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麈(zhu)尾,是魏晋人清谈时常执的一种道具。直到唐代,还在士大夫间流行。宋朝以后逐渐失传。近现代的人没有见过实物,往往顾名思义,认为麈尾与马尾拂尘是一类东西;或见古代图画中有之而不识,把麈尾看成扇子。其实,考古与文物界,早在四十年代傅芸子先生发表《正仓院考古记》之时,对麈尾的形制已经了然。可是文献界与文物界有时脱节,1979年出版的《辞海·下册))4728页“麈尾”条的解说是:“拂尘。魏晋人清谈时常执的一种拂子,用麈的尾毛制成。”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 A.介绍麈尾实际的功能作用
  • B.简述麈尾从魏晋到宋兴衰演变的历史过程
  • C.说明近代麈尾形制了然而一般人却误解或不识的原因
  • D.剖析文献界与文物界脱节对人们认知的影响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差距逐年增大
    • B.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比城镇居民小
    • C.2006—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 D.2009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少于3000万人
  2. 若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的50%作为消费总支出,则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的食品消费支出大约为(  )。

    • A.998元
    • B.1050元
    • C.1195元
    • D.1216元
  3. 2007—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约(  )。

    • A.390元
    • B.420元
    • C.580元
    • D.630元
  4. 根据以上资料,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的年份有几个?(  )

    • A.0个
    • B.1个
    • C.2个
    • D.3个
  5. 根据表格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I.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仍以工薪收人为主要来源

    Ⅱ.1990—2009年二十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户家庭人数有所减少,但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有所增加

    Ⅲ.与1990年相比,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构成各项数据的排名有四项发生了变化

    Ⅳ.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约为1990年的10倍

    • A.I、Ⅱ
    • B.Ⅱ和Ⅲ
    • C.I、Ⅱ和Ⅳ
    • D.都正确
  6.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15题。

    图12006—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1%,城镇为35.7%。按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1274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09万人。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

    • A.2007年
    • B.2008年
    • C.2009年
    • D.2010年
  7. 1990—2009年二十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增长最快的是(  )。

    • A.食品
    • B.居住
    • C.医疗保健
    • D.交通通信
  8. 根据表格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1990—2009年二十年间,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说明人民生活整体水平有一定提高
    • B.1990—2009年二十年间,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所占比例提升幅度不大
    • C.1990—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构成各项数据中,有所增加的有五项
    • D.与1990年相比,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构成各项数据的排名没有变化
  9. 2000—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增长幅度与工薪收入增长幅度相比,(  )。

    • A.前者约比后者低32%
    • B.前者约比后者高32%
    • C.前者约比后者低5.3%
    • D.前者约比后者高5.3%
  10.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

    • A.10%
    • B.15%
    • C.20%
    • D.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