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多选

根据现代系统论的基本原理,系统的结构对系统功能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系统能否发挥其整体功能,取决于该系统的结构是否合理。公共政策体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

  • A.自我维持功能
  • B.相互配合功能
  • C.综合治理功能
  • D.功能最大化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经大忠所践行的公务员职业道德要求是(  )。

    • A.忠于职守
    • B.服务群众
    • C.以身作则
    • D.奉献社会
  2. 经大忠所说的“共产党人的本色”主要指的是(  )。

    • A.迅速将幸存群众集中在安全区域
    • B.在山崩地裂的生死关头.始终和人民在一起
    • C.果断地组织与会人员疏散
    • D.在通讯、交通中断时,组织身边群众自救
  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8-140题。

     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经大忠,是北川县县长。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经大忠正在开会。他果断地组织与会人员疏散,并用最快速度县城里的8000多幸存群众在中在安全区域。而他家中的6个亲人却全部遇难。全面的救援工作展开后,经大忠担任北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他说:“当特大地震袭来,人民群众遭受空前的灾难,我们许多党员干部,在通讯、交通中断的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组织带领身边的群众,团结一心,奋力自救,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发挥了主心骨作用。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色:在山崩地裂的生死关头,始终和人民在一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大忠和所有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党员干部,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模范事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使之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

    材料中的“主心骨作用”指的是(  )。

    • A.领导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的带头作用
    • B.共产党员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模范作用
    • C.人民军队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的突击队作用
    • D.人民群众临危不乱、守望相助的主力军作用
  4. 对治理对象而言,一次专项整治之后,会(  )。

    • A.标本兼治,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 B.出现反弹,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 C.治标不治本,从而导致治理客体的反复出现
    • D.出现反弹的可能,从而造成负面效应
  5. 通过分析与“专项整治”同等意义的词,可以看出专项整治的产生都源于(  )。

    • A.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
    • B.集中的社会管理问题
    • C.明显的社会政治问题
    • D.一定的社会法律问题
  6. 专项整治在管理学上被称之为矩阵式社会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告诉我们(  )。

    • A.专项整治的时间越长,成本就会越高
    • B.专项整治的时间越长,成本就会越低
    • C.专项整治的时间长短,与成本不成比例
    • D.专项整治的时间长短,与成本不一定成比例
  7.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4~137题。

     “专项整治”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是一个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词语了,大到国务院,小到一个单位,无论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食品安全,还是网络游戏中的外挂私服,我们都能够看到“专项整治”的身影。

     所谓专项整治,是政府出于整治某种市场行为、某个行业或者突出的社会问题的需要,由一个主管部门,更多的是联合多个部门,集中人力、设备、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从重、从快地进行声势浩大的行政检查、执法处罚行动。

     过去几年,全国性的专项整治已经出现相对密集的特点,除了近期开始的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交通部“两防”专项整治、信息产业部的电信收费专项整治、环保总局的造纸行业排污专项整治、民航总局的安全专项整治外,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过去几年每年都开展过。其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虽然进行过几次,但今年形势格外严峻,国务院专门成立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进行为期4个月的专项整治。像教育乱收费、涉农收费几乎是年年进行专项整治。

     除了全国性专项整治项目,以及地方政府配合中央政府专项整治的行动以外。各级各地区政府都开展了名目繁多、涉及各领域的专项整治,从最直接的衣食住行到虚拟世界,几乎没有一个领域不能够被纳入专项整治范围中去。冬季来临,可能就来一次冬季供热专项整治:某个幼儿园发生治安事件,可能就来一次幼儿园周边安全秩序专项整治;某个行业税收征收工作困难,可能就来一次税收专项整治;旅游旺季到了,可能就来一次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如此等等。

    与“专项整治”同等意义的词,不包括(  )。

    • A.严打
    • B.集中整顿
    • C.普查
    • D.拉网式排查
  8. 如果当地居民对环保局改变后的行为不服提起诉讼,法院应否受理?(  )

    • A.应该受理.当地居民是利害关系人
    • B.应该受理,当地居民有原告资格
    • C.不应该受理,当地居民并不具有原告资格
    • D.不应该受理,当地居民并非具体行政行为直接指向的特定对象
  9. 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申请撤诉,是否经法院准许?(  )

    • A.无须经法院准许,因为会减少法院压力,提高审判效率
    • B.无须经法院准许.因为撤诉是原告的诉讼权利
    • C.须经法院同意,因为被告可能侵害第三人的利益
    • D.须经法院同意,因为被告可能违反法律满足原告的不合理要求
  10.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1~133题。

     某市环保局应当地居民的举报对排放烟尘超过国家标准的某化工厂作出了罚款3万元的行政处罚,并责令限期治理。化工厂对环保局的行政处罚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诉讼期间,原告找到被告要求协商解决,被告同意且变更了原行政处罚决定,对原告征收了2倍的排污费。原告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被告在一审期间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法院应否准许?(  )

    • A.应准许,因为法律并未禁止被告在一审期间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
    • B.被告在一审期间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无须经过法院准许
    • C.不应当准许,原告一旦提起行政诉讼具体行政行为即属确定
    • D.不应当准许,被告改变处罚决定属于违法行使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