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70.主流观点认为《三国演义》是在尊刘抑曹,是在贬魏扬蜀,但如果置身其字里行间,不难发现,曹魏实在是光辉得很,而刘蜀在冠冕堂皇之外总能让人看到背后的阴暗。曹操的败而大笑,刘备的痛哭流涕,曹魏的人才济济,蜀汉的将寡兵微都在暗示着无论以人格魅力还是人心所向上,曹操、魏国是要远远超越于刘备、蜀汉的。写孔明足智多谋而近妖,正反映出蜀汉人才匮乏,需靠妖力挽救,相对的曹营却谋臣如云,任谁都能提出真知灼见,人力之重显而易见;写勇冠三军的关羽在兵精粮足的情况下败走麦城,身首异处,透视出蜀汉政权人才的片面性,而相应的张辽一支孤军数次迫退孙权几十万大军,人才的全面性不言而喻。罗贯中事实上一直在用褒扬的语气贬损着正面人物,有时甚至会控制不住对刘备来一句“故把亲儿掷马前”的调侃,一个“故”字,活灵活现。

下面选项最符合上文意思的是( )。

  • A.主流观点只是看到了《三国演义》的表面意思,而没有发现作者隐含的深意
  • B.蜀汉人才的缺乏、片面是主流观点不可能看到的,除非透过表面看本质才能发现这种缺点
  • C.“故把亲儿掷马前”中“故”的运用充分反映出主流观点中刘备的宽容和谦和
  • D.曹操在主流观点中是作为反面人物出现的,但在作者观点中,他是正面人物,是光辉形象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120.影响社会总供求形成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

    • A。物质生产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 B.进口商品的规模和水平
    • C.出口商品的规模和水平
    • D.商品储备动用的规模
  2. 119.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采用( )。

    • A.公司制
    • B.股份合作制
    • C.业主制
    • D.合伙制
  3. 117.因为变质而卖不出去的商品有没有价值,下列看法你认为哪个是正确的?( )

    • A.有价值,因为这些商品同样凝结了人类的一般劳动
    • B.没有价值,因为商品卖不出去,意味着生产商品的劳动没有得到社会承认
    • C.有价值,只不过这些商品的价值没有得到实现
    • D.没有价值,但仍然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4. 11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

    •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
    • C.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 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5. 115.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 )。

    • A.政府放弃宏观调控
    • B.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 C.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
    • 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6. 116.货币的本质是( )。

    • A.商品交换的媒介
    • B.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 C.一般等价物
    • D.社会财富的代表
  7. 114.市场调节是指( )。

    • A.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调节
    • B.通过市场竞争,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进行调节
    • C.把市场作为基础和主要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
    • D.以市场为基础,辅之以必要的宏观调控
  8. 112.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

    • A.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 B.处理好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 C.中央与地方分权
    • D.政企职能分开
  9. 113.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 )。

    • A.保护型经济
    • B. 竞争型经济
    • C. 垄断型经济
    • D. 封闭型经济
  10. ll0.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这一论断( )。

    • A.认为理论与实践应该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B.认为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 C.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认识
    • D.在认识论中既坚持了唯物论,又坚持了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