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内容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但是,从文化的民族性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推进作用和深远影响看,我们应当大胆肯定。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从这个意思上说,天人合一的思想是非常有价值的。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 ],人的行为与自然的[ ],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 [ ],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调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发展。另一方面, 自然界也不是主宰人及社会的神秘力量,而是可以认识、可以为我所用的客观对象。这种思想长期实践的结果,是达到自然界与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自我身心平衡与自然环境平衡的统一,以及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自然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着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意义。

下列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后形成的共识
  • B.它具有民族色彩鲜明、内涵丰富深刻而内容十分复杂的特点
  • C.它已解决了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问题
  • D.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如何广泛地利用自然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2005年1-10,月,北京对欧盟、日本和美国三大贸易伙伴的出口额在地方出口额中的合计比重为49%。地方出口额是(  )亿美元?

    • A.44.3
    • B.114.3
    • C.134.7
    • D.120.1
  2. 从上表可以看出北京实现贸易顺差的国家或地区是(  )

    • A.中国香港
    • B.印度
    • C.欧盟
    • D.日本
  3. 在以下贸易伙伴中,进口额与出口额相差最大的是(  )

    • A.美国
    • B.日本
    • C.韩国
    • D.欧盟
  4. 2004年1-10月,北京对中国台湾的进口额是(  )亿美元?

    • A.3.92
    • B.4.69
    • C.4.71
    • D.5.88
  5. 根据下列表格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2005年1-10月,北京对俄罗斯的出口金额比2004年同期约净增(  )亿美元?

    • A.0.8
    • B.1
    • C.3.2
    • D.3.4
  6. 根据图表,以下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2004年,我国中部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超过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
    • B.总体来说,2000-2004年,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 C.2004年,我国农村人口约有9.3亿人
    • D.2004年,我国东部农村人口多于1.4亿人
  7. 若2004年我国总人口为13.6亿,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占我国总人口(  )

    • A.2.8%
    • B.5.3%
    • C.5.6%
    • D.5.8%
  8. 根据图表,以下正确的一项是(  )

    • A.2004年我国西部的贫困人口约占全国贫困人口的一半
    • B.2000-2004年,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规模逐年减少
    • C.2000-2004年,我国农村低收入人口规模逐年减少
    • D.2000-2004年,我国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标准逐年提高
  9. 2004年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分别比上一年减少(  )人。

    • A.230万,640万
    • B.290万,640万
    • C.290万,540万
    • D.230万,540万
  10. 2005年粮食产量比2001年增加(  )

    • A.3137吨
    • B.3137万吨
    • C.5331万吨
    • D.44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