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在选官制度上,也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就是“孝廉”,孝廉就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始于董仲舒贤良对策时的奏请,由各郡国在所属吏民中荐举孝、廉各一人。后合称为“孝廉”。如果乡里有人以孝出了名,地方长官是有责任向上推荐的,而且还可以直接任用。如果有人不想做官了,亲养父母是最好的托词。因为最高统治者标榜孝道,不得不予以准许。譬如西晋的李密不愿为官,写《陈情表》上奏自己需要赡养老祖母。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 A.孝既能成为选官的标准,也能成为辞官的托词
  • B.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表现的孝还表现在选官制度上
  • C.在汉代孝作为一门选官的科目已经具有雏形
  • D.提倡孝道是中国历朝维护统治的基础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2004年至2008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总数逐年上升
    • B.2008年相较上一年,我国城镇人员的就业率上升了
    • C.2004年至2008年,我国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逐年增加
    • D.2007年相比2006年,我国从事第三产业的城镇就业人员有可能减少了
  2. 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推出(  )。  

    [1]2008年相较上一年,城镇就业人员在全国就业人员中的比重是上升的。  

    [2]2006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约为2.46亿人。  

    [3]2008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多于城镇就业人数。

    • A.[1][2]
    • B.[2][3]
    • C.[1][3]
    • D.[2]
  3. 2004年至2008年,全国就业人员年均增长多少人?( )

    • A.457万人
    • B.933.5万人
    • C.570万人
    • D.746.8万人
  4. 2008年末外出农民工数量占农民工总量的比例约为( )。

    • A.29.1%
    • B.62.3%
    • C.18.1%
    • D.39%
  5.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065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39.6%;第二产业21109万人,占27.2%;第三产业25717万人,占33.2%。年末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860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21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9万人。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115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8万人。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 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1万人。

    2008年末相比上一年,非城镇就业人员总数(  )。

    • A.增加了1350万人
    • B.减少了1350万人
    • C.增加了370万人
    • D.减少了370万人
  6. 根据上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公共关系服务市场结构趋于综合化
    • B.2008年IT的产值约为2006年的70%
    • C.IT和快速消费品的产值仍占有很大的市场比例
    • D.2006年快速消费品的市场份额大于通讯和医疗保健市场份额的总和
  7. 2008年相较2006年,公共关系服务市场份额排名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 A.耐用消费
    • B.医疗保健
    • C.快速消费品
    • D.制造业
  8. 假设2008年公共关系服务市场的产值是2006年的两倍,那么与2006年相比,2008年快速消费品产值的增长幅度为( )。

    • A.44%
    • B.54%
    • C.64%
    • D.34%
  9.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相比2006年,2008年公共关系服务市场构成中(假设该调查中耐用消费不包括汽车),所占份额增加值最多的是(  )。

    • A.耐用消费
    • B.医疗保健
    • C.汽车
    • D.无法得知
  10. 2008年三公共关系服务市场前五位的市场份额相较2006年增幅为( )。

    • A.23%
    • B.-23%
    • C.29%
    • D.-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