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事业单位2001年末“事业基金”账户的贷方余额为6500000元,“经营结余”账户的借方余额为150000元。该事业单位2002年的有关资料如下:收到财政补助收入500000元,向所屑单位拨出经费400000元;取得事业收入800000元,发生事业支出850000元;取得经营收入750000元,发生经营支出550000元;收到拨入专款300000元,发生专款支出180000元,该项目在2002年底尚未完工;该单位按规定从结余中提取了专用基金20000元。如不考虑有关税金,该事业单位在2002年末的事业基金余额为( )元。
甲公司系国有独资公司,经批准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甲公司对所得税一直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甲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计提法定公益金,不计提任意盈余公积。
(1) 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甲公司对2007年以前的会计资料进行复核,发现以下问题:
① 甲公司自行建造的办公楼已于2006年6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甲公司未按规定在6月30日办理竣工决算及结转固定资产手续。2006年6月30日,该“在建工程”科目的账面余额为2000万元。2006年12月31日该“在建工程”科目账面余额为2190万元,其中包括与建造该办公楼相关的专门借款在2006年7月至12月期间发生的利息50万元,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支出140万元。
该办公楼竣工决算的建造成本为2000万元。甲公司预计该办公楼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至2007年1月1日,甲公司尚未办理结转固定资产手续。
② 以400万元的价格于2005年7月1日购入的一套计算机软件,在购入当日将其作为管理费用处理。按照甲公司的会计政策,该计算机软件应作为无形资产确认入账,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③ “其他应收款”账户余额中的600万元未按期结转为费用,其中应确认为2006年营业费用的为400万元、应确认为2005年营业费用的为200万元。
(2) 2007年7月1日,鉴于更为先进的技术被采用,经董事会决议批准,决定将B设备的使用年限由10年缩短至6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仍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B设备系2005年12月购入,并于当月投入公司管理部门使用,入账价值为10500万元;购入当时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500万元。
假定上述会计差错均具有重要性,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均可调整应交所得税。
要求:
(1) 对资料(1)中的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处理。
(2) 根据资料(2)中的会计变更,计算B设备2007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A公司2008年度发生的有关事项及其会计处理如下:
(1) 2008年7月1日,A公司因融资需要,将其生产的一批商品销售给同是一般纳税企业的B公司,销售价格为600万元(不含增值税),商品销售成本为480万元,商品已经发出,货款尚未收到。按照双方协议,A公司将该批商品销售给B公司后一年内以650万元的价格购回所售商品。2008年12月31日,A公司尚未回购该批商品。
2008年7月1日,A公司就该批商品销售确认了销售收入,并结转相应成本。
(2) 2008年11月30日,A公司接受一项产品安装任务,安装期为4个月,合同总收入为40万元,至2008年底已经预收款项24万元,实际发生成本20万元,估计还会发生成本12万元。
2008年度,A公司在会计报表中将24万元全部确认为劳务收入,并结转20万元的成本。
(3) 2008年12月1日,A公司向C公司销售商品一批,价值100万元,成本为60万元,商品已经发出,该批商品对方已预付货款。C公司当天收到商品后,发现商品质量未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立即根据合同的有关价格减让和退货的条款与A公司协商,要求A公司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减让,否则予以退货。至年底,双方尚未就此达成一致意见,A公司也未采取任何补救措施。
A公司2008年确认了收入并结转了已售商品的成本。
(4) 2008年6月1日,A公司与D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合同规定,A公司向D公司销售生产线一条,总价款为250万元;A公司负责该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工作,且安装调试工作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5日,A公司向D公司发出生产线;12月8日,D公司收到生产线并向A公司支付250万元货款;12月20日,A公司向D公司派出生产线安装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至12月31日,该生产线尚未安装完工。
A公司2008年确认了销售收入。
(5) 2008年12月1日,A公司与E公司签订协议,向E公司销售一台大型设备,总价款为1500万元。但是,A公司需要委托F企业来完成设备的一个主要部件的制造任务。根据A公司与F企业之间的协议,F企业生产该部件发生成本的110%即为A公司应支付给F企业的劳务款。12月25日,A公司本身负责的部件制造任务以及F企业负责的部件制造任务均已完成,并由A公司组装后将设备运往E公司;E公司根据协议已向A公司支付有关货款。但是,F企业相关的制造成本详细资料尚未交给A公司。A公司本身在该大型设备的制造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为1300万元。
A公司于2008年确认了收入。
(6) 2008年12月15日,A公司采用托收承付方式向F公司销售一批商品,成本为150万元,开出的增值税发票上注明:售价200万元,增值税34万元。该批商品已经发出,并已向银行办妥托收手续。此时得知F公司在另一项交易中发生巨额损失,资金周转十分困难,已经拖欠其他公司的货款。
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发出商品 150
贷:库存商品 150
借:应收账款——F公司 34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
要求:分析判断A公司上述有关收入的确认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长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7%。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采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商品销售价格均不含增值税额;商品销售成本按发生的经济业务逐笔结转。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均为主营业务;所提供的劳务均属于工业性劳务。商品、原材料及劳务销售均为正常的商业交易。除特别指明外,、所售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
