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46-50题.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它们美不美.但是【①】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②】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将美的东西概括出来美的概念来.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匝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的说:“美是难得。”

    这个讨沦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他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糖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

    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西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潆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当时杜甫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雨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顺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

    第三,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有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

    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看成是某种美的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白;谈到声,它有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由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从美的本质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
  • B.从美和一定物质条件的关系看,人的嗓音好,歌声不一定就美
  • C.梅花的美丽与桃花的美丽虽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美的规律
  • D.在欣赏诗词时,不能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按照2009年增长率计算,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将达到(        )。

    • A.2291.45元
    • C.2345.86元
    • B.2309.37元
    • D.2326.21元
  2. 由以上数据,可以推出下列哪个结论正确?

    • A.1990-2009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及各构成部分均呈递增趋势
    • B.1990-2009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呈现加速增长趋势
    • C.2009年,家庭经营性收入首次占比低于半数
    • D.1995-2009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年均增速最快的是转移性收入
  3. 2009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增幅最小的是(        )。

    • A.工资性收入
    • B.家庭经营性收入
    • C.财产性收入
    • D.转移性收入
  4. 与2008年相比,2009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为(        )。

    • A.6.9%
    • B.7.6%
    • C.8.2%
    • D.8.8%
  5. 四、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问题。

    2000-2009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长(        )。

    • A.236.04元
    • B.322.18元
    • C.353.27元
    • D.474.52元
  6. 与1997年相比,2005年的日均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之和增加了(        )亿元。

    • A.133.8
    • B.92.8
    • C.90.8
    • D.79.8
  7. 与1997年相比,2005年增长比率最高的消费类别是(        )。

    • A.农村居民消费
    • B.城镇居民消费
    • C.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D.无法判定
  8. 三、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问题。

    1978年我国居民总消费额约为(        )亿元.

    • A.1752.0
    • B.1068.3
    • C.640.8
    • D.4.8
  9. 城镇居民消费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差最大的一年是(        )。

    • A.1978年
    • B.1989年
    • C.1997年
    • D.2005年
  10. 1978年至2005年日均能源消费量的年均增长量为(        )万吨标准煤。

    • A.17.55
    • B.16.85
    • C.16.25
    • D.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