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多选

根据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形态的理论分析,下列案件案情的表述不符合犯罪中止法律规定的有()

  • A.甲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购买毒药,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但10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入河中。甲成立犯罪中止,而李某不应成立犯罪中止
  • B.丙对仇人王某猛砍20刀后离开现场。2小时后,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丙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 C.丁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丁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50%,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死。丁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行为和被害人的没有死亡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所以丁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 D.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
试题出自试卷《学法普法考试题库试题(1)》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分为()。

    • A.执行程序
    • B.听证程序
    • C.简易程序
    • D.一般程序
  2. 根据《义务教育法》对学费的规定,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收取杂费
    • B.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 C.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
    • D.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停业处罚
  3. 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行政复议的范围?

    • A.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 B.某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行政机关的奖惩决定不服
    • C.某企业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的
    • D.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的
  4. 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B.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 C.国家可以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无偿征收或征用
    • D.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包括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5. 我国宪法规定的人身自由权利包括()。

    • A.宗教信仰自由
    • B.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 C.住宅不受侵犯
    • D.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6.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负责制。

    • A.乡长
    • B.村长
    • C.省长
    • D.县长
  7. 共有物的分割方式有()。

    • A.实物分割
    • B.协商分割
    • C.变价分割
    • D.作价补偿
  8. 国家对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

    • A.国计民生
    • B.国家安全
    • C.网速
    • D.公共利益
  9. 下列情形中,属于合同无效的是()。

    • A.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第三人的合法利益
    • B.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 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订立合同
    • D.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10.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哪几个行政级别?

    • A.自治区
    • B.自治县
    • C.自治州
    • D.自治乡