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86—90题。2008年全省对外贸易增势呈高开低走态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581.4亿美元,增长29.0%,较年初增幅回落10.6个百分点,比上年增幅略高0.3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出口931.7亿美元,增长23.8%;进口649.7亿美元,增长37.1%。进口增速加快,贸易顺差增势明显减缓,贸易顺差额为282亿美元,增幅比上年回落25.4个百分点。传统市场对外贸易仍占主要份额,对日、美、韩三国及欧盟进出口分别增长21.6%、22.3%、17.2%和26.5%,进出口额合计占全省的56.3%。与新兴市场的贸易量增长较快,对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进出口增幅在46.4%—74.8%之间。出口商品结构向优发展。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分别实现出口136.6亿美元和384.3亿美元,依次增长61.4%和38.5%。农产品、纺织服装、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由上年12.3∶18.4∶36.9调整为10.7∶16.7∶41.2。招商引资进展顺利。实际到帐外资82.0亿美元,增长10.2%。

2007年,该省全年的进出口总值为(    )。

  • A.1123亿美元
  • B.1226亿美元
  • C.1336亿美元
  • D.1133亿美元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2006年国内旅行社新增数占全国总数的比重比2005年的(    )。

    • A. 少1.1个百分点
    • B. 多1.1个百分点
    • C. 少1.3个百分点
    • D. 多1.3个百分点
  2. 根据上述材料,与2005年同期相比,2006年旅游业增长最快的指标是(    )。

    • A.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
    • B. 中国内地旅游出境人数
    • C. 旅行社总资产
    • D. 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
  3. 2005年黄山接待的旅游人数约为(    )人次。

    • A. 859428
    • B. 862606
    • C. 862808
    • D. 873055
  4. 2006年城镇居民在国内旅游上的花费是(    )亿元。

    • A. 3140.7
    • B. 1256.27
    • C. 942.22
    • D. 628.13
  5. 四、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00—105题。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均快速增长,旅游产业规模日渐庞大,已成为全球主要旅游国。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09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96%;旅游外汇收入为257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47.87%,其中,出境旅游增势强劲。2006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超过2800万人次。国内旅游整体发展也势头良好。2006年中国内地旅游出境人数达到11.02亿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比前年增长25.5%。国内居民在国内旅游方面的花费高达4711亿元。2006年在城镇居民人口与农村居民人口保持在1∶4的比例下,城镇居民在国内旅游上的花费比农村居民的花费多一倍。2006年,在主要的28个旅游接待城市中,深圳和广州接待的旅游人数最多,分别达到5597637人次和4371493人次;接待旅游人数增长最快的是黄山,达到1754281人次,同比上年增长103.37%;红色旅游越来越受到关注。2006年底全国共有15339家旅行社,新增加1978家,其中,国际社增加108家,国内社增加1870家,同比增长5.4%;旅行社总资产424.38亿元,同比增长9.42%;直接从业人员24.62万人次,同比增长10.35%。由于行业进入壁垒较低,各旅行社间激烈的竞争使旅游业的平均利润率下降。

    2005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是(    )和(    )。

    • A. 9166.1万人次163.8亿美元
    • B. 10166.1万人次163.8亿美元
    • C. 9166.1万人次173.8亿美元
    • D. 10166.1万人次173.8亿美元
  6. 以下关于2004—2008年A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高出1669元
    • B.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比2006年的高25%
    • C. 2004—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是逐年递增的
    • D. 从图表看来,A省应采取必要措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7. 从以上材料所给信息中无法得到的推论是(    )。

    • A. 2008年全年A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率持平
    • B. 2008年农村恩格尔系数比城镇的高5.6个百分点
    • C. 2008年城市和煤矿棚户区改造面积与林业棚户区改造面积的比值约为43
    • D. 2008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多22%
  8. 2004—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为(    )。

    • A. 15.9%
    • B. 12.7%
    • C. 21.2%
    • D. 10.6%
  9. 三、根据以下资料,回答96—100题。2008年全年A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9.45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729.05元,增长1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32.74元,增长17.7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43元,增长12.4%。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4.0%,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9.6%。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9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1.94平方米,增加0.73平方米。农村泥草房改造14.7万户,城市和煤矿棚户区改造1300万平方米,林业棚户区改造30万平方米。2004―2008年A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008年全年A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多(    )。

    • A. 210%
    • B. 120%
    • C. 160%
    • D. 180%
  10. 2008年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比2007年增加了(    )。

    • A. 0.9%
    • B. 3.4%
    • C. 3.3%
    • D.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