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在告别20世纪而进入21世纪之际,中国思想界对启蒙有[ ]的看法。有人历数启蒙的罪状,劝告知识分子放弃启蒙立场;有人则回顾启蒙被压倒的悲剧,希望在中国“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面对思想界的矛盾和种种困惑,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今日的中国是否需要启蒙?

 这应该是一个无须回答的问题。因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伴随着不断的启蒙。然而,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20世纪,先是有人宣判启蒙思想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过时”或“腐朽”,接着又有人从后现代的立场上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解构而告别启蒙。这就使启蒙是否需要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那么,启蒙是否需要?就今日中国现实而言,启蒙无疑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就中国历史而言,它是一个没有完成就被打断的历史任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虽然长期被湮没和遗忘,但这并不证明中国不需要启蒙。现代化的种种挫折都在提醒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将其超越,只要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历史就必须进行补课。

 众所周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有过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但中国的这种传统特别悠久而深厚。一些人认为20世纪中国的悲剧在于激进主义,但必须注意的是,在这段历史上,无论出现过多少过激事件,也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传统的模式,因而也没有冲破传统的模式。虽然传统的确在发生变化,年轻人身上已经很少见到“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的礼教影响,但以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传统文化阴影却依然笼罩着中国人的精神。面对刚刚过去的历史,我们无法否认中国传统中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仍然根深蒂固。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如果我们不能继承‘五四’先贤的志业,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历史不但已经重复了,而且还不是没有可能再重复,至少至今还没有能看到足以防止的保证。”

 一些人否定启蒙的理由是大众的拒绝。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事实。但是面对同样的事实,却也可以做出另一种回答:正因为大众拒绝,启蒙更是必需的。

 有人认为,近百年来中国的灾难都源于“启蒙”,因为它明显违反了自然演进理论,破坏了文化发展的自然过程,甚至破坏了正常生长的日常生活和市民社会。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不可靠的。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破坏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并非启蒙,破坏了市民社会发展的也并非启蒙。一些论者把各种历史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就像把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反启蒙的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一样,是很不公正的。我们应该承认,启蒙的确破坏着文化的自然演化,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是否打破了这种文化自然演进的规律?即使有“五四”那样的启蒙努力,也仍然难以改变其循环往复,其力量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拒绝启蒙,致力于维护它自然演进的秩序,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事实上,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提供了证明,自然演进只能在专制与蒙昧的路上滑行。在启蒙打破常规之前,也未见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

下列对第二段中“补课”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重新树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
  • B.在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时,知识分子必须冲破传统的思想模式
  • C.知识分子教育民众放弃激进主义,超越并冲破传统模式
  • D.铲除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致力于维护自然演进的秩序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 A.2005年二、三两季度的投资规模较2004年二、三季度各月的投资规模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 B.2004年上半年各月的投资规模较2003年上半年各月的投资规模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 C.2005年4—9月与二、三两季度投资规模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
    • D.2005年全年投资规模的同比增长速度是一路攀升的
  2. 2004年年初至二季度末,投资规模同比增长的变化情况是(  )。

    • A.上升
    • B.回落
    • C.持平
    • D.波动
  3. 从上图可知:三年中投资规模同比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 A.2004年2月
    • B.2004年3月
    • C.2004年8月
    • D.2004年6月
  4.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2是某市2003—2005年2—9月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情况。

    2005年二季度与三度同比增长比较,二季度(  )。

    • A.高了3%
    • B.低了3%
    • C.高了3个百分点
    • D.低了3个百分点
  5. 2005年6月的投资规模比2003年2月的投资规模大约增长了几倍?(  )

    • A.1
    • B.2
    • C.3
    • D.4
  6.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2006年世界各国GDP增长率居首位的国家是阿塞拜疆
    • B.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8位的是美国
    • C.2005年中国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29位
    • D.2006年中国台湾人均本地生产总值是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7.7倍
  7. 2006年中国GDP增长率比发展中国家GDP增长率(  )。

    • A.快2.8个百分点
    • B.快5.3个百分点
    • C.慢2.8个百分点
    • D.慢5.3个百分点
  8. 2006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  )。

    • A.43 675亿美元
    • B.26 301亿美元
    • C.28 970亿美元
    • D.132 446亿美元
  9. 根据下段文字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公布了2006年按汇率法计算的世界180个国家(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结果。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和巴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 301亿美元 (注:中国GDP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地区和台湾),占世界的比重为5.5%,比去年的5.0%提高0.5个百分点;中国GDP相当于美国GDP的19.9%,比去年的18.0%提高1.9个百分点。2006年中国台湾本地生产总值为3 557亿美元,居世界第22位,比去年降低1位;中国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为1 895亿美元,居世界第36位,比去年降低1位。

     2006年世界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世界GDP增长率为5.4%,比去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GDP增长率为3.1%,比去年提高0.6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GDP增长率为7.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06年GDP增长率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阿塞拜疆、马尔代夫、安哥拉、不丹、亚美尼亚、苏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拉脱维亚、毛里塔尼亚、爱沙尼亚。2006年中国GDP增长率为10.7%,位居世界第11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卢森堡、挪威、卡塔尔、冰岛、爱尔兰、瑞士、丹麦、美国、瑞典和荷兰(见表2)。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 000美元,达到2 001美元,比上年增长16.6%,居世界第108位,与上年位次持平,仍为中下收入国家;中国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为27 466美元,居第27位,比上年下降了2位;中国台湾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为15 482美元,居第36位,与上年的位次持平。

    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位居世界(  )。

    • A.第4位,第11位
    • B.第11位,第4位
    • C.第4位,第108位
    • D.第11位,第108位
  10. 2006年中国台湾本地生产总值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

    • A.18.0%
    • B.13.5%
    • C.16.6%
    • D.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