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题 公平正义不仅是一个主观认识的问题,也是一个客观的可选择性问题;不仅是一个静态的问题,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认知问题上,我们需要通过媒体、舆论构建一个基本的社会认同。从客观的角度看,社会体制应该提供让人们各得其所的路径选择机会,比如当有的人在接受普通高等教育上不能得到满足时,他可以转向职业技术教育;当有的人不愿意接受特定工作岗位时,他有机会享受失业保险的担保。也就是说,社会体制应该在某个时间和空间中尽可能满足绝大多数人们的需求,即使当人们在这个时空结构中暂时得不到满足,难以达成公平正义时,理想的社会体制也应该可以给他创造条件,让他看到希望,能在后续的某个时空结构中享受公共产品的阳光。
这段文字意在阐述( )。
第 120 题 主要原材料消费中,2007年哪种原材料消耗增加最少?( )
第 119 题 今年新增查明的煤炭,按照2007年的消耗量,能增加煤炭使用时间多少年?( )
第 118 题 下列关于用水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 116~120 题:
第 116 题 2007年净减少耕地多少公顷?( )
第 115 题 分析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变化,预测我国人口形势变化为( )。
第 117 题 2007年人口增长率为( )。
第 114 题 预测我国进入21世纪,人口增长率可控制在什么水平内?( )
第 113 题 分析数据,请指出我国城镇人口哪一年超过乡村人口的一半?( )
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 111~115 题:
第 111 题 预测我国人口总数到哪一年,将接近24亿人?( )
第 112 题 1985年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的比例为( )。
2009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0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0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3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
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模
2019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实务考试
2010年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