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文字,完成6~10题。
过去,是生产决定需要。工厂生产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老百姓就得人人穿中山装。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是需要决定生产。你再生产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老百姓不买你的账,他们的意志通过市场表现出来,逼着你去开发新产品,实行“产品革新”。
当然,市场推动技术发展,并不意味着技术发展完全决定于市场。众所周知,技术革新包括“产品革新”与“工程革新”这两个侧面。显然,产品革新需要工程革新给予支持,工程革新也需要产品革新加以引导。
市场既然具有刺激产品革新的作用,当然也对工程革新具有间接的刺激作用。特别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广大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这些都要通过工程革新来实现。然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市场仅仅是刺激工程革新的“外因”,而直接导致工程革新的内因。则在于生产内在的矛盾。这种矛盾推动尚未发生革新的生产环节乃至整个生产技术体系出现“工程革新”。
由此可见,技术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市场和生产。【①】对“产品革新”的推动作用更为直接、明显。
记得一位经济学家说过:“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在于生产,如果生产搞不好,无论采取什么经济政策都将无济于事。”
战后美日技术发展的比较,为说明以上道理提供了生动的例证。本来,从半导体到汽车到电视机,重大的产品革新都是由美国人实现的。然而,“后来居上”的日本人在上述所有产品的竞争中都把美国人打败了。日本人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就是靠重视生产,重视工程革新。日美竞争力的差距主要体现于两国生产的差距、工程革新的差距。
与日、美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科技体制的一个独特之处是,我国的科技主力军在企业之外,而人家的科技主力军均分布于企业之中。虽然多年改革,我国科技主力与企业分离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当然,技术市场的迅速发展,给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架起了“金桥”,大大加快了许多“产品革新”的成果向企业的转移。但是,在那些必须与生产紧密结合、必须通过在生产实践中摸爬滚打才能激发与实现的“工程革新”方面,企业究竟能够向远离生产的科研单位“买”到多少成果,究竟能否靠一个“买”字解决问题?
据报道,由于受“经商热”等的影响,在许多重要企业,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企业科技人员还在“外流”。生产在呼唤技术人才,而技术人才却在离开生产,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总而言之,【②】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这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不保持平衡也不行。
第三自然段中“这些”指代的是( )。
2010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比2001年年均增长(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2007年我国参加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是2001年的( )。
2010年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之比为( )。
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16~20问题。
2000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 )。
2005~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比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总额的平均增长速度( )。
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1)2005~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总额增长最快的年份是2008年
(2)2005~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同为朝阳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
(3)2005~2008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逐年下降
(4)2004~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
在2005~2008年的各年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比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速最多高( )。
2003~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的差距(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2009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0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0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3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
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模
2019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实务考试
2010年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