长江公司2007年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及相关资料如下:
(1) 12月1日,与A公司签订合同,向A公司销售商品一批,以托收承付方式结算。该批商品的销售价格为500万元,实际成本为400万元。12月5日,商品已发出并向银行办理了托收承付手续。
(2) 12月1日,与B公司签订合同,向B公司销售商品一批。该批商品的销售价格为 200万元,实际成本为170万元。商品已发出,已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款项已收到。该合同规定,长江公司应在2008年6月1日将该批商品回购,回购价格为218万元。
(3) 12月3日,与C公司签订合同,采用分期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一批。该合同规定,所售商品销售价格为200万元,含增值税额的商品价款分两次等额收取,收到第二笔款项时交货;第一笔款项于12月10日收取,剩下的款项于2008年1月10日收取。长江公司已于2007年12月10口收到第一笔款项,并存入银行。商品尚未发出,假定分期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在发出商品同时收到最后一笔款项时确认收入。
(4) 12月10日,收到A公司来函。来函提出,12月5日所购商品外观存在质量问题,要求在销售价格上给予10%的折让。长江公司同意厂A公司提出的折让要求。12月12日,收到A公司支付的含增值税额的价款526.5万元(A公司已扣除总价款的10%),并收到A公司交来的税务机关开具的索取折让证明单。长江公司开具了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5) 2007年12月1日长江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一部电梯并负责安装。甲公司开出的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价款合计为106万元,其中电梯销售价格为]00万元,安装费为6万元,增值税为17万元。电梯的成本为60万元,电梯安装过程中发生安装费3万元,均为安装人员职工薪酬。假定电梯于12月30日安装完成并验收合格,款项尚未收到;安装工作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考虑其他因素。
(6) 12月16日,与G公司签订合同销售原材料一批。该批原材料的销售价格为200万元,增值税额为34万元;实际成本为160万元。货已发出,收到银行承兑汇票一张。
(7) 12月20日,向H公司出售一项专利权,价款为100万元,款项已收到并存入银行。该专利权的账面余额为200万元,已累计摊销95万元。出售该专利应交纳营业税5万元。
(8) 12月31日,一项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上升60万元 (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系2007年12月1日对外出租)。
(9) 本月计提坏账准备4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计提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6万元,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万元,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0万元。
(10) 除上述经济业务外,本月还发生销售费用8万元,管理费用20万元,财务费用2万元和营业税金及附加9万元,营业外收入10万元,营业外支出1万元。
(11) 12月31日,计算并结转本月应交所得税(假定除第(8)、(9)两笔业务外,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要求:
(1) 编制2007年12月长江公司与上述(1)至(9)项经济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
(2) 编制2007年12月长江公司与所得税有关的会计分录。
(3) 编制长江公司2007年12月份的利润表。
(“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答案用万元)。
地区分部是以某行政区域作为划分依据,可以是单一国家,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国家的组合,可以是一个国家内的行政区域,也可以是一个国家两个或两个相邻的行政区域的组合。( )
甲公司2007年3月1日——2009年1月5日发生下列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经济业务:
(1) 甲公司2007年3月1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乙公司发行在外30%的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从而对乙公司能够施加重大影响,实际支付款项2000万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60万元,另支付相关税费10万元。2007年3月1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6600万元。
(2) 2007年3月20日收到现金股利。
(3) 2007年12月31日乙公司可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增加了200万元,使乙公司资本公积增加了200万元。
(4) 2007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510万元,其中1月份和2月份共实现净利润100万元,假定乙公司除一台设备外,其他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该设备2007年3月1日的账面价值为400万元,公允价值为52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
(5) 2008年3月10日,乙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100万元。
(6) 2008年3月25日,收到现金股利。
(7) 2008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612万元。
(8) 2009年1月5日,甲公司将持有乙公司5%的股份对外转让,收到款项390万元存入银行。转让后持有乙公司25%的股份,对乙公司仍具有重大影响。
要求:
(1) 编制上述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2) 计算2009年1月5日出售部分股份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企业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也不应当转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