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一种全新的,自下而上的“微公益”慈善模式,正受到公众,尤其是网民的追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支队伍,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在新媒体技术搭建的现代化平台上,汇成温情脉脉的爱心洪流。

    “微公益”之“微”.首先是指参与主体之“微”和力量之“微”。传统观念中,人们对慈善的认知往往本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心态,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专利,慈善成了道德竞赛,谁捐的钱越多,境界也就越高。“微公益”改变了这种局面,它的参与者多数是社会普通民众,对于善举,它强调有无,而不追求多少。

    “微”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微博客。这种全新的互联网应用促成了一个虚拟社会,公共话题在网民社群中快速传播,为“微公益”提供了情感载体,搭建了宣传平台,成就了组织手段。以知名网友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为例,这名现实中的媒体人通过微博。将贫困山区“儿童午餐”问题抛向公众,“捐献3元为山区儿童购买午餐”的创意得到广泛响应。截至目前,活动已扩展至全国9个省市,筹款近1700万元,60多所中小学从中受益。没有互联网的帮助,这种慈善模式是难以想象的。

    即时性也是“微公益”的特点之一。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一种现象的舆论凝聚,尤其是当弱者命运广受公众关注,都可能即时引发出公益行为。“7·23”动车事故发生后,幸存女童项炜伊成为舆论焦点。广东省珠海市政协委员陈利浩通过微博发起捐助活动,根据规则,活动微博每转发一次,陈利浩就将向项炜伊捐献一元钱。活动结束时,该微博被转发近百万次。灾难面前,这个“微公益”举动成为温暖人心的记忆。

    “微公益”的慈善主体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大企业家,它甚至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举手之劳的、轻松的甚至是寓慈善于乐的参与方式。然而,正是这种点滴之善,见证着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慈善事业的进步。“微公益”所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的理念,也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对比“微公益”和传统的机构型公益形态,可以发现,前者依赖分散的网民。汇聚的是草根的“微力量”;后者依赖企业或有较大经济实力的个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没有交集。现实中.传统公益机构纷纷上网,为公民参与公益提供网络渠道;另一方面,近来兴起的“微公益”组织者也意识到,单纯利用网络,缺乏机构的规范管理,活动将难以持续。现今针对“微公益”的部分质疑,亦与专业化不足的现状有关。从这个角度说,传统公益形态与“微公益”并非(  )。“微公益”不会取代前者,只有互相补充,新生力量才可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根据上面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微公益”与传统机构型公益在形态上最大的区别是:

  • A.前者是举手之劳轻松参与的方式而后者需要有远大抱负
  • B.前者依靠新媒体技术搭建的现代化平台而后者通过组织传播
  • C.前者倡导重在参与、自我管理的理念而后者采取机构式的管理
  • D.前者依赖普通民众的力量而后者依赖企业或较有经济实力的个人
试题出自试卷《2015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全真模拟试卷(3)》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lf,、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 是人民致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这说明: (  )

    •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已经变化
    • B.民生问题作为次要矛盾制约首要矛盾的解决
    • C.解决民生问题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
    • D.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
  3. “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这句话指的是:

    • A.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
    • B.没有超时间、超历史的绝对的自由
    • C.自由是必然的根据
    • D.必然是自由的限度
  4. 扩张性财政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政府债务
    • B.缓和了经济萧条也减少了政府债务
    •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少政府债务
    •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5. 我国土地资源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第一,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第二,(  );第三,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第四,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 A.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
    • B.质量比较好。但利用效果不理想
    • C.质量较好.产量和产值均较高
    • D.少邵分质量较差
  6. 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 (  )

    • A.政治体制改革
    • B.生产关系变革
    • C.发展市场经济
    • D.发展生产力
  7.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这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善于: (  )

    • A.区分整体与部分
    • B.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 C.从普遍性中把握特殊性
    • D.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8.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 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 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
    • 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
    •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9. 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全国各地积极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措施,下列措 施中不属于创新社会管理的是: (  )

    • A.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邻里互助活动
    • B.提高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待遇水平
    • C.通过微博向群众提供政务服务资讯
    • D.设奖鼓励市民投诉举报食品安全问题
  10. 人长睫毛的原因是:

    • A.使人看起来更漂亮
    • B.阻挡外来的异物进入眼睛
    • C.没有什么作用
    • D.进化未完全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