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第 18 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在党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 A.十六届一中全会
  • B.十六届二中全会     
  • C.十六届三中全会
  • D.十六届四中全会
试题出自试卷《2012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全真预测试卷1》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第 135 题 2005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外出务工收入增长
    • B.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增加
    • C.从事二、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收入增加
    • D.税费负担下降
  2. 第 134 题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2001~2003年农村居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收人呈负增长状态
    • B.由于农产品价格下降,2005年农村居民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得到的收入减少
    • C.2005年农村居民家庭从事二、三产业生产经营的收入平稳增长
    • D.2005年农村居民税费负担进一步减轻
  3. 第 132 题 2004年农村居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得到的收人中种植业收入所占的比例为(  )。

    • A.60.4%
    • B.71.9%
    • C.78.2%
    • D.85.3%
  4. 第 133 题 下列结论可以推出的是(  )。

    ①2005年从事牧业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比重为8.5%。

    ②2005年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得到的收入是从事二、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收人的3倍多。

    ③2005年税费负担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3.2%。

    • A.只有①
    • B.只有②
    • C.②和③
    • D.①、②和③
  5. 根据材料回答 131~135 题:

    2005年某地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动

    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9元。其中,农村居民外出务工得到的收入人均为438.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打工收入增长主要是由于农村居民外出打工人数继续大幅度增加。2005年,外出打工人数增加了12.2%。2004年,由于粮食价格的回升,农村居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收入扭转了持续三年下降的局面,2005年,在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农村居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得到的收入人均为1135元,比上年增加8.5元,增长0.8%。在2005年农村居民的农业收入中,种植业收入人均808元,比上年下降0.2%;牧业收入211元,下降0.6%;林业收入26元,比上年增长15.5%;渔业收入32元,增长11.5%;其他农业收入59元,增长近5%。2005年,从事二、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收入人均为351.5元,比上年增加18.5元,增长5.5%。2005年,农村居民的税费负担人均为78.7元,比上年减少12.5元。由于税费负担下降,直接拉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0.5个百分点。

    第 131 题 2005年外出务工收入增加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是(  )。

    • A.27.4%
    • B.35.2%
    • C.41.8%
    • D.50.5%
  6. 第 129 题 2008年,每万人口拥有的卫生机构数量约是1949年的多少倍?(  )

    • A.3
    • B.8
    • C.15
    • D.30
  7. 第 130 题 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

    • A.1957年,我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首次超过百万
    • B.1949年,我国每千人口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不足1人
    • C.2005—2008年,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年均增长率超过l0%
    • D.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卫生机构的数量呈现负增长态势
  8. 第 127 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年平均增长率最高的时期为(  )。

    • A.1957~1962年
    • B.1962~1965年
    • C.1965~1978年
    • D.1978~l985年
  9. 第 128 题 与l978年相比,2008年平均每个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数约增加了(  )。

    • A.5%
    • B.15%
    • C.25%
    • D.35%
  10. 第 125 题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2001年北京、上海、福建三省市地方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差距十分接近,但从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看(  )。

    • A.北京>上海>福建
    • B.上海>北京>福建
    • C.北京>福建>上海
    • D.上海>福建>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