A.正确
    • B.错误
  12.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通过班级的集体教育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形式,也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

    • A.正确
    • B.错误
  13. 德育正义与社会正义都属于正义的范畴,德育的正义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正义,是社会正义的根本主题之一。

    • A.正确
    • B.错误
  14.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A.正确
    • B.错误
  15. 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 A.正确
    • B.错误
  16.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 A.正确
    • B.错误
  17.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建成文化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

    • A.正确
    • B.错误
  18. 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教师对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

    • A.正确
    • B.错误
  19. 改革创新可以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水平和效能。

    • A.正确
    • B.错误
  20. 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国家的繁荣富强。

    • A.正确
    • B.错误
  21. 思政引领力是教育强国的最大底色,必须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

  22. 教育是由教和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深刻彰显了教育的人民属性。

  2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26.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通过班级的集体教育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形式,也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

  27. 德育正义与社会正义都属于正义的范畴,德育的正义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正义,是社会正义的根本主题之一。

  28.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9. 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30.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31. 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教师对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

  32. 改革创新可以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水平和效能。

  33. 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国家的繁荣富强。

  3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六个必须坚持”是指( )。

    • A.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 B.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 C.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 D.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 E.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 F.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35.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鲜明提出,要牢牢把握教育的( )。

    • A.政治属性
    • B.人民属性
    • C.战略属性
    • D.经济属性
  36.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 ),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

    • A.学科体系
    • B.教学体系
    • C.教材体系
    • D.管理体系
  3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 )五位一体。

    • A.经济建设
    • B.政治建设
    • C.文化建设
    • D.社会建设
    • E.生态文明建设
  38. 三个“为什么”蕴含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三个“为什么”是指( )。

    • A.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 B.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 C.中国梦为什么美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39.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出的德育内容包括( )。

    • A.理想信念教育
    •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D.生态文明教育
    • E.心理健康教育
  40. 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六个下功夫”,具体是指( )。

    • A.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 B.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
    • C.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
    • D.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
    • E.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
    • F.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41. 中国式现代化是( )。

    • A.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 B.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 D.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E.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4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 )。

    • A.思政引领力
    • B.人才竞争力
    • C.科技支撑力
    • D.民生保障力
    • E.社会协同力
    • F.国际影响力
  43.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出的“六大育人途径”是指( )。

    • A.课程育人
    • B.文化育人
    • C.活动育人
    • D.实践育人
    • E.管理育人
    • F.协同育人
  44. ( )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清楚,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

    • A.形式主义
    • B.本本主义
    • C.教条主义
    • D.调查研究
  45.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坚持不懈用( )铸魂育人。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C.马克思主义思想
    • D.社会主义
  46.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 )。

    • A.个别性
    • B.主体性
    • C.特殊性
    • D.封闭性
  47.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 )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 B.科学社会主义
    •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D.共产主义
  4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B.中国共产党领导
    •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9. (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 A.思想、文化、艺术
    • B.政治、经济、文化
    • C.教育、科技、人才
    • D.工业、农业、服务业
  5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 )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

    • A.社会资源
    • B.教育资源
    • C.红色资源
    • D.地方资源
  51.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 )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

    • A.第一部
    • B.第二部
    • C.第三部
    • D.第四部
  52. 《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加强( )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 A.教师队伍建设
    • B.师德师风建设
    • C.学校品牌建设
    • D.校园文化建设
  5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A.道路自信
    • B.理论自信
    • C.制度自信
    • D.文化自信
  54.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同( )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 A.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B.国际最新形势、西方现代文化
    •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方现代文化
    • D.中国具体实际、国际最新形势
  5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把提高教师( )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

    • A.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 B.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 C.身心健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 D.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56. 习近平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 )。

    • A.学前教育
    • B.基础教育
    • C.职业教育
    • D.高等教育
  5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坚持以( )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 A.马克思主义
    •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C.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8.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提出,国务院教育部门应当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 )内容。

    • A.行为教育
    • B.素质教育
    • C.道德教育
    • D.劳动教育
  59.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 ( )。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 C.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60.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把( )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

    • A.立德树人
    • B.五育并举
    • C.三全育人
    • D.数字赋能
  61. ( )是指教师依据学科的特点和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并通过有效的活动形式或方式手段,引导学生认同道德,内化道德,践行道德,不断完善学生的思想品德结构,使之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

    • A.校本研究
    • B.课堂教学
    • C.学科德育
    • D.课程改革
  62.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 )。

    • A.1小时
    • B.1.5小时
    • C.2小时
    • D.2.5小时
  63. 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到( )年,建成教育强国。

    • A.2025
    • B.2030
    • C.2035
    • D.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