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6-60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       】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时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而在社会道德的层面上,长久以来,史学都带有浓厚的“天职文化”色彩,视道德教化为天然职任。它通过“贬恶扬善”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从而使俗静民和成为一种“常态”并最终惠及大众和社会.同时,历史知识的广泛传播,对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也是不无裨益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达与阐释,才能使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最大限度地得到活化,成为社会道德与精神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通俗历史热”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承,对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对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是极为有利的.正因为如此,通俗历史的讲说与著述之“趋热”,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当然,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通俗历史热”的深入发展,要求通俗历史在外在形式变化的基础上,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讲说与记述的重点,由“庙堂”转向民间,由官场转向社会。

    更多地关注下层、关注民众,以体现史家应有的现代眼光,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成熟形态的通俗历史。

从原文看,下列关于“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通俗历史以十分平静的讲说形式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
  • B.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
  • C.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于强烈
  • D.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2010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比2001年年均增长(       )。

    • A.518.4万
    • B.525.9万
    • C.537.6万
    • D.545.5万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2001-2010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增长率下降的有6年
    • B.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都是逐年递增的
    • C.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最高的一年是2009年,增长率最高的一年是2001年
    • D.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最高的一年是2010年,增长率最高的一年是2007年
  3. 2007年我国参加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是2001年的()。

    • A.3.96倍
    • B.3.73倍
    • C.3.68倍
  4. 2010年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之比为(       )。

    • A.2.26:1
    • B.1:2.26
    • C.2.07:1
    • D.1:2.07
  5. 由以上数据,下列结论中可以推出的是(       )。

    • A.10-12月“家电下乡”产品中,销售量波动最小的是冰箱
    • B.10-12月热水器、电磁炉销售量增长较为缓慢
    • C.2009年“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逐月增长
    • D.l-9月“家电下乡”产品中销售量最大的三种产品的销售量之和占比不足75%
  6. 四、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问题。

    2000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       )。

    • A.375.1万
    • B.387.9万
    • C.402.6万
    • D.甜3.2万
  7. 1-9月“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从高到低,列第四位的是(       )。

    • A.手机
    • B.空调
    • C.计算机
    • D.热水器
  8. 与10月相比,12月“家电下乡”产品中销售量增加一倍以_|二的产品有多少种?

    • A.1
    • B.2
    • C.3
    • D.4
  9. “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增量最多的月份增加了几个亿?

    • A.34.3
    • B.33.4
    • C.37.8
    • D.38.7
  10. 三、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问题.

    “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增幅最大的是几月份?

    • A.2
    • B.3
    • C.7
    • D.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