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所谓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社会定型,是指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是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交往,就对某一类人产生了一种不易改变的、笼统而简单的评价,这是我们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刻板效应的是(  )。

  • A.中国人通常都有这样的看法,即“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爱冲动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于经商的”
  • B.网友说自己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宋海波觉得她一定是知书达礼的那种女孩
  • C.《三国演义》中曾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去拜见孙权,孙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想这样的人不会有什么才能的
  • D.晓迪在学校不但各科成绩都很好,而且还乐于帮助其他同学,所以这次评上了学校的“三好学生”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2006-2009年,茶叶的生产价格指数不都比蔬菜的高
    • B.2007-2008年,奶类的生产价格指数增幅比玉米快
    • C.2006-2009年,水果的生产价格指数走向呈抛物线趋势
    • D.2007年,棉花的生产价格指数最高
  2. 如果按照2008年到2009年烟叶的生产价格指数增幅,预计2010年烟叶的生产价格指数为(  )。

    • A.115
    • B.123
    • C.113
    • D.110
  3. 2007年超过生产价格总指数的农产品有几种?(  )

    • A.14
    • B.11
    • C.13
    • D.12
  4. 与2006年相比,2009年那种农产品的生产价格指数增长得最多?(  )

    • A.谷物
    • B.豆类
    • C.蔬菜
    • D.羊(毛重)
  5.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哪种农产品的生产价格指数最低?(  )

    • A.稻谷
    • B.糖料
    • C.水果
    • D.奶类
  6. 以下关于2004-2008年A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高出1669元
    • B.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比2006年的高25%
    • C.2004-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是逐年递增的
    • D.从图表看来,A省应采取必要措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7. 2004-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为(  )。

    • A.15.9%
    • B.12.7%
    • C.21.2%
    • D.10.6%
  8. 从以上材料所给信息中无法得到的推论是(  )。

    • A.2008年全年A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率持平
    • B.2008年农村恩格尔系数比城镇的高5.6个百分点
    • C.2008年城市和煤矿棚户区改造面积与林业棚户区改造面积的比值约为43
    • D.2008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多22%
  9. 2008年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比2007年增加了(  )。

    • A.0.9%
    • B.3.4%
    • C.3.3%
    • D.3.6%
  10.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全年A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9.45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729.05元,增长1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32.74元,增长17.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43元,增长12.4%。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4.0%,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9.6%。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9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1.94平方米,增加0.73平方米。农村泥草房改造14.7万户,城市和煤矿棚户区改造1300万平方米,林业棚户区改造30万平方米。

    2008年全年A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多(  )。

    • A.210%
    • B.120%
    • C.160%
    • D.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