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阅读下文。回答 49~53 题。

①在某个场景中,你有没有碰到过突然萌生的奇怪感觉:这事曾经发生过,我曾经到这里,做过这件事,听过这样的话……记忆好像在不经意间穿越了时空,超越光速去未来转了一圈。法国医生弗朗伦斯·可尔诺第一次用“记忆错觉”描述这一现象,同时他认为,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视觉中,还会以听觉错觉、阅读错觉和体现错觉等形式出现。

②对于这一现象的产生人们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一般认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人们接受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信息的来源。熟悉感来源于各种渠道,有些真买,有些却是虚幻的。当身处在与曾经看过的某部小说或电影中描写的场景类似的真实场景时,虽然表面上已经完全忘记了这部小说或电影,但脑子里还会勾起惊心动魄的回忆。心理学家还指出,人们有时根本不需要真实的记忆,大脑内部就有可能自己(1)一种熟悉的感觉。

③而临床医生们则认为,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记忆缓存区,感官接受到信息后,总是先把记忆存储到缓存区内,而“似曾相识”感觉的产生,是记忆存储的时候发生了错误,把当前信息存到了历史记忆中,在看着眼前的事物时又从历史记忆中把它找出来,人们产生好像在以前就发生过的错误感觉。

记忆错觉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不是在你碰到生活中与以往相似的情境时出现,而是当陌生环境隐藏着若干能使你回到过去的元素时才会出现。而仅仅用记忆(2)失误来解释,显得过于简单了,记忆并不是存储信息的简单恢复。

⑤此时,俄罗斯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观点,记忆错觉是大脑在存储信息过程的一种“全息摄影错觉”造成的。所谓“全息摄影”,是指局部包含整体资讯。也就是说,把一张照片撕碎,只要有一个碎片,就可以复原照片的整个图像。就好像一面完整的镜子打碎后,每一个碎片依然可以映出同完整镜子一样的头像。

⑥俄罗斯科学家认为,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完整资讯,通常是以代码化的形式存储在大脑里,并且隐藏得很深,藏在潜意识中。这些资讯只要有风吹草动就会蹦出来,气味、声音、灯光等,都可能会诱使我们造成错觉,仿佛以前曾经有过类似的境况一般。

⑦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一般健康的大脑都会产生这种感觉,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他所经历的感受越奇特。经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长时间留在家里的人更容易经历“似曾相识”感。另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经历这种感觉。调查还显示,记忆错觉的发生率在青年时期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特别是当人们过上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时,它的发生率最低。

第 49 题填入(1)(2)中恰当的词语是( )。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第 140 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 第 138 题与2005年前9个月相比,2006年前9个月,绝对减少量最大的是( )。

  3. 第 139 题2005年前9个月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到9人的重大事故的总死亡人数约为同期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人数的( )。

  4. 第 137 题2006年前9个月煤矿企业死亡人数均占2005年同期工矿企业死亡人数的( )。

  5. 第 135 题关于该市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描述,能够根据材料推出的是(  )。

    • A.2007年该市高等教育学校的在校生数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在校生数最为接近
    • B.该市普通中学教师约为小学教师的2.5倍
    • C.2008年该市的在校生增长速度远高于招生数的增长速度
    • D.该市的主要教育资源向高等教育倾斜
  6. 根据下列文宇资料。回答 136~140 题。

    2006年前9个月发生各类伤亡事故近48万起、死亡8万多人,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近一成。这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不久前发布的消息。

    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调度统计司介绍,2006年1到9月,全国发生各类伤亡事故476000多起,死亡80600多人,同比分别下降9.9%和9.8%。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伤亡事故8559起,死亡l0097人,同比分别下降l4.4 %和14%。工矿商贸企业中,煤矿企业发生伤亡事故207起,死亡3286人,同比分别下降l3%和23.2%。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调度统计司说,2006年前9个月,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到9人的重大事故1664起、死亡6555人,同比分别下降l0.9%和8.2%。同期全国发生一次死亡l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70起,死亡1122人,同比分别下降21.3%和42.7%;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3起,死亡l20人,同比分别下降70%和83%。 

    第 136 题2005年前9个月我国各类伤亡事故约为多少万起?( )

  7. 第 134 题根据2008年该市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判断2008年该市高等教育处于哪种阶段?(  )

    • A.高等教育精英阶段
    • B.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 C.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 D.无法判断
  8. 第 133 题2007年该市初中毕业生有多少人未在本市上高中?(  )

    • A.0.87万人
    • B.1.31万人
    • C.2.23万人
    • D.3.O1万人
  9.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 131~135 题。

    2008年某市已拥有各级各类学校526所,全年招收学生12.53万人,在校学生47.02万人,毕业生数12.6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高考(文理科)上线率达到88.2%,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达94.3%,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初中、小学入学率分别达99.98 0/6和100%;十五年教育毛入学率为97.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全市共有专任教师2.4万人,普通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专任教师数5.6人。

    2007年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数(所)招生数(万人)在校生数(万人)毕业生数(万人)
    高等教育41.263.600.84
    中等职业学校231.324.O81.24
    普通中学1344.9114.964.71
    高中241.564.951.52
    初中1103.3510.O13.19
    小学1852.7117.903.40
     34610.240.5410.19

    注:(1)资料中所涉及数据是在当年9月份学校开学后统计的,不包括毕业生人数。

    (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18岁到22岁应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实际接受了各种高等教育(专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人数,它表明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综合水平。国际上根据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把高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15%以下为高等教育精英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第 131 题2008年底,该市各级各类学校平均在校生数较2007年少多少人?(  )

    • A.114
    • B.278
    • C.568
    • D.1843
  10. 第 132 题相对于2007年,2008年该市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指标下降的是(  )。

    • A.在校学生数
    • B.毕业生数
    • C.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D.各级各类学校平均在校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