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几乎不存在成功的可能性,根本原因在于阶级的局限性,由于物质欲望、社会地位的诱惑,农民起义的最高目标就是使自己成为地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正是这一目标的体现,虽然在后来的农民起义中不时出现“均贫富等贵贱”的平等、均富思想,但最后无不蜕变成为享乐主义、权力思想的奴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农民起义必须依赖存有异心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受教育水平所限,农民起义的领袖们必须由文化水平较高的地主阶级异化成员为其出谋划策,而最终又被他们所同化,农民起义最终演变为迈向皇座的工具或者臣服于旧有的政权结构。

以下各项不符合上文意思的是(   )。

  • A.中国古代农民起义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映出农民起义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权位和物质利益
  • C.“均贫富等贵贱”口号的提出意味着农民起义者的最高目标发生了转变,但由于内部地主知识分子的同化,最高目标中途夭折
  • D.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帮助农民起义扩大并成功,但又导致了农民起义的蜕化、变质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 A.2005年二、三两季度的投资规模较2004年二、三季度各月的投资规模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 B.2004年上半年各月的投资规模较2003年上半年各月的投资规模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 C.2005年4~9月与2004年二、三两季度投资规模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
    • D.2005年全年投资规模的同比增长速度是一路攀升的
  2. 2004年年初至二季度末,投资规模同比增长的变化情况是(   )。

    • A.上升   
    • B.回落   
    • C.持平   
    • D.波动
  3. 从上图可知,三年中投资规模同比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 A.2004年2月   
    • B.2004年3月
    • C.2004年8月   
    • D.2004年6月
  4. 2005年6月的投资规模比2003年2月的投资规模大约增长了几倍?(   )

    • A.1   
    • B.2 
    • C.3   
    • D.4
  5.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126~130题。

    以下是某市2003~2005年2~9月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情况:

     

    2005年二季度与三季度同比增长比较,二季度(   )。

    • A.高了3%   
    • B.低了3%
    • C.高了3个百分点   
    • D.低了3个百分点
  6. 表中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相差最小的两个收入组是(   )。

    • A.低收入户与中低收入户     
    • B.中低收入户与中等收入户
    • C.中等收入户与中高收入户   
    • D.中高收入户与高收入户
  7. 对表中的低收入户与中低收入户的纯收入差距进行分析,其中最主要的收入差距是(   )。

    • A.工资性收入   
    • B.家庭经营收入
    • C.转移性收入   
    • D.财产性收入
  8. 根据上表资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收入越低的农户家庭人口越多
    • B.尽管低收入组的平均每户劳动力较多,但其人均纯收入仍是最少
    • C.人均纯收入越高的农户家庭,其家庭经营收入占的比例越高
    • D.低收入组的现金收入不足以弥补其现金支出
  9. 表中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收入组的人均纯收入约是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收入组的几倍? (   )

    • A.2   
    • B.3   
    • C.4   
    • D.6
  10.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2008年发达经济体增长比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快
    • B.从1978年到2006年,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大
    • C.2007年德国GDP总量超过33000亿元
    • D.2006年我国经济拉动世界经济增长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