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地球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主要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率占总地震的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是极具破坏力的。
地震与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成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约五百五十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的时候,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地震造成的直接灾害的是:

  • A.海啸
  • B.放射性物质扩散
  • C.人员伤亡
  • D.火灾、水灾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根据所给资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2010年国家财政支出超过10万亿
    • B.2011年平均每个社会服务事业基本建设施工项目完成投资总额不足450万元
    • C.2011年社会服务事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较2004年翻了近3番
    • D.2005—2011年七年社会服务事业费支出同比增速逐年上升
  2. 2005—2011年七年,全国社会服务事业费支出年均增长( )亿元。

    • A.331.5
    • B.378.8
    • C.403.6
    • D.442.0
  3. 2005—2011年,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同比增长超过20%的年份有几个?

    • A.6
    • B.5
    • C.4
    • D.3
  4. 2005-2011年社会服务机构固定资产原值与社会服务事业费支出同比增长最多的年份分别是:

    • A.2005年,2008年
    • B.2005年,2011年
    • C.2010年,2008年
    • D.2010年,2011年
  5. 根据所给资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2007—2012年六年,安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调查单位数、R&D经费投入逐年递增
    • B.2012年安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R&D人员人均经费投入同比上升
    • C.2012年,位列前三的企业R&D经费投入之和占比超过4成
    • D.2012年,安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占比低于上年
  6.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2011年全国社会服务事业费支出3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为3%,与上年持平。中央财政共向各地转移支付社会服务事业费1808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占社会服务事业费比重为56%,比上年增加了6.2个百分点。社会服务事业基本建设施工项目4533个,全年完成投资总额2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2010年中央财政共向各地转移支付社会服务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

    • A.1.5%
    • B.1.9%
    • C.2.3%
    • D.3.0%
  7. 2012年,安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户均新产品销售收入同比约:

    • A.增加4亿元
    • B.增加7亿元
    • C.减少4亿元
    • D.减少7亿元
  8. 2012年,安徽发明专利申请占全部专利申请的比重为:

    • A.24.4%
    • B.25.0%
    • C.25.6%
    • D.26.2%
  9.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2012年,3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拥有各类R&D人员3.8万人,比上年增长13.2%;R&D经费投入105.7亿元。增长10.3%。平均研发投入强度(R&D经费/主营业务收入)为1.87%,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25家企业R&D投人强度超3%,其中科大讯飞投入强度高达22%,居36家企业之首。具体看,3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R&D经费投入全部超千万元。其中21家企业R&D投入超亿元,海螺集团、江淮汽车、奇瑞汽车三家企业R&D投入超10亿元,分别达17.6亿元、12.9亿元和12.1亿元,位居全省前三甲。 2012年,3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共申请专利4011件,其中发明专利1613件,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4%和8.3%。拥有有效发明专利946件,占全省的12.3%。每亿元R&D投入申请专利38件,申请发明专利15.3件,分别比上年增加8.9件和4.3件。共投入新产品开发经费63.9亿元: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512.3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26.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安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调查单位户均R&D经费投入最高的是:

    • A.2008年
    • B.2010年
    • C.2011年
    • D.2012年
  10. 2011年,安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为:

    • A.5040亿元
    • B.5150亿元
    • C.5280亿元
    • D.539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