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第 18 题 从社会学角度和宪法理论的意义上来说,一个国家的宪法是对其政治权力的划分。宪法是规定最高国家机关及其履行职能的程序,规定最高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和职权,以及个人对国家政权的原则地位的各种原则的总和。《布莱克法律辞典》将宪法定义为:“一国的组织或基本法,可以是成文的或不成文的;其制定者在规定政府的特征和组成,提出国家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组织政府、调整、分配和限定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以及规定主权行使的范围和方式。”美国学者安德逊和温德认为:“从这个词的最广义和最正确的意义上说,宪法是全部有关政权的规则的总汇,这些规则规定着国家机关活动的程序、规定着这些机关的职权、规定着个人对于国家机关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这段文字是从哪个角度对宪法概念进行定义的?(  )。

  • A.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角度定义宪法
  • B.从宪法的阶级本质角度定义宪法
  • C.从综合的角度定义宪法
  • D.从宪法的法律特征角度定义宪法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第 140 题 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  )。

    • A.维护和平
    • B.控制人口
    • C.促进发展
    • D.谋求合作
  2. 第 139 题 联合国改革应有利于(  )。

    • A.促进普遍发展
    • B.促进经济全球化
    • C.实现共同繁荣
    • D.实现和谐世界
  3. 第 137 题 如果被告在庭审中提交了事后从东瀛县公安局补开的日期为2010年3月4日的检查证,则该检查证(  )。

    • A.不能用来证明民警行为的合法性
    • B.可以用来证明民警行为的合法性
    • C.属于传来证据
    • D.具有真实性和合法性,应当作为定案证据
  4. 第 136 题 对本案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  )。

    • A.天合区人民法院
    • B.东瀛县人民法院
    • C.市中级人民法院
    • D.市公安局所在地基层法院
  5.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第 135~137 题

    第 135 题 本案中民警的行为侵犯了唐某的(  )。

    • A.住宅权
    • B.人身自由
    • C.人格尊严
    • D.财产权
  6. 第 134 题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  )。

    • A.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
    • B.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表达
    • C.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D.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可再生资源
  7.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 133~134 题

    第 133 题 我国22个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对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提高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有着重要作用。这说明(  )。

    • A.我国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 B.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 C.文化具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 D.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8. 第 131 题 一般来说,决策必须符合(  )。

    • A.客观原则
    • B.公正原则
    • C.优化原则
    • D.信息原则
  9. 第 132 题 本案例说明了(  )。

    • A.领导的实质是组织成员的追随与服从
    • B.领导是一种影响一个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
    • C.领导是对人的认识与理解
    • D.领导不单纯是一个技术专家、效率专家
  10. 第 130 题 “让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如果公司是个花园,你们就是其间的珍木。”这句话不属于新经理对员工的(  )。

    • A.考评激励
    • B.情感激励
    • C.业绩激励
    • D.关怀